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會員說明 | 收藏網站 | English Version
廣東省的服裝生產分別以產品類別為聚集點,與產業鏈配套發展,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特色產業,如深圳女裝、中山休閑服、南海內衣、潮州晚禮服、新塘牛仔等。
但這些服裝生產加工廠所在城市的土地、勞動力、物流等成本,近年大幅上漲,加上金融海嘯嚴重沖擊,大批“廣東制造”的服裝遭受海外訂單銳減的困境,出口大受影響。
廣東省服裝服飾行業協會會長劉岳屏表示,廣東服裝業成本要比內地高30%,廣東制造的優勢逐漸失去。今年1至6月,廣東省服裝出口累計達99.6億美元,占全中國大陸21.7%,雖居全國首位,但同比下降7.8%。
廣東的市場不樂觀,服裝企業紛紛邁開兩條腿走路,一方面轉戰國內市場尋找新的商機,另一方面則想盡辦法尋找新的生產基地,開源節流,服裝產業轉移搬遷潮暗涌。
劉岳屏近幾個月踏遍湖南、江西、河南等省份,隨行的有數十家知名服裝企業負責人。他說,如果不是焦急地想找到一個新家,貼錢的企業家也沒有時間走那麼多地方。劉岳屏口中的「家」,是指服裝企業的生產基地或營銷中心。
按照“珠三角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珠三角產業定位高端化,服裝紡織這個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必須為自己的服裝加工廠尋找新家。劉岳屏強調,珠三角不再是服裝加工的樂土,要轉型,還要加快轉型。
對珠三角之外的區域來說,珠三角服裝企業的轉移是一塊大餅。最近,河南、四川、重慶、江西等地爭先恐後舉行招商會議,大力邀請廣東企業到當地建廠。
業界認為,省外不少城市土地豐富、勞動力低廉,但無法給轉移過來的是,服裝企業提供加工配套,因此珠三角服裝企業還是難以覓到好去處,畢竟這個產業鏈條長、工序多,必須依靠產業集群性才能獲得長遠發展。
-- 來源:生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