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會員說明 | 收藏網站 | English Version
4C對4P的挑戰
傳統營銷主張的4P(產品、價格、通路、促銷)理念曾經主導了近半個世紀,直到美國著名營銷專家唐?舒爾茨《整合行銷傳播IMC》的出現宣告了它的終結:“4P已成明日黃花,新的行銷世界已轉向4C。”(4C即Consumer wants and needs、Cost、Convenience、Conmmunications,它的核心理念是營銷本質應從交易走向關系,從產品走向消費者需求。)傳統時尚業者總是試圖以提前主觀預測的趨勢來影響消費者,然而今非昔比,越來越多的服裝企業和設計師開始主動研究買方市場和消費者的價值追求。
眾所周知,由虛擬經濟引燃的金融危機本質上是一場價值危機,而設計的使命就是尋找服裝的根本價值所在。這場危機將影響服裝設計向何處發展?人性與自然,是消費者對價值追求的永恒真理,而金融危機正在加速這種和諧本質的回歸。正如4C理念所指出的,消費者的有效需求才是產品的價值所在。
金融危機促使消費者的消費行為更加趨于理性。在當前危機下,甚至今后更長一段的后危機時代,服裝設計思潮更多地應該關注生活方式,關注綠色生態,關注樂活精神與個性追求,本質上,這是一種人性與自然的回歸。
關注生活方式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也千變萬化。生活方式決定設計方向,它的差異化豐富了設計的空間,也帶來了挑戰。比如服裝色彩,過去是千人一色,現在是一人千色。
國內已有部分領袖品牌致力于為消費者構筑某種獨特的生活方式。比如羅蒙的“成功好男人”,利郎的“簡約不簡單”,七匹狼的“狼文化”??白領在北京率先開創了新商業模式life-style(生活方式店),在那里,顧客可以欣賞音樂、看報紙、喝茶、品酒,甚至還能上網,將時裝藝術、建筑藝術和視覺藝術等藝術形態與生活要素緊密結合。而七匹狼更是直接推出了“男士生活館”,為消費者提供了全系列的產品和著裝顧問等全方位的服務。可見,從消費者生活趨向角度出發,而不是僅僅考慮服裝本身,已是危機影響下服裝設計模式的主旋律。
關注綠色生態
“我們只有一個地球!”短短八個字喚醒了人類對自然規律和生態環境的頓悟。于是,2007年夏天,一只小小的手袋成了倫敦整個時尚界的主角,不僅在上市當天引發倫敦的搶購狂潮,還被名模Erin OXapos;Connor帶到了倫敦時裝周亮相,而它的售價僅為5英鎊。這一款以環保面料制作的時尚手袋激發了時尚環保主義風潮的盛起。
生物和材料科學的發展,已產生了大批新型纖維面料,天絲、彩棉、醋酸纖維、玉米纖維、綠色聚乳酸纖維等新型環保面料,既具有天然纖維的風格,又具有合成纖維的性能,還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對環境的污染。隨著“基因工程”的突破性進展,相信不久的將來就會出現真正意義上的綠色環保纖維面料。綠色環保科技元素將為服裝設計注入新的活力,帶來高附加值。
關注樂活精神
21世紀的人應該選擇一種什么樣的活法,這正成為越來越多的人所思考的話題。眼下在經濟發達國家和地區,追求“LOHOS樂活”蔚然成風,正成為一種嶄新的積極生活方式。當有人還在追求名貴轎車、山珍海味帶來的虛榮和奢華時,樂活族們卻已在感嘆那些人的落伍,他們認為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吃綠色有機食品、穿棉麻天然織物服裝,這才是當前流行的生活方式。這是一種區別于其他人群的外在表現形式,而樂活族最本質的特點在于他們獨特的價值觀:生活質量不僅取決于經濟基礎,而是取決于生活觀念。
樂活是一種積極、快樂并值得推廣的生活方式。他們不是用擁有物質的多少,而是以一種健康的生活態度使自己快樂。如何在有限的財富空間中,找尋出生活的樂趣與對地球的友好方式,聰明的消費也是重要一環。樂活族往往藉由精準的計算與考慮,選擇出最合適自身、最合適環境、最具生活樂趣的物品,而在服裝的選擇中,樂活族不會如傳統消費者般盲目地追求流行,而會依照自身需求,兼具環保考慮,選擇最具“樂活精神”氣息的服裝。這一季,人們在HXM看到格子棉休閑襯衫、傳統英式印花連衣裙,還有風鈴草藍色T恤,可以說就是一種年輕而質樸的“樂活”表現。
金融危機,經濟蕭條,“樂活精神”更被廣為提倡,樂活族群體正在日益擴大。新的服裝設計理念也應高度關注這種“樂活精神”。
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風暴,給中國服裝業造成了深遠的影響。從表面看,整個行業面臨“嚴冬”的挑戰。回想20世紀末的亞洲金融危機,喚起了服裝品牌意識和設計變革,催生了一大批富有生命力的品牌。那么,這次世界性的金融危機又為服裝設計帶來怎樣的思考?危機過后又會留下什么?
小 結
撬動價值的下一個杠桿
金融風暴帶來的經濟衰退,深刻影響著世界人民的生活。衣著消費在人們日常消費支出中占有較大的比重,后危機時代在服裝設計中表現出的節儉和奢侈都將得到重新詮釋。在消費市場低迷的大環境之下,設計應更加注重對產品品質的高標準把握,更加務實地站在消費者本質需求的角度創造延伸價值。
早在20世紀末,中國服裝品牌就已意識到了從產品?商標?品牌?品味?人文關懷的定位轉變,開始全面參與全球化競爭。而今,金融危機向中國服裝業發起了新的挑戰。但是就如日本金融危機曾經造就了包括MUJI等品牌崛起的奇跡一樣,中國服裝設計新思潮也必將在這一輪“寒冷”危機中涅 重生。
那么,能夠撬動設計價值的下一個杠桿將是什么?答案是對人性與自然的回歸。
-- 來源:紡織服裝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