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會員說明 | 收藏網站 | English Version
盡管增長幅度下滑了,但總體還保持了“正增長”??中國服裝協會日前發布的《2008-2009中國服裝行業發展報告》中,中國服裝分類市場交出的年度“成績單”,讓業界看到了希望,增強了信心。
男裝:“量增價減”
2008年,男裝市場銷售增速呈現明顯下滑,其中男西裝零售量同比增長6.83%,男襯衫零售量同比下降4.8%,均明顯低于上年的增長速度。
受金融危機的沖擊,男裝市場銷售呈現出零售量增長,零售額下滑的“量升價減”態勢。
根據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統計,2008年,男西裝前十位品牌市場綜合占有率合計為34.24%,零售量所占比重為47.54%,相比上年上漲了2.51個百分點,而零售額所占比重為40.61%,相比上年下降了0.55個百分點,銷售單價相比上年也下滑了2.3%。
從數據變化上可以發現,前十位品牌市場銷售整體表現出“量升價減”態勢,從原因上看,一方面,是由于消費下移,導致消費需求從高檔服裝向中檔服裝轉移,產品平均價格隨之下滑;另一方面,面對金融危機,各大商場紛紛采取降價促銷手段提升銷售,對高檔服裝價格的打折銷售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產品的平均價格。
女裝:細分帶動增長
在整體服裝市場銷售低迷的背景下,女裝銷售依舊能夠呈現加速增長的態勢,全年零售量同比增長13.01%,相比上年提升了1.04個百分點。這主要得益于近兩年來女裝產品細分化程度的加強,女性服裝的定位更加明確和細化,18歲以下、18-25歲的年輕女性,25-35歲的青年白領以及35-50歲的高級白領,甚至50歲以上的女性都能找到適合自己年齡和職業的著裝。同時,女裝的型號也根據不同年齡女性的生理特征得到更進一步的改進。這使得女裝銷售在金融危機導致的消費下移背景下,依舊呈現出加快增長的態勢。
根據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統計,2008年,女裝市場前十位品牌市場綜合占有率合計為24.69%,相比上年上漲了3.3個百分點,品牌集中度提升明顯,但仍不到30%,市場競爭依舊激烈。
國外品牌引領市場的態勢沒有發生變化,這主要是由于國外品牌在品牌定位和文化內涵方面明顯強于國內品牌。例如,在2008年表現搶眼的歐時力,主要是由于其將目標消費群定位在目前女裝市場發展相對薄弱的成熟、自信、獨立、高貴、大方的時尚女性,使其市場綜合占有率排名從2007年的前十名之外,一舉進入了2008年的前五名。
童裝:增速五年來最低
2008年,童裝產品銷售增速呈現出明顯的放緩,相比2001-2007年全國重點大型零售企業童裝銷量超過17%的年均增長速度,2008年的增長速度明顯較低,僅為10.33%,是近五年來最低水平。
零售量增速下滑,一方面,反映出在前兩年銷售的快速增長下,消費需求增長開始有所放緩,市場開始步入調整周期,并且在金融危機等因素的影響下,企業融資困難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市場的快速發展。
另一方面,童裝產品滯后于市場變化和消費者需求,產品設計理念陳舊、品牌文化缺失、市場定位偏差等限制市場發展的瓶頸沒有明顯的改善。
童裝市場消費潛力很大,但是在連續多年快速增長、金融危機以及產品缺乏創新等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市場開始步入調整周期,行業洗牌將主導未來市場的發展。
防寒服:時尚產品看好
根據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的統計,2008年全國重點大型零售企業防寒服類商品零售量明顯不及去年同期,同比下降5.15%。一方面,當季銷售萎靡,2008年防寒服銷售除去1月和2月保持了較快增長外,11月和12月均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滑;另一方面,反季節銷售受挫,氣候變暖,使得反季節銷售期有所延長,但2008年市場反季節銷售明顯不及上年同期,3-10月,全國重點大型零售企業防寒服零售量相比上年同期下降了近30%。
從2005年至今,防寒服零售量同比增長速度呈現逐年放緩的態勢。除去氣候因素外,產品相對消費需求的滯后性也是導致銷售下滑的重要原因。
