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會員說明 | 收藏網站 | English Version
金融危機以來,中國外貿企業遭遇出口市場萎縮的嚴重困難,不少出口企業轉而投身內銷市場,但是,在近期召開的2009中國服裝出口高層論壇上,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主任王耀提醒:“如果外貿企業想做內貿市場,建議不要只是為了短期內應對金融危機,這種想法是錯誤的。要做好三到五年的長期思想準備,才有可能作出品牌價值。”
內貿市場格局已定
“外轉內”到底有多難?
“非常難。”王耀的回答非常干脆。
“一個知名的內貿服裝品牌企業,如果新開一家店,從開店到成熟需要三年時間。而外貿企業做品牌,則平均需要三到五年。”
王耀以“中國出口服裝制造名城”金壇為例,用數字對“外轉內”的困難作了生動的分析。今年上半年,金壇460家服裝企業一共出口3.8億件服裝。3.8億件服裝平均到每個企業大概是80多萬件。80多萬件換算到內貿企業開店,一個服裝店按件數要均攤2000件左右,這需要至少要開400家店??這樣算,要開幾年店才可以把一家外貿企業半年生產的80多萬件服裝賣掉?
中國服裝市場連續多年供過于求,外貿企業做內貿市場必須有充分的準備,做投機很難。
王耀再以女裝為例解釋說,如果做品牌肯定要賣給城市人,中國有5億城市人,其中假如2.5億是女性,假設一位女性一年買三件服裝,2.5億女性一年就共買7.5億件服裝。那么,有多少女裝品牌在做這個市場?根據我們掌握的數字是2000個。2000個女裝品牌一年賣多少服裝能供2.5億女性每人三件呢??每個女裝品牌平均30多萬件。這樣的格局已經基本形成了,因此,外貿服裝企業再進入內貿市場,就要考慮能不能在這個市場格局中搶到份額。
中國服裝行業一家非常有名的服裝企業出口企業說,轉型做內貿市場的前三年,基本上都是“往里扔錢”。但是,有的出口企業并不理解,會認為只要投錢就可以做好市場,“實際不是這么回事,做品牌是個很復雜的過程,不是用錢就可以解決問題的。”王耀說,一旦品牌進了某商場卻因銷售業績不佳被清退,再進該商場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準備好了”最重要
比較外貿企業和內貿品牌企業的差別,王耀說,做出口最主要有兩個要素:一個是訂單;一個是車間。而做內貿比做外貿的問題復雜得多,內貿有10個環節,比如,要找商場,打廣告,找設計師等等。
王耀舉例說,品牌要想進商場,需要一家一家談,找到合適的商場后,還要再找合適的銷售人員;做品牌還要有設計師,設計師設計完產品,要考慮生產多少才合適,怎樣應付庫存;另外,還要面對廣告怎么做,怎樣才能吸引消費者等等一系列的問題。外貿和內貿完全是兩條路。
有的外貿企業認為,很多環節可以挖品牌企業的成熟人才,王耀認為,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即使挖到了設計師,挖到了銷售,但是,企業老板應該想想,把這些人放在自己的企業里,是否能和自己的品牌文化、企業文化相吻合?“只有老板真正懂品牌了,才能把品牌做好。”
對于品牌定位,王耀建議,不管做高端還是中端,最重要一點就是等“準備好了”以后再做。實際上,現在服裝品牌想進入高端市場非常難,因為很多高端商場的品牌已經趨于飽和。在這種情況下,好的品牌有可能會在中端或中高端的商場受到歡迎。但是,要考慮好,一旦進入這個檔次的商場,品牌以后的定位就很難提升了。因此,想做高端的服裝品牌不要輕易降低檔次。
“在眾多品牌要素中,我覺得這是最主要的。品牌如果進不對市場,就會付出很大的代價。”王耀強調。
-- 來源:服裝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