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會員說明 | 收藏網站 | English Version
面對不斷加速進行的紡織行業產業轉移,許多地區都紛紛表示抓住這一機遇,承接產業轉移。然而產業究竟會轉向哪里?中西部地區將憑借什么承接產業轉移?日前,由鄭州市人民政府、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新聞中心、中國紡織經濟研究中心聯合主辦的“2008中國紡織服裝鄭州論壇”,圍繞“聚焦中原:中國紡織服裝業變革中的新機遇”這一主題,邀請政府部門和行業協會領導,國家相關研究機構專家,知名企業家等,分別從政策、市場、實操三個角度,對紡織行業產業轉移進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探討。本文是這次論壇的發言輯要。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會長杜鈺洲: 產業轉移也要解放思想
紡織行業在產業升級的關鍵時期如何做好梯度轉移?我國東部企業屬于先發,中部崛起屬于后發。產業轉移是屬于結構調整中必然,不僅僅是依靠比較優勢強弱因素來轉移,而是產業要提升。這是中國紡織服裝產業提升的一個重要的結構性標志,通過區域布局調整給中國紡織工業帶來更強的國際競爭力。
我們要按照科學發展觀,促進產業結構梯度轉移,實現東部、中部、西部、東北老工業基地在中國這塊土地上更強的紡織產業鏈,更強的跨國配置資源的能力,使我們從現在的紡織大國,從全球跨國產業鏈的價值鏈低端走向高端。當然,中部、西部勞動力的比較優勢還是比較突出的,在東部比較優勢下降的時候,我們要更好的發揮中部的優勢。我們從微利走向高利潤高附加值,不走這一步是實現不了的。但是,我們要走向這一步,有很多的傳統思想要打破。
面對新的行業形勢,特別是產業結構轉移這個時期,我們更要認識開放對我們的重要性。我們的企業面對著跨國公司的挑戰,中部剛剛興起的企業和東部沿海的企業也大多屬于封閉狀態,他們自我循環、自我調整、或者說自我配置,就是企業內部資源配置,從產銷存到銷售管理。我們現在講究整合資源往往是指資本整合,就是把資源整合到本企業才算整合。但是,在開放思想下,全球化跨國配置資源條件下的企業的資源整合,從內部的整合到企業外部資源的整合,這就是所謂網絡經濟條件下,發揮專業化協作,契約化整合。
另外,我們的產業轉移不是放慢中國紡織產業技術進步的步伐,而是要利用跨地區產業鏈的優勢,提高勞動生產力、生產效率、創新的能力以及提高用高新技術武裝傳統產業的自我發展的能力。還有,在研究產業梯度轉移的時候,對于企業的規模,不要太追求。因此,中部崛起吸引東部企業來,東部的企業也需要到中部來,這是雙贏的,是相互的配置,是把別人的固定資本變成自己的。
總之,我們企業要向內看,從企業結構上、資源配置上,成本降低上,利潤獲取上,都要有開放的思路,解放思想,實現一系列突破。
鄭州市委副書記、市長趙建才:政府重視是關鍵
近幾年,鄭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服裝產業的發展,把紡織服裝產業列為重點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以規劃產業布局為先導,以建設產業園區為代表,以擴大產業開放為動力,以推動產業升級為重點,以培育產業品牌為支撐,全力推動紡織服裝產業加快發展,并先后制定出臺了一系列支持紡織服裝業發展的政策措施。發揮本地優勢,主動承接產業轉移,發揮鄭州的區位優勢,以及交通便利、產業技術較好、文化積淀豐厚、人力資源豐富、消費群體龐大、能源和原材料重組、生產成本較低等優勢,主動走出去、請進來,開展招商引資,承接產業轉移。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呂政: 要改善中部地區的投資環境
東部地區產業向中部轉移具有客觀必要性,同樣也要改善中部地區的投資環境。第一需要進一步完善中部地區的基礎設施,降低運輸費用;第二必須要改善投資的軟環境,降低交易成本,這種交易成本特別是要強調轉化政府職能,收費透明規范,禁止一切苛捐雜稅;第三提高產業的配套能力,完善標準化體系;第四是辦好工業園區,來解決土地供應不足的矛盾,同時要舉辦中等城市的技工學校,增加熟練技術工人的供給;第五就是發展生產服務業;第六是關于加強品牌建設,我們認為品牌應當是多層次的,既有面向大眾的品牌,也有面向白領的品牌,還有面向少數富人的頂級的品牌。所以企業必須要找準自己的定位,細分市場。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主任、研究員范劍平: 產業轉移是建立新型運營模式
