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會員說明 | 收藏網站 | English Version
中國服裝協會在不久前發布的年度報告預測,2009年我國服裝出口將維持在1000億美元以內,降幅在15%左右。
報告中說,盡管2008年,受到金融危機、匯率波動、生產要素價格的影響,紡織服裝出口最終保持了8.2%的增長,但服裝出口增幅創近年最低,僅為4.1%。2009年將成為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經濟發展最為困難的一年。一方面,國外需求減少,美歐日經濟出現衰退尚未見底,新興國家經濟波動等不確定因素增加,將嚴重影響出口導向型的行業;另一方面,國內內需難以啟動,將會面臨生產減少的壓力和就業壓力。
報告認為,我國紡織服裝出口存在五方面的問題:
第一,企業虧損面增大,利潤下降。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去年前11個月,規模以上企業虧損9600千家,虧損面達到20.4%,企業虧損金額比上年同期增長近一倍,利潤下降1.8%。主要集中在國有控股企業,虧損面達42.8%;其次是外資企業,虧損面為30.5%。九成以上的出口紡織服裝的企業利潤有不同程度下降。
第二,市場需求明顯減少,尤其是歐美市場。從去年第四季度開始,許多企業明顯感到,歐美品牌客戶銷售明顯收縮,采購計劃大幅下降。由于市場前景不明朗,客戶打樣多,落單少,訂貨量更少,甚至出現取消訂單現象。許多中小客戶采取觀望態度,有無訂單至今尚不可知,落單時間明顯滯后,企業訂單比常年減少30%以上。
第三,產能過剩,開工不足。國內紡織服裝產業外貿依存度高,達到40%以上,近年來,紡織服裝出口快速增長,刺激國內紡織服裝投資熱,產能明顯過剩。自金融危機爆發以來,許多中小企業關門倒閉,貿易型企業外發加工訂單減少,不少企業開工不足,加班情況減少。
第四,出口價格回落,價格低的商品銷路看好。受銷售下降和主要貨幣貶值影響,已出現品牌客戶調低品種檔次,要求降低出口價格的趨勢。許多企業在洽談今年訂單時,要求減價、壓價情況明顯增多,甚至出現了“貨在船上運,銷售打對折”的情況。
第五,貿易風險增加。金融危機嚴重沖擊了歐美消費市場,受到服裝銷售量下降和銀行信貸從緊的雙重困擾,一些歐美買家拖欠貨款、拒收貨物和公司破產的風險加大,出口收匯風險成為企業面對的最大外部風險,企業處在“接單有風險,不接又無訂單”的兩難境地。
報告還預測,2009年全球服裝貿易將比2008年下降5%-10%,其中,美國、歐盟紡織服裝貿易進口將下降5%以上,日本紡織服裝進口微降,而俄羅斯、南美、非洲等新興市場也將出現萎縮。
不過,盡管全球經濟出現明顯下滑,但國際服裝貿易的三大消費市場(美國、歐盟、日本)、三大制造中心(亞洲、加勒比地區和地中海地區)以及三大貿易圈(北美、歐洲和亞洲貿易圈)的基本格局并未改變。
-- 來源:中國紡織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