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會員說明 | 收藏網站 | English Version
2007年的中國襪業市場,無論是國內市場還是外貿市場,都面臨著較大的壓力。內銷方面,在過去的一年中,中國襪業呈兩級分化的現象日趨嚴重,主要表現為:國內棉襪市場在經歷了前3年的快速發展之后,整體上雖然穩中有升,但已開始出現趨于平緩態勢;與此相反,絲襪市場卻繼續保持了快速增長的態勢,出現喜人的銷售狀態。
在外貿的OEM市場:一是外匯匯率屢創新高,二是出口退稅從原來的17%下調到11%,再加上棉紗等原材料的漲價,襪子的外貿出口業務正在從炙熱的夏天走向秋天。
下面就中國襪業的幾個熱點問題進行分別闡述:
產品高度同質化呼喚創新●
產品高度同質化,使得大多數廠家無法通過品牌競爭來實現銷量的迅速提升,導致價格戰仍然是市場競爭的主要手段。2007年棉襪市場出現了整體上升,迅速成長起來的棉襪市場,由于進入的品牌猛增,導致市場競爭失衡。
如何對產品進行創新,推出差異化的產品成為襪業企業競爭的焦點。
2007年,浙江神力針織有限公司開發的“米蘭春天”百變襪品上市,沒有一模一樣的成雙成對,而是各不相同的單只襪品,一套9只裝的單只襪可以有36種不同的搭配。百變襪品是迄今為止行業首創的新品,因為這種創新的營銷模式,迅速占領了年輕女性的市場,成為全國襪業同行關注的焦點。但是,目前市場反應仍然有待進一步觀察。
時裝襪成為2007年中國襪業市場的最大亮點,國內幾家以生產時裝襪為主的企業,銷售得以持續攀升。這也表明了,在高度同質化的市場里,差異化的產品是企業突圍的重要突破口;另一方面,消費者的消費需求正在發生轉變,襪子的消費熱點已經從最初的保暖、舒適、品牌轉移到了時尚,以及與季節、服裝的搭配上來。
三大基地競爭態勢有異●
目前,中國襪業的生產基地主要集中在浙江(義烏、諸暨、海寧)、廣東南海和吉林的遼源三地。
從目前的形勢來看,浙江義烏仍然是中國最大的襪子產銷基地。特別在內銷方面,注重品牌建設、注重市場營銷拓展,以“浪莎”、“夢娜”、“振漢”等一線品牌為代表的襪子企業群,始終保持著60%以上的國內市場占有率。外銷方面,以“丹吉婭”、“情怡”、 “安麗”等為代表的諸暨襪子企業群,繼續領跑外貿出口的領先優勢。如今諸暨的襪業企業,也開始向內銷轉型,但由于長期外貿來樣加工生產方式,影響了諸暨襪業企業拓展國內市場的思維方式。
近年來,吉林的遼源在當地政府的重視與扶持下,發展迅速,逐漸成為“中國的棉襪之鄉”。但在產品品質的提升、品牌建設、市場拓展方面還需進一步加強,仍然存在一定問題。
廣東南海的襪業在國內市場拓展方面力度不夠,雖然仍有一些品牌在市場上銷售,但很多擁有技術與產品開發優勢的廣東襪業企業仍為義烏襪業企業加工。
品牌建設的困惑●
中國襪業市場競爭的高度同質化,主要體現在:
產品高度同質化,不是棉襪就是絲襪,哪家出了“竹碳纖維”、“大豆纖維”,第二天,同樣的產品就會出現在消費者面前。
銷售渠道同質化。襪子行業為批發流通總代理制,一個代理商代理幾個知名品牌,甚至十幾個品牌的現象非常普遍,導致銷售非常分散。
品牌建設高度同質化。國內襪業市場的品牌競爭主要經歷以下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品牌初級競爭階段。2002~2004年,許多襪子企業以“寶娜斯襪業”為榜樣,以明星代言的方式進行品牌競爭;