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產業從沿海地區向中西部地區轉移,已經成為新時期區域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比如紡織服裝行業,在中部地區最近幾年這么快的發展勢頭,這是整個區域經濟大格局變化中間的一個很重要的表現。近年來,沿海地區經過改革開放多年的發展,已經集聚了資金的實力和技術人才的實力,所以沿海地區有條件有能力發展更多的技術密集型和資金密集型產業。因此,勞動密集型產業從東部地區轉出已經成為東部地區現在的戰略選擇,他們向中西部轉移成為首選。應該注意的是,我國的市場結構在發生巨大的變化。產業向內地轉移可以兼顧外資和內需。特別是中原地區,將成為服裝、紡織行業內地和外需的重要的物流中心。今后,中國將會逐步形成沿海接單、內地加工、兼顧國內外市場的這樣一個新型的紡織服裝業的運營模式。
七匹狼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少雄: 產業轉移是三位一體的整合
中西部承接產業轉移應該站在一個更高的高度和更系統的角度來看待,深度分析紡織服裝產業目前發展的狀況,而不是用簡單的產業發展的軌跡來看待轉移。
產業轉移是三位一體的整合,就是制造業、為制造業服務的流通業,以及文化創意產業。第一、制造業。制造業的發展時間相對比較長,從改革開放之前的制造業開始興起,到改革開放之后制造業的發展更快,更迅猛。第二、流通業。產業轉移不僅僅是從制造業的概念來看,更多的要從零售業、服務業的概念來思考。現在不僅僅說是開工廠做制造,更多的是在創造一個物流、一個服務。第三、文化創意產業。實際上還要深入研究的是消費者對文化歷史、對時尚、對審美的理解的狀況。我們還應該從時尚、審美、藝術的角度來看看產業的變化狀況。
鄭州領秀(夢舒雅)服飾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勇斌: 產業轉移要找準定位主動承接
每個企業根據目前的形式分析企業自身的資源優勢,重新做企業自身的戰略定位和資源規劃,并調整自身承接產業轉移的能力,以一種實事求是的方式來評估自己,找準定位把產業轉移放到戰略高度來對待。
鄭州有很多優勢,不管是從勞動力成本、資源、交通物流、還是能源的價格、土地等,這些都是我們的優勢。但是,擺在河南服裝企業面前的問題是:承接轉移的企業必須要主動的承接轉移,有規劃的承接轉移,有戰略的承接轉移,而不是盲目的等待轉移。另外,我認為服裝產業鏈中,服裝制造業加工等環節相對比較獨立。本地服裝企業把生產制造成本優勢、土地優勢、資源優勢充分發揮出來,這就相對有競爭力了。但是,河南現在是受到關注的中部崛起的區域,同時大家也在關注這個市場。尤其是發達地區的服裝龍頭老大都開始關注,加大對這一塊市場的開發,這對我們來講必然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富紳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陳成才: 哪里有吸引力就轉到哪里
只要鄭州市的領導和服裝企業家,從上到下重視這個產業,認定紡織服裝是河南鄭州重中之重的產業,以此來迎合東部沿海地區的產業轉移,鄭州這個承接服裝產業轉移一定成功。
其實轉移不轉移,就看哪里有吸引力,他就往哪里去。比如做服裝企業的香港老板,他最近到越南、老撾去看,去考察后感覺到不如想象的那么好。一個是文化的問題,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就是法律的問題。因為企業一旦在法律上有風險,他就會承擔很大的不安定因素。對于我們內地不一樣,整個中國是一個政策,所以政策方面的變化,法律方面的變化風險很小。另外,我認為政府的決心和觀念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當地政府和領導的態度和決心非常強,對服裝行業特別重視,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上,我相信一定會創造符合于東部沿海地區來投資的各種條件,來吸引東部地區沿海地區的企業來這里投資。
上海世貿商城總經理田浩: 通過產業轉移開拓國際市場
人口眾多對于一個勞動密集型服裝產業是非常重要的,產業轉移也為解決就業問題確實提供了一個長遠的戰略問題。我希望中原的服裝企業不僅能夠做好內貿市場,為13億人服務;同時也通過這個窗口讓中原的服裝走向世界,為全世界的人提供服務。
第一,如何在我們承接產業轉移當中與國際化接軌。比如國內服裝企業,把產品通過貼牌的方式與國際合作,然后再逐步在貼牌合作的過程中學習如何運作自己的品牌,或者把品牌再提升一些。第二,我覺得在中部崛起應該是在一個更高起點上的轉移。你要重新建造,完全可以把東南沿海的經驗做一個總結。這樣的話,你一旦發展起來以后,會有一個更長的生命周期,可能持續30年都不會淘汰。否則把原有的設備、原有的方式轉移過來,這個生命周期很短暫。
新聞來源:紡織服裝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