目前,以艾萊依為代表的、面對年輕人的是時尚類羽絨服產品備受青睞,市場銷售情況較好,然而,隨著消費需求的多樣化發展,產品在保持時尚設計的同時還應進一步細分。一方面,按照功能劃分,除去保暖功能設計外,還應向專業化、專門化設計方向發展;另外,可按照年齡、性別、氣溫等進行差異化劃分,并且還可以將其功能等進行交叉組合分類,滿足市場的多樣化需求。
針織內衣褲:調整進行時
根據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統計,2005年和2006年針織內衣褲市場銷售連續兩年快速增長,帶動了行業規模不斷擴大,生產企業數量不斷增多。2007年開始,市場逐漸步入調整期,銷量增速明顯下滑,市場競爭愈發激烈。
根據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的統計,2007年針織內衣褲市場零售量同比增長6.87%,相比2005年和2006年分別下降了12.03個和6.38個百分點,下滑幅度較大;2008年,零售量同比增長為8.60%,雖然相比2007年增速有所加快,但相比較2005年和2006年,增速仍處于較低水平,市場仍處于調整期。
目前,企業數量的不斷增長,行業規模的粗放型發展使得市場陷入價格競爭,品牌附加值在行業中難以體現以及產品設計上缺乏新意則是主要原因,多年來的產品同質化發展已經使得消費者感到視覺疲勞,創新產品的推出嚴重滯后于消費者對時尚產品需求的發展速度。
休閑類服裝:功能性服裝走紅
相比2007年,2008年休閑類服裝銷售增長呈現放緩趨勢,其中牛仔服銷量增長速度略低于2007年水平,T恤衫、夾克衫、皮革服裝等商品銷量則出現了負增長。根據中華全國商業中心的統計,2008年,全國重點大型零售企業的牛仔服、T恤衫、夾克衫、皮革服裝的零售量的同比增長速度分別為6.76%、-6.58%、-4.82%、-9.48%,相比上年分別下滑了1.95、17.06、18.41和43.44個百分點。
銷售增長放緩,以及學生時代各休閑品牌的忠實消費者消費行為開始轉變等因素,加速了企業對品牌的整合力度和產品差異化的發展。
首先,2008年,各休閑服飾品牌不約而同地開始了品牌升級,向高端擴張。一方面,進一步確定其產品所針對的目標消費人群,其中多數品牌將產品定位在較為成熟和懂得消費的顧客群,進一步細分到年齡在18-35歲之間的都市時尚女性。另一方面,在設計風格上,簡約、優雅、時尚、個性是各品牌的精髓,并且各品牌還根據自己品牌針對的消費群體,在風格設計上進一步細致化。最后,除去在產品定位和設計風格上有所變化外,在銷售渠道上也注重量和質的提升,在增長銷售店鋪數量的同時,在店鋪陳列、裝飾方面獨樹一幟,突出品牌特點。
其次,產品設計細分化,功能性服裝受歡迎。品牌升級,向高端擴張已經反映出目前休閑服裝市場呈現出的差異化競爭態勢;產品設計方面,細分化和差異化也已經收到了明顯的效果,市場中防水、防風、透氣、延展性強、環保等各類功能性服裝備受消費者青睞。
運動服:時尚休閑流行
2008年,各大運動服品牌紛紛借力奧運對產品進行宣傳和營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根據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的統計數據顯示,2008年我國運動服市場前十位品牌市場綜合占有率合計為69.27%,相比2006和2007年分別上漲了6.79個和3.34個百分點。其中,耐克、阿迪達斯、李寧和背靠背依舊位居前四位,市場綜合占有率相比2007年具有不同程度的增長,但增幅方面,背靠背增幅較大,達到了1.39個百分點,其次是耐克1.01個百分點,阿迪達斯和李寧增幅相對較小,分別為0.55個和0.34個百分點。
品牌集中度的提升在反映品牌營銷效果的同時,還反映出迎合當前消費設計的時尚運動服裝產品在消費者當中的認可度較高。近年來,隨著消費者生活方式和品質的多樣化,以及年輕群體消費能力的增長和肥胖人群的擴大,消費者對于服裝舒適性和個性化的要求越來越高,更傾向于購買方便舒適愜意的時尚休閑運動裝。
其中,彪馬和背靠背等品牌產品的時尚設計在近幾年已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根據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統計,2006-2008年,背靠背的市場綜合占有率從3.48%上漲到6.50%,排名也從第六升至第四;彪馬的市場綜合占有率從2.70%提升到3.53%,排名也有所提升。
-- 來源:服裝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