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會員說明 | 收藏網站 | English Version
服裝大省廣東日前公布《中共廣東省委、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實施擴大內需戰略的決定》討論稿和《珠三角地區服裝產業發展規劃綱要》
去年11月,廣東整體外貿出口首現正增長,但服裝出口形勢卻依然低迷,近期也難言樂觀,復蘇之路面臨多重考驗。國內家電、電子等出口都在回暖之中,紡織服裝出口卻出現了反復。
第一外貿大省廣東如何應對出口困境?1月6日,《中共廣東省委、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實施擴大內需戰略的決定》提交省委全會討論修改,其中提出,廣東將全面推行擴大內需戰略。
出口一再遇“冷”
進入2009年第四季度后,廣東服裝出口規模持續下降。2009年11月,服裝出口18.6億美元,同比下降29.1%,環比下降2.9%。2009年1-11月份,廣東服裝出口總額為201.01億美元,同比下降11.41%,與全省整體的出口貿易降幅基本一致。
廣東服裝對中東、非洲和拉丁美洲等新興市場的開拓也遇到了瓶頸,與2008年前幾個月曾大幅增長的態勢形成較大反差。2009年1-11月,廣東對中東市場出口服裝增長3%,而對拉丁美洲出口則下降20.9%,對非洲出口下降9.1%;11月,對以上3個市場出口降幅分別高達60.8%、34%和35.5%。
優勢遠去劣勢凸顯
廣東已經擁有26個服裝特色產業集群。但經過國際金融危機的洗禮后,廣東服裝一系列的軟肋也暴露出來。實際上,廣東雖擁有服裝企業3萬多家,但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廣東服裝大省地位不再凸顯,世界時尚創意圈尚無廣東地位;此外,其過分依賴出口,產業升級步伐也并不快。雖然廣東服裝產量全國第一,但近年來技術改造、設備引進等固定資產投入在全國的服裝業的排名已經退到8-10位。“這也是珠三角9個城市全面整合服裝產業資源的原因所在。”廣東省服裝服飾行業協會會長劉岳屏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目前,廣東服裝出口企業仍以中小企業為主,大多為來樣加工和貼牌生產,企業盈利能力主要是賺取少量的加工費,產業結構、產品結構趨同,技術創新能力不強,在出口競爭中只能以不斷壓低價格取勝。雖然轉暖勢頭“初現”,但由于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消費市場形勢尚不穩定等因素影響,廣東服裝出口企業總體仍面臨巨大挑戰。
劉岳屏認為,國際金融危機暴露了廣東服裝行業的弊端,即過分依賴出口,近八成出口企業沒有內銷渠道;出口市場單一,集中于歐美。而從深層次看,廣東服裝自身也有問題,有的服裝品種成本要比內地高出20%-30%,針織紗、褲子等工藝簡單的品種完全可以在內地生產,“廣東制造”的優勢正逐漸失去。
近年來,隨著經濟發展,珠三角地區土地、水電能源價格大幅攀升,紡織原材料成本急劇增加,企業用工成本也相應提高。由于外部資本的強勢介入,使得一些新商業模式和細分市場被迅速催熟,廣東服裝依靠傳統的自身積累發展的模式正受到越來越多的挑戰。
擴大內需規劃“重頭戲”
廣東省有關政府部門負責人近日稱,外需不足內需補,是廣東經濟V形復蘇的法寶之一,今年廣東將繼續用好這個法寶,以“大拆大建”來有效擴大內需,推動GDP增長。
面對廣東服裝出口的逆境,廣東計劃全面整合珠三角9個城市的服裝產業資源,力圖下大力氣促進服裝產業轉型升級,將擴大內需確立為新時期廣東省的重大發展戰略。這樣的決策被列入廣東省服裝服飾行業協會編制的《珠三角地區服裝產業發展規劃綱要》中。
服裝業是廣東省九大支柱產業之一,在珠三角工業化過程發揮了主體產業、先導產業、創匯產業、就業產業和致富產業的作用。自上世紀90年代成為全國第一服裝大省以來,廣東服裝業一直面臨著各種挑戰,特別是2008年發生的國際金融危機,給珠三角地區服裝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壓力。而且,廣東多年來的老方式、老路子,讓不少企業逐漸形成了重出口輕內銷的觀念,對外開放輕車熟路,對內開放力度不足,在國內市場形成“群雄并起”的局面之后,廣貨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逐步下降。
“加快推進珠三角服裝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就要錯位發展,破除‘行政區經濟’現象,嘗試不同地區以聯合建設重大項目為突破口,此外應該搭建一體化試點平臺,形成優勢互補、產業聯動的區域經濟。”相關研究員介紹。多年來,廣東省很多服裝企業還一直停留在產品加工型的狀態,而隨著廣東制造的成本攀升,傳統服裝加工業要在珠三角生存,就必須提高產品附加值,善于資本運作并整合產業鏈資源。
《珠三角地區服裝產業發展規劃綱要》重新定位了服裝業,將服裝業分為傳統服裝加工業和現代服裝業,并明確闡述了現代服裝業的特點和作用,將“擴大內需”上升到戰略高度。在新戰略下,“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廣東制造的成本在攀升,傳統服裝加工業要在珠三角生存,須加大技術、設備更新改造,提供高附加值的產品;現代服裝業企業將打造品牌,善于資本運作并整合產業鏈資源。
從“外向帶動戰略”到“擴大內需”、“內外并舉”的戰略轉型,將是一個長期的、龐大的戰略任務。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可利于實現外需與內需“雙輪驅動”,協調發展;利于刺激國內生產,并為國內研發和技術裝備投資提供動力,推動產業向高級化方向發展;利于實現全省資源的合理配置,促進區域協調發展,重構和引導利益關系。
《珠三角地區服裝產業發展規劃綱要》能否幫助廣東服裝產業突破發展瓶頸,在止跌回暖基礎上,保持服裝業健康平穩增長,成為廣東現代服裝業發展的助推器?我們拭目以待。
-- 來源:服裝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