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會員說明 | 收藏網站 | English Version
中國羽絨服行業領軍人物、中國服裝協會副會長兼羽絨服裝及制品專業委員會常務副主任高德康近日稱,行業整合仍將持續,結構調整和技術升級將推動“強者越強”
羽絨服裝行業所面臨的形勢與今后的發展方向是什么?
在日前召開的2009年中國服裝協會羽絨服裝及制品專業委員會年度工作會議上,中國服裝協會副會長兼羽絨服裝及制品專業委員會常務副主任高德康發表主題為《提高自主創新水平,推動我國羽絨服裝行業協調發展》工作報告,并指出在走過形勢嚴峻的2008年后,羽絨服裝行業正呈現全新的發展特征。
“三個下降”:產業經受多重考驗
報告指出,2008年是我國服裝行業發展史上極不尋常的一年,受宏觀經濟形勢的影響,全行業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經營困難,企業虧損面擴大,一些中小企業倒閉。據測算,2008年全行業服裝產量為460億件,同比下降10.16%;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8萬億元,比上年增長21.6%。根據中國服裝協會測算,全年社會累計服裝消費超過10000億元。2008年我國累計完成服裝及衣著附件出口1197.9億美元和295.52億件,同比變化分別為4.1%和-0.37%。
對于羽絨服裝業而言,2008年也是挑戰嚴峻的一年。高德康表示,受全球總體經濟走勢、中國宏觀經濟形勢、政策扶持力度、行業和企業自身發展措施等多重因素影響,我國羽絨服裝業經受了衰退與發展、調整與振興等多重矛盾考驗。
據國家統計局對規模以上企業統計結果顯示,2008年羽絨服裝產量為2.06億件,同比下降13.63%。據海關總署統計,2008年我國羽絨服裝出口4288萬件,同比下降了9.15%;出口額10.76億美元,同比增長3.5%;出口的平均單價為25.1美元/件。由于出口產品檔次提高,低端產品數量降低,國內生產成本壓力增加等諸多因素出口呈現價增量減的態勢。2008年我國羽絨服裝進口54萬件,同比下降了8.5%;進口額1203萬美元,同比增長7%;進口的平均單價為22.3美元。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2008年全國重點大型零售企業防寒服類商品(含羽絨服裝)零售量明顯低于去年同期,同比下降5.15%。一方面,當季銷售低迷,2008年羽絨服銷售除了1月和2月保持了較快增長外,11月和12月均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滑;另一方面,反季節銷售受挫,氣候變暖,使得反季節銷售期有所延長,但2008年市場反季銷售明顯不及上年同期,3-10月,全國重點大型零售企業防寒服零售量相比上年同期下降了近25.7%。
從數據不難看出,2008年,我國羽絨服裝產量、出口均出現下滑,特別是國內市場持續低迷的銷售情況,更是給羽絨服裝企業帶來了不同程度的沖擊。
“五大特征”:企業尋求突圍路徑
盡管羽絨服裝行業面臨著發展困境,但是挑戰往往與機遇共存。高德康表示,從目前來看,產業轉型的壓力帶來了新的契機,在這次調整的過程中,羽絨服裝企業的生產經營正在呈現五大特征:
市場競爭更加規范。“現在看似萎縮的羽絨服市場,其實還存在著潛在的消費力,只是要看如何把握市場需求。作為專業羽絨服企業,要尋找新的價值點,規避產品同質化,并為消費者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務。”高德康認為,產業經濟政策導向的變化和行業戰略步伐的調整,使企業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產品開發上,積極尋找消費者的新需求,進一步提高產品質量。羽絨服裝的時裝化、休閑化和個性化日趨明顯,產品更新換代能力進一步提高。
