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會員說明 | 收藏網站 | English Version
LV的包,其實只有200元的成本,但為什么能夠賣到三萬塊?漢派服裝卻為何一直賣不出價錢?痛定思痛,武漢服裝產業界開始行動。眼下,紅人、藍翔等武漢本地服裝品牌,紛紛開始借用“外腦”發展,或是把產品研發、銷售基地移師上海、廣州,或者干脆在異地“孕育”高端品牌,為自己貼上國際化的標簽。
漢派服裝主動“摘帽”
“我們的品牌在香港注冊,所以現在是香港品牌,不是武漢品牌。”名典屋銷售總監顏海濤的話,點出了目前漢派服裝中涌動的一股潮流??“摘帽”行動。
而與之相似的還有:貓人也變為“香港品牌”,喬萬尼則直接更改了“國籍”,現在是意大利品牌。“漢派服裝”,成了不少品牌拒絕戴上的“帽子”。
記者還注意到,就連武漢漢派服裝商會,也在去年底,自己悄悄地把“漢派”兩個字去掉了。
還有一些漢產服裝品牌雖然沒有“摘帽”,但也開始在異地擴張,推出全新的高檔服裝品牌。
記者從紅人服裝獲悉,目前,該公司已經在上海推出某“洋品牌”高檔女裝,并且在全國市場上反響不錯。
數字顯示,今年上半年,武漢1600多家服裝生產企業,銷售收入達到120億,同比增長10%。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這1600多家服裝生產企業中,卻少有再稱自己為“漢派服裝”的了。
業內人士認為,“有些做得好的品牌,掛上洋名,并非新瓶裝舊酒、掛羊頭賣狗肉,而是在主動和國際潮流融合。”
研發銷售“東南飛”
“我們想制作國際化時裝,所以一定要將核心部門往東推。”藍翔服飾總裁馮愛英表示,沿海地區站在時尚前沿,信息渠道廣闊,與高端消費群的距離也更近。
記者獲悉,目前藍翔新款時裝已是在上海設計,在武漢制造,而漢派服裝研發、銷售基地“東南飛”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現象。
記者還獲悉,名典屋分別在我國香港和韓國設立了研發機構,前者是為了與國際接軌,后者則是銜接亞洲潮流。
“荷蘭一家機構主動找到我們,我們正聯手開發一種內衣纖維材料。”昨日,愛帝服飾有限公司總經理李輝告訴記者,雖然他們堅持做“漢派服裝”,但研發國際化早已是一種不可逆轉的潮流。
據悉,目前“貓人”的研發、營銷中心也全部轉移到了上海;“太和”、“合榮”則分別在上海、廣州設立了設計工作室。
-- 來源:長江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