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會員說明 | 收藏網站 | English Version
作為吸納就業的主要產業,紡織服裝業的出口情況,被視為中國宏觀經濟的風向標之一。
而隨著春天的到來,3月當月,我國服裝出口同比和環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結束了連續數月的負增長局面。這會是回暖的開始么?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副會長王宇接受了筆者專訪,他表示,以現在的形勢來看,不能說紡織服裝出口已經見底。
正在進行的本屆廣交會被公認為“最困難的一屆”,王宇透露,紡織商會近期的系列調研顯示,由于歐美客商進一步壓價,今年1-2月,企業訂單的量同比減少20%-30%,訂單的價格普遍下降了20%以上。而根據目前廣交會初步統計看,情況同樣未有好轉。
“企業普遍反映現在的訂單特點就是,長單變短單,大單變小單,高價單變低價單,不急的單變急的單,容易的單變難的單。”王宇說,這個時候考驗的就是企業的底線競爭力。
這種外力的壓迫和“臨淵”的抗爭,卻又未必全是壞事。據他的觀察,產業結構的調整和企業轉型開始加速,優質企業優勢開始凸顯。“2008年中國做紡織服裝出口的企業有5萬多家,今年一季度這個數字縮小到4萬多家。”這可能意味著,行業冬天中,過剩產能被市場無形之手自行壓縮,紡織服裝行業“去庫存化”和“去過剩產能化”有望漸次實現。
出口環比反彈,難言回暖
筆者:紡織服裝3月單月出口額121.6億美元,同比增長2.85%。其中服裝類出口74.3億美元,同比增長9.9%,環比來看,服裝出口增長高達72.5%。反彈的原因是什么?
王宇:反彈是相對而言吧,環比反彈尤為明顯。
環比增長主要因為2月跌得太厲害。2月的大跌,一個是因為春節因素,另外就是因為經濟不景氣,很多企業停產了,工人放假的時間也長了,所以整個2月實際有效生產天數就只有半個月,比以往的2月下降得多。當然,2月暴跌的最根本原因還是國外的訂單減少了。
所以,3月紡織服裝出口有所反彈,一是因為生產時間有所延長,工人回來了,一些企業重新開工;二是中國流到其他地區的訂單有所回流;三是去年有些訂單的尾貨甩到了今年出口。
筆者:訂單開始回流了?這能否解讀為觸底反彈?預計未來幾個月的出口形勢如何?
王宇:對,但是沒有更詳盡的統計支撐。訂單目前回流到什么程度還判斷不出來,只是說有這么一種跡象。這種跡象可能只是偶爾的、臨時的、隨機的,也可能具有一定的普遍性,這個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觀察出來。確定這是不是一種趨勢,大概需要2-3個月的時間。
目前企業對4、5月出口的判斷,就跟專家對股市的判斷一樣,有說好的,有說不好的,分歧很大。而且這些判斷的來源都是優秀的大企業。這是基于不同的企業掌握的信息不同,基于他們的市場、產品也不同,所以這個因素很復雜。
現在很難說紡織服裝的出口已經觸底。做這個判斷,我覺得比找到本?拉登還困難(笑)。
最根本的因素還是要看美國,要關注接下來幾個月美國零售能否好一些。不過目前看來,情況并不樂觀。2008年美國倒閉了14.8萬家的零售商,今年上半年據美國人自己估計還將倒閉7.6萬家。我們看到的數字,1-3月,美國75%的超市、連鎖店零售額是下跌的,只有25%略有增長,這略有增長的商店的性質都是低檔、連鎖超市,類似沃爾瑪這類。
筆者:不過,3月紡織用電也出現了正增長,結束了連續數月的下降。怎么解讀這一指標的變化?