企業更加重視終端市場建設。越來越多的企業已經認識到,相比過去的明星代言和廣告投入,重視市場終端可以更好地提升品牌形象。企業的宣傳策略更加務實,他們把有限資金投入到產品質量、設計研發和銷售終端建設上。很多企業的市場營銷策劃重點圍繞市場終端建設和專賣店的工作展開,鋪天蓋地的廣告轟炸時代已經成為歷史。
重點地區直營管理趨勢明顯。高德康說,由于連續遭遇了2006年暖冬和2007年遲到的寒冬,即便是有生產能力的企業在2008年新品開發上也只是點綴,因此導致了很多企業的新款產品在銷售旺季之時就已經出現斷貨。去年以來,許多企業加強了對重點區域的直營操作管理和利潤點考核的管理工作。這樣,使得分公司與辦事處在銷售旺季能夠更好發揮對銷售的指導和大型活動推進等服務職能,服裝直營管理的效果在行業營銷方式中初步顯現。
自主原創品牌開始向高端市場進軍。隨著一些國際知名品牌進入羽絨服裝市場,其品牌影響力直接傳遞到旗下的羽絨服裝產品,并且吸引了一批中高端消費群體,高價羽絨服的出現成為行業關注的現象。國內一些大型羽絨服企業也逐漸向高端市場推進。一些優秀企業不斷加大研發力度,提高產品附加值,提高產品售價,避免了低價競爭和不理性競爭。高德康建議優勢品牌在規模、技術、資金等方面做好準備,向高端產品市場轉型。
產品多樣化發展戰略受追捧。對于企業而言,需要不斷降低經營風險,開發新的利潤增長點,以抵消主營產品收入放緩所帶來的壓力。因此,許多羽絨服裝企業制定了產品多元化布局的發展戰略,開始通過產品的系列化,去延伸品牌概念。
“強者越強”:行業整合仍將持續
紡織服裝是中國綿延數千年的民族工業,在國際金融危機尚未見底的關鍵時刻,振興中國紡織服裝業顯得尤為關鍵。
“國家對紡織行業的期望不僅僅是在短期內紡織企業盈利能力明顯改善,更是立足長遠,強調技術升級、結構調整和行業整合,重點扶持和引導紡織行業中的骨干企業,注重研發、提升品牌、提升科技含量。結構調整和技術升級將推動強者越強的趨勢。”高德康說,在這個特殊的時期,企業一定要深刻認識國內外經濟形勢的嚴峻性和復雜性,充分利用已出臺的一些利好、保增長的政策,轉變質量和效益增長方式,促進產業升級和可持續發展,在逆境中尋求更大的發展空間。
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在過去的一年里,中國服裝協會羽絨服裝及制品專業委員會充分發揮協會的指導作用,結合行業發展的實際情況,積極反映企業訴求,努力爭取國家政策支持,幫助企業解決困難,引導行業健康發展。如今,促進產業升級和可持續發展、構建和諧的發展環境、大力開拓國內市場、建立快速反應機制、積極開展與各方面的合作交流正成為中國服裝協會羽絨服裝及制品專業委員會下一年著力進行的重點工作。
因此,本次會議上,高德康大力呼吁羽絨服裝行業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加強行業自律意識,提倡行業公平競爭和企業誠信經營,倡導企業自覺履行社會責任,樹立我國羽絨服裝行業良好的國內和國際形象。除了提倡企業應增強自主創新意識,避免造成同質化競爭。他還認為,提高服裝產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是增強企業競爭力有效手段,“服裝已經進入個性化、時尚化的消費時代。企業要把生產過程、營銷過程、管理過程重新整合為統一高效具有快速反應能力的業務流程,從而創造更高的價值。同時,我們更要重視人力資本和無形資本的創新能力。”
可見,伴隨著新一輪行業洗牌,創新、營銷、品質、價值等關鍵詞將逐漸取代以往的產品同質化、惡性價格戰,原本就競爭激烈的羽絨服裝企業將運用先進有效的經營機制提高企業和品牌的競爭力,采用先進技術、營銷管理手段提升企業內力,一種新的產業面貌正在羽絨服行業加速形成。
-- 來源:服裝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