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會員說明 | 收藏網站 | English Version
這一天,在北京新發地蔬菜批發市場,西紅柿最高賣到1塊錢1斤;而在距離市中心幾乎同樣遠的樂活城有機食品店,價簽上的數字是10.6元。這家店的老板卻自信地說:“我們的客單價能達到150元,一個60多平方米的店每月營業額在40萬元左右!
為什么人們會愿意消費如此昂貴的有機食品?
這位老板只舉了一個例子:靠化肥、殺蟲劑、催熟劑生長的西紅柿,生產周期只需2個月;而有機西紅柿按自然規律要長4個月。他們給它時間,讓它長得飽滿,長出一粒粒黃色的籽。
厭煩了規;、工業化的人們,開始了對健康的追求、對自然的向往。于是,不僅是食品,服裝也開始流行“有機”。強調環保安全、手工制作的服裝愈發受市場歡迎,尊重生活、熱愛質樸的品牌愈發引得消費者共鳴。
比如例外。今年8月,例外的素生活市集在廣州開市。主張環保的粗布購物袋、自然生長的有機膳食、充滿懷舊感的老物件、廢物利用卻意蘊深遠的陳設,處處都讓時光的腳步緩緩減速,讓所有參與其中的人踏上一段感悟生活的旅程。
再比如李寧。第一次把帝人集團“ECOCIRCLE”技術引入中國的李寧,不僅要用循環利用的原料生產環保服裝,還計劃明年在50家門店實施回收再生計劃,用優惠折扣購買新品的方式鼓勵消費者把不穿的ECOCIRCLE服裝回收再利用。
就連行業的老大哥??雅戈爾也開始了“慢生活”。雅戈爾集團副總裁陳志高說,我們要把速度要慢下來,再慢下來,讓生產周期拉長,精工細作。這不就如同西紅柿自然地生長嗎?生產出健康、安全、營養的“有機”服裝,而不再是急功近利。
“現在的消費者寧可多花10%的價錢也要買環保安全產品。”在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會長杜鈺洲看來,如今重要的審美變化就是更加強調“自然美”,關注人類和自然的和諧關系。如果產品的生產過程對自然、對生態有破壞,即使產品非常特別,消費者也會拒絕。
如果每一個企業的發展都能夠更多地考慮到對自然、對未來世界的影響,中國的服裝業可能就此迎來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化。
-- 來源:紡織服裝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