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會員說明 | 收藏網站 | English Version
受金融海嘯影響,珠三角制造業港企今年接收訂單明顯不足,平均僅達去年同期60%水平。面對有限訂單,部分中小企業卻陷入“接與不接都艱難”的兩難局面。
企業若不接訂單,肯定撐不下去。另一方面,企業去年裁員,今年若勉強接單,人手明顯不夠,需要招聘工人,但目前新增的訂單多為季節性訂單,至淡季即要裁減多出的人手,按照新勞動法,港企裁員需要支付一筆不菲的賠償金。有部分港企表示,除部分專利性訂單不外包外,會將大部分訂單外發到內地其它工廠加工。
香港中小企業總會會長齊光華表示,歐美經濟仍未全面復蘇,訂單仍然嚴重不足。許多加工制造業港企如玩具禮品等行業,以季節性訂單為主,今年第二季原本是圣誕訂單旺季,但該季實際訂單數量不足,平均為去年60%水平,很多小廠接單甚至未及去年30%水平。
根據過往經驗,每年8至11月為玩具行業的旺季,盡管目前季節性訂單比年初增加,但數量上仍無法緩解工廠大規模倒閉的趨勢。齊光華指,部分在珠三角設廠的廠商目前抱?“能拖一時便是一時”的心態;香港中小企業總會逾半數的會員企業,目前開工率只有30%至40%。
有深圳龍崗港資電子產品生產企業負責人表示,歐美市場消費能力沒有完全復蘇,往年許多動輒500萬元的大訂單萎縮到不足百萬元,而幾十萬元的中、小訂單則完全沒有,工廠訂單只有去年30%水平。“歐美客商現在訂的貨,也只是為滿足圣誕市場的需求。客戶不敢下單,我們也是‘吃了上頓沒下頓’。”
該負責人說,工廠有1000名工人,去年開始一直艱難維持,但沒有大幅裁員,但是今年季節性訂單的利潤難以支付工人工資,企業更不指望賺錢,趕完該批訂單后將考慮大幅裁員。
去年訂單下降,利潤攤薄,大部分企業大幅裁員。以齊光華的萬利來玩具廠為例,裁員400余人,占工人總數60%。按新勞動法平均每人支付5000元賠償金,賠償總額已是工廠2年利潤總和。按目前工人數量計,該廠只能完成30%訂單,人手不足成了制約接單的主要原因。
齊光華表示,人手不夠也不敢招工,因為目前訂單只是季節性回暖,歐美消費力并沒有大幅回升趨勢。如果現時招工,趕工之后勢必再次裁員,而新勞動法規定裁員賠償金額甚高,大部分工廠都支付不起。因此,許多珠三角港企選擇不開工或少開工,寧愿將訂單轉包給內地其它工廠。萬利來玩具廠80%的訂單外包給長三角的工廠,公司在深圳的工廠只做部分專利產品,“我們現在幾乎變成貿易公司,工廠能減就減。”
廣州花都區獅嶺一間具規模的皮具廠負責人表示,訂單自6月份開始明顯增多,但工廠的人手欠逾20%,因此只好把接到的訂單轉發給周邊工廠。他又指,突然增加的訂單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歐美市場的季節性訂單,另外是海外市場的補單,“這些訂單數量跟過去比量都不大,但要求交貨的貨期都比較急。我們不敢盲目多招工人,萬一訂單做完沒有后續,解聘簽了勞動合約的工人需要賠付補償金。”
-- 來源:富民時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