第二階段:以招商會為主要手段的渠道競爭。2004~2006年,同樣名不見經傳的“振漢襪業”,以明星代言 招商策劃為核心的渠道運動,取得了空前的成功。接著以“振漢襪業”為榜樣,又有一大批同行企業效仿。
第三階段:品牌競爭的廣告階段。2006年,幾年來一直注重外貿的“夢娜”襪業以成為北京2008年奧運會的產品贊助商為契機,高調回歸內銷市場,并在中央電視臺等主流媒體投放廣告,企圖成為中國襪業的新領軍品牌,至于最終結果如何,還得要市場來說話。
渠道建設幾乎是所有襪業企業的最大軟肋。
在筆者拜訪過的襪業企業中,幾乎都存在的以下問題:
營銷隊伍缺乏
99%的襪子企業的營銷主動權掌握在代理商手里。不組建營銷隊伍,有針對性地對經銷商進行管理,雖然到處撒網鋪點,但是,產品的市場見面率很低,銷售還是不能增長。工廠的規模效益無法體現出來。
疏于市場開發
產品生產出來,往市場門市部的貨架上一放,所有的銷售就完成了。完全依賴批發市場的物流、人流、輻射的低成本優勢,打的就是價格戰。
2008年機遇和挑戰并存●
展望2008年,激烈的市場,中國襪業又將會出現哪些熱點呢?
綜上所述,悄然間,中國襪業已經走出了高毛利,高增長的時期,迎來競爭激烈的微利時代,未來的中國襪業市場新一輪“洗牌”時代已經到來,而“洗牌”的孿生姐妹“市場細分”也將隨行而至。2008年,中國襪業市場必然好戲連臺,機遇和挑戰并存。
市場競爭細分時代到來。伴隨著新一輪國內市場重新“洗牌”而來的品牌和市場細分不僅僅局限于品種、檔次、區域的進一步細分,更表現在以產品風格和消費群細分為特點的深度細分。主要體現為品牌在市場中的橫向細分,即同一品種或相同檔次產品層中通過“產品風格”和“消費群”進行的橫向再細分。市場被拉平,占據各個市場位置的品牌個數將越來越集中。可以看出,新一輪細分的競爭焦點是“文化”、“創新”和“研發”,最終的目標是“銷售收入”和“市場份額”,“差異化”之劍在這一時期格外銳利,缺乏科學的投入和市場研發的盲從行為,在這個市場機遇和挑戰面前都將十分危險。
外銷型企業品牌進軍國內,市場競爭將進一步加劇。2008年外銷型企業進軍國內市場的步伐將明顯加快。
鑒于土地、人力資源成本一再攀升;原料、原材料價格高居不下;人民幣升值壓力越來越難以消化;外貿加工費日益透明;國際競爭加劇等原因,常規產品的出口越來越無利可圖,加上對出口退稅下調的顧慮,外貿加工型企業急需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于是紛紛把目標指向國內市場。
市場競爭升級,更加系統化。對于中國襪業來說,不是某一個單項的成功就可以在市場競爭中勝出,就可以立足。設計、研發、生產、營銷、管理、推廣等各個環節,包括了人、財、物、無形資產等各個領域,都將有可能成為對手攻擊的焦點。市場競爭迫使企業必須面對系統化的經營和管理,才有機會在市場競爭中勝出。這是考驗也是襪業企業走向成熟,必須要面對和經歷的過程。
關注消費者的利益,并滿足消費者利益,是下一輪品牌競爭的焦點。以前,很多企業會及時地考慮到經銷商的利益,而缺乏對消費者利益的關注。其實,工廠是屬于企業主的,但是品牌在某種意義上是屬于消費者的。關注消費者的利益,把消費者的利益(環保設計、包裝的二次使用等等)作為產品開發的方向,將是下輪品牌競爭的焦點,好產品本身就是銷售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