注冊 | 會員說明 | 收藏網站 | English Version
打折、返券,這是商家常用的促銷手段,而有些商家在打折前,會對“零售價”做些手腳。消費者可得擦亮眼睛,別被折扣晃暈了眼。張女士日前解放路一家服裝店看到一款自己早就想買的女士秋衣正在打折,就不假思索花了70元買下。然而,當張女士跟同事交流后才發現,商家只不過是把標價簽上的“零售價”做了手腳,她還是買貴了,有些地方僅40元就能買下。
買衣服對許多女士來說,已經成了他們日常消費的一部分,然而,商家在想方設法吸引顧客眼球的同時,設下的陷阱也不少。消保委在此提醒消費者注意以下幾點:
打折品:零售價上做手腳
打折、返券,這是商家常用的促銷手段,而有些商家在打折前,會對“零售價”做些手腳。消費者可得擦亮眼睛,別被折扣晃暈了眼。張女士日前解放路一家服裝店看到一款自己早就想買的女士秋衣正在打折,就不假思索花了70元買下。然而,當張女士跟同事交流后才發現,商家只不過是把標價簽上的“零售價”做了手腳,她還是買貴了,有些地方僅40元就能買下。
品牌店:掛羊頭賣狗肉
在不少品牌店,有很多衣服打出超低的價格,但是仔細一看只不過是掛羊頭賣狗肉罷了,很多衣服并非所謂的“品牌”。而不少商家的解釋都是“這都是一個廠家的衣服,只不過是不同牌子罷了。”而這些服裝如果消費者不仔細鑒別,很容易認為是“國際名牌”,卻不知里面的“貓膩”。
此外,一些不法商家從服裝批發市場低價采購一些可以和某些品牌“以假亂真”的衣服,然后貼牌進行銷售。一些粗心的消費者往往只認牌子,而很少核實服裝的真假。
外貿服飾:多是非法產品
有的服裝店一進門就能聞到一股刺鼻的氣味,前面擺放的服裝還較為整齊,可到試衣間一看卻發現衣服成堆散落放置,或用大的尼龍袋打包,包裝極不規范。再看服裝本身,有的衣服上沒有任何規范的說明標簽,據介紹,這是一些不法經營者將一些舊衣物通過非法渠道進口,經過一系列的清洗、消毒后再到市場上進行銷售。這樣的衣物以其樣式新穎、價格低廉而占有一定的市場份額,但同時也潛藏著一定的隱患,對消費者的健康極其不利。一方面舊衣服本身攜帶的污物、致病菌會傳播一些疾病;另一方面,這些舊衣服在清洗、殺菌過程中還會再次被污染,由于其所用的殺菌劑并不能清洗干凈,在衣服上造成殘留,也會對人的身體造成一定的損害。
網購服裝:假貨宰你沒商量
網絡購物,不是新鮮事;網絡購物被騙,也不是新鮮事。對于那些想在網上買品牌服裝的人來說,可要小心了,別花了大錢買了假名牌,用料好的贗品往往能達到以假亂真的效果。小張前不久在網上看到一款“安踏”運動鞋,在專賣店最低200元的鞋在網上只要80元,小張一時興奮立馬買了下來,沒想卻買了雙假安踏。維權無門的他只能自認倒霉。
網上經營者絕大多數沒有在工商、稅務部門辦理過相關手續,因此網上開店既沒有店租成本,也沒有納稅成本,商品價格自然就低了許多。曾經開過網店的于女士告訴記者,不少品牌服裝是內地生產廠家為世界名牌貼牌生產,用料好的贗品能達到以假亂真的效果。網購服裝的時候需謹慎。
對此,消保委提醒消費者不要貪圖一時的便宜,選購服裝應注意以下3方面。一是購買服裝時看清商標、產地,不要輕信廣告宣傳內容,避免落入“山寨”名牌的陷阱;二是在購買打折商品時,應當知道正常的商品打折與處理品、殘次品、滯銷品降價不是同一概念;三是消費者應關注商品、服務應當具有正常使用的質量、性能、用途和有效期限,警惕商家以“降價商品不許退換”為借口侵犯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警惕設在“最終解釋權”背后的陷阱。
-- 來源:中國臺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