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會員說明 | 收藏網站 | English Version
內銷熱逼死外貿“老店”
2009年8月的最后一個周末,上海浦東乳山路一家外貿服飾店的老板張先生取下了店門口“最后清倉、還剩1天”的倒計時紙招牌,關閉了這家已經有近5年歷史的外貿服飾店。第二天,接手的新店主把店中存貨全部擺出,掛上了“改行清倉,全場10(元)”的新招牌。
“生意難做啊!睆埾壬P店前告訴筆者,這家店面平時的生意已經是“隨便混混”。
過去幾年,張先生一直薄利多銷,靠著諸多回頭客的捧場,在周邊店面不斷更迭中穩如泰山。但從2008年第四季度開始,張先生就不時向筆者抱怨,周圍的外貿店越來越多,貨源層出不窮,新顧客越來越少,而對老顧客又得更加優惠!案偁庍@么激烈,你要是比別家多貴一點,老顧客就再也不來了!
本以為周邊新冒出來的外貿店們,也許只是去年底替廠家處理“棄單”的一時風景。但等張先生熬過了“10元圍巾店”的沖擊后,卻發現,周邊的大多數外貿服飾店并沒有隨著“棄單”消化完畢而消失,不但一直開了下來,貨源也越來越有與自己趨同的傾向。這股“外貿轉內銷”的風氣,讓張先生不得不“走一步看一步”。
如今,張先生終于決定關閉自己這家“老店面”,轉戰浦東輕紡市場。對來勢洶洶的“內銷”心有余悸的張先生還在猶豫新店的主營項目:“可能會做一點外貿服飾吧,但肯定不能全做這個了!
落后產能是元兇
紡織業產能并非絕對過剩,急功近利的投資思路,過度重視規模和量的擴張,導致低水平重復建設
去年開始的外貿轉內銷熱潮表面上看是受到金融危機影響,實際上這股熱潮來源于2008年第四季度開始的紡企庫存劇烈調整。而該輪調整一定程度上是產能過剩問題的反映。
“產能過剩是導致紡織行業現狀的最根本原因!焙贾菀患彝赓Q服飾出口公司的老板葉先生告訴筆者,“中國紡織品的產能實在是大得嚇人,而且物美價低!
早在2006年,中國紡織服裝業“產能過!本捅恢T多學者頻頻提及。2007年,處在中國紡織業中心地帶的紹興公布了一項調查數字,紡織產能過剩25%,印染產能過剩30%,服裝產能過剩35%,這一結果迅速引起了業界關注。根據中國第一紡織網估算,今年國內紡織行業過剩產能至少超過總產能的20%。而隨著前幾年行業高峰期時大量在建產能的陸續釋放,過剩產能的比重可能更高。
同時,由于需求并未全面啟動,產能過剩必將限制工業品價格,最終影響企業利潤增長。葉先生就表示,供需的不平衡導致惡意低價競爭,使整個行業的利潤率處在極低水平,出現了一系列問題。要打破這種惡性循環,必須洗牌,使供需回歸平衡。
然而,就紡織服裝行業整體而言,產能并非絕對過剩,而是由于急功近利的投資思路,過度重視規模和量的擴張,導致低水平重復建設。在需求萎縮的大環境下,我國紡織業產能過剩問題已經尤為突出。而解決問題的根本之道,只有淘汰落后產能。在2009年至2011年這一紡織業調整期內,至少30%的過;蚵浜螽a能需要被淘汰。
-- 來源:中原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