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會員說明 | 收藏網站 | English Version
放棄自己辛苦經營的品牌,拾掇機器開始為他人做“嫁衣裳”,加入專業貼牌加工的隊伍。溫州服裝企業有沒有這樣的勇氣?在“新形勢下服裝企業的經營對策”論壇上,受邀的嘉賓紛紛表示,溫州服裝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要在新形勢下找準自己的戰略定位,做好產業的調整與轉型。
產業轉型:貼與不貼的選擇
貼牌加工是近年溫州市服裝業的一個新動向,越來越多的服裝廠,甚至一些品牌服裝企業,也開始轉型做貼牌生產。對此,中國服裝協會周紹寧副秘書長評價:溫州的企業很會審時度勢。
周紹寧介紹,在配額取消后的新競爭格局下,整個服裝產業也面臨新的變革。去年我國服裝行業利潤空間明顯縮小,虧損額大幅攀升,整個行業虧損高達20億元。大型企業與中小企業的經營差距也十分明顯,一些好的品牌企業利潤可達到10%,而一些小企業的利潤卻只有0.2%。
溫州服裝商會會長陳敏說,在溫州市服裝企業中,中小型企業占到95%以上。以前大多企業自己隨便想個牌子,自主生產銷售。但隨著國外品牌的大量涌入和國內品牌企業的沖擊,很多沒有品牌優勢的中小企業,雖有很好的加工能力,但卻因沒訂單而“吃不飽”。在產業轉型的十字路口,這些企業不應覺得貼牌加工“沒面子”,其實轉向為品牌企業做配套服務是符合發展規律的,因為從世界服裝市場來看,著名的品牌,并能在市場競爭中一直能站住腳的品牌畢竟是少數。
貼牌加工:高枕無憂也不行
如果認準了為他人做“嫁衣”,企業是否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呢?答案是否定的。
周紹寧表示,今年在全面取消紡織品配額后,全球服裝產業利益將重新劃分,這就直接導致了貿易摩擦的增多。做貼牌加工的企業,今后在規范生產、社會責任方面都要加強,這樣“上家”才能放心地把更多的訂單留下。
中國服裝設計研究中心的檀安茲則認為,目前包括溫州在內的服裝企業有兩類,一類是貼牌生產企業,第二類是自主品牌企業。不管是哪種企業,都要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有自己的認同度、美譽度,他們的區別只不過在一個是面對消費者,另一個是面對被貼牌企業。而且即使你選擇做加工企業,也要有較強的自我研發能力,因為現在很多企業不會是來料加工了,而是到加工廠尋求適合自己的款式再下單,這是個趨勢。
此外,要接到更多的訂單,加工企業的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勞動力價格上升的前提下,如何提高勞動績效關鍵在管理。今年,有很多外商到溫州來尋求加工,但是由于部分企業管理跟不上,白白讓送到門口的訂單溜掉。
行業商會:平臺為貼牌而搭
鑒于大部分中小企業在產業轉型中做出的抉擇,今年溫州服裝商會做了一個很大膽的決定,那就是把連續舉辦了兩屆的溫州特許經營交易會“移師”上海,聯合上海國際紡織品面輔料博覽會和天津職業裝博覽會,于7月6日至8日在上海舉辦2005中國國際服裝特許經營、貼牌加工、職業裝博覽會。此次展會的主題就是貼牌加工,主角直指中小企業。
有人說,正是在轉型中的企業,催生了這次展會。
陳敏對此表示贊同,他認為,隨著市場的專業化、細分化以及品牌多元化趨勢日趨明顯,對企業的專業化要求也越來越高。一家什么都能做的企業,往往可能什么也做不好,從事品牌經營的企業如果被大量的生產所困擾,品牌運作往往會受到影響,而讓從事生產的企業去做品牌,也未必做得好。溫州服裝將展會移師上海,希望借這個更大的國際舞臺,為企業創建更好的貿易平臺,拿到更多的訂單。對從事貼牌加工的溫州服裝企業來說,他們不僅可以更好地接到訂單,尋找合適合作伙伴,另一方面也可以尋找到更好的面輔料供應商。
-- 來源:中國紡織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