王宇:用電量回升說明企業開工率比原來高,訂單急了也可能是一個原因。但是不能從一個月的用電指標上去判斷一個行業的形勢,這個比較牽強。只是一個因素,不能說明需求回暖。
另外,很多企業在多元化經營,很多用電量未必用于紡織服裝的生產。最關鍵看4月的紡織服裝進出口額。
目前賴以判斷趨勢的信息太少。到底有多少企業倒閉了?需要慢慢去摸。到底哪些企業訂單減少了?我們目前接觸的200-300家大企業,普遍反映,訂單1-2月同比下降了20%-30%,下降的幅度非常大。
訂單特點“五變”
筆者:本屆廣交會的訂單數也會大幅下降么?企業目前面臨的最主要難題是什么?
王宇:肯定會下降。上一屆廣交會紡織服裝環比下降31%,同比下降39%,今年至少是這個數。總體進出口環境已經不好,再加上流感等因素疊加,到會客商、實際下單的情況都不樂觀。無論是商務部也好,商會也好,都認為第105屆廣交會是最困難的一屆廣交會。
而廣交會外,企業面臨的比較突出的問題是各種各樣的收費很多。一方面是地方性收費,我們曾讓企業給我們列一下,結果企業用小五號字、三頁紙沒列完。這說明難以想象企業現在的負擔有多重。另一個是今年初開始,質檢總局增加了350多個針織紡織類品的法檢類別。再有就是《勞動法》令企業用工成本大大增加。這是企業反映最多最集中的幾個問題。
而在資金問題上,由于今年以來國家支持政策力度加大,企業貸款相對容易一些,這已經不是企業最急迫性的問題了。坦率地說,對于貸不到錢、資金鏈斷裂、該倒閉的企業已經倒了,相比上述幾個問題,資金問題已經沒那么突出。
但收費、法檢等問題,完全是人為、可控的。在完全不影響其他領域和行業的情況下,我們為什么不稍微做出調整呢?
筆者:訂單的類型、內容變化似乎也很大,不少企業反映說小單、急單多了。
王宇:我們前一段時間開過不少座談會,找過不少企業老板聊。普遍反映的訂單特點就是長單變短單,大單變小單,高價單變低價單,不急的單變急的單,容易的單變難的單。所以企業壓力非常大。
國外消費信心下降,進口商們覺得原來東西賣不動了,另外呢,也不敢有庫存了,所以他們只能下小單、下急單了。
這個時候考驗的就是企業的底線競爭力。不過訂單減少這一大背景下,國內很多競爭力弱的企業也無法生存,優質企業優勢開始凸顯了。這一外力因素將加速產業結構的調整和企業轉型,原來可能需要3-5年才完成的事,現在需要的時間可能縮短。2008年中國做紡織服裝出口的企業有5萬多家,今年一季度,這個數字縮小到4萬多家。
去庫存初見成效
筆者:目前行業去庫存化的進展如何?
王宇:庫存的高峰,我認為已經過去了,最高的時候應該是去年底、今年初的時候。庫存的增多主要是進口商毀單。另外就是,危機剛爆發時,許多企業準備不充分,接的很多都是長單和大單,這樣的情況下,后面的單可能就會造成積壓。
我們的企業在接受教訓后,將長單改短單,大單改小單,這樣就能把持續一年或者半年的風險變成某一個月的,即便進口商出現問題了,也只是損失一個月的量,一個月的庫存相對也容易解決一些。
根據我們的調研,企業今年1-2月的訂單總量減少了20%-30%,另外訂單的價格也普遍減少了20%以上,尤其是歐美客商壓價非常厲害。
筆者:這意味著企業的盈利非常微薄了吧?
王宇:目前企業是處在很微很微的利,而且虧損、倒閉的企業比原來的更多,我們從企業了解到,利潤率都在下降。原來這個行業的利潤率就不高??約5%,現在我估計就只有3%。其實這很好判斷,原來接的是沒有20%壓價的單,而綜合成本是幾乎一樣的,換言之企業的盈利只有被壓低。
-- 來源:新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