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會員說明 | 收藏網站 | English Version
我國是紡織服裝生產大國,每年的紡織品出口量占世界總量近1/3。我國的紡織服裝業也是所有行業中最產業化的,擁有成熟的供應鏈和充分的市場化機制。然而,悉數我國的紡織服裝品牌,沒有哪個品牌堪稱世界名牌,也沒有哪個城市可以與巴黎、米蘭、倫敦、紐約媲美時尚之都,“中國制造”代表低端和廉價。
為什么我國如此龐大的紡織服裝行業卻沒有相配的高端品牌,因素有很多,經濟的、歷史的、文化的等等,但缺乏創新一定是其中的一個。同樣的原材料,我們生產出的服裝,價格只有世界品牌的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從原材料到成衣之間的價值創新拉開了二者的差距。
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生存和發展,企業必須進行創新,那么如何創新?如何挖掘供應鏈中的高附加值?從色彩著手,或許是一個可行的辦法。
美國2007年整個紡織服裝產值是990億美元,就業人口是55萬人,人均產出約18萬美元;中國去年行業產值是4190億美元,就業人口1069萬人,人均產出約3.9195萬美元。
再看我紡織服裝行業目前面臨的形勢:
《勞動合同法》實施,勞動力成本上升,這一點大大削弱了中國紡織服裝行業依靠廉價勞動力取得的價格優勢;
2005年7月以來,三年內人民幣升值了約20%,進入2008年,人民幣更是頻頻升值,依靠對外出口謀利的部分紡織服裝企業訂單銳減,受到重創;紡織品出口退稅率從13%下調到11%,對本已風雨飄搖的紡織行業來說,這項政策不啻于雪上加霜。
銀根緊縮,企業融資困難,對中小紡織企業的生存產生巨大威脅;美國次貸危機加深,國際貿易環境惡化,全球經濟不景氣,紡織業也逃脫不了。
能源和原材料價格上漲,生產成本大幅上升,進一步擠壓了中國紡織服裝行業原本就薄的利潤空間。
可以說,我國紡織服裝企業正面臨嚴峻的內憂外患。2008年6月,中央電視臺《經濟半小時》的一期節目明確指出:為數不少的停產紡織服裝企業“預示著一個企業倒閉潮的到來……”。這個說法有些夸大,但確實反映出中國紡織服裝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處在生死關頭。
7月31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聯合通知,從8月1日起,將部分紡織品、服裝的出口退稅率由11%提高到13%,紡織服裝企業終于松了一口氣。
然而,政策救急不救貧,出口退稅率的上調只能緩解企業目前的危機,并不能解決企業面臨的根本問題,從長遠來看,只有不斷提升自身實力才能真正應對競爭日趨激烈的市場。
出路:挖掘供應鏈環節的高附加值
2008年1月15日,中國紡織工業協會2007年度工作總結大會上,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會長杜鈺洲指出,要加大供應鏈環節的價值創新。這意味著企業必須從低附加值的產業鏈低端轉向高附加值領域,才能找到出路。
高附加值從哪里來?
國際流行色協會調查數據表明:在不增加成本的基礎上,合適的色彩設計,可以給產品帶來10%-25%的附加值。
相對面料、染料開發等高投入研發工程,色彩創新和控制無疑投入更低,因此,紡織服裝企業從色彩入手來提高產品附加值,從而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是企業進行價值創新的一個巧妙的突破口。
色彩貫穿于紡織品從設計到成品的每一個環節:趨勢預測、色彩設計、面料采購、染色打樣、制作成品,色彩把趨勢預測和色彩管理連接起來,歐美日一些西方發達國家已經把色彩作為一條供應鏈從紡織服裝供應鏈單列出來。
但是,我國很多紡織服裝企業并不獨立開發設計色彩,他們直接從面料商提供的面料中挑選面料和色彩,這樣做一是可以節約設計成本,另外,從設計師的色彩創意到色彩在成衣上準確實現需要經過很多環節,如果沒有良好的管理控制方法,最后出現在成衣上的色彩很可能與設計師想要的色彩不一致,所以就直接放棄色彩開發。從眼前看,這部分企業節約了色彩設計和管理成本,獲得了短期利益;從長遠來看,由于缺乏個性化色彩的開發,產品色彩沒有特點,企業會逐漸喪失品牌個性和消費者,只能游走在產業鏈低附加值端,最終損失長遠利益。
色彩實現的問題同樣困擾著面料供應商和染整企業。由于缺乏良好的管理控制,不同批次、同一色彩的面料往往存在色差,因此而導致樣品退回和訂單喪失的現象時有發生。
優勝劣汰是市場不變的法則。目前,不少零售商(尤其是國際買家)已經根據色彩創意的時尚性、色彩實現的精確度和速度,來確定生產線上的產品是否具有高附加值。
我國一些知名品牌也已經意識到色彩設計和開發對于企業生存發展的重要性,企業有明確的品牌定位,每一季都會根據品牌個性和市場需求,制定本季的色彩風格,在此基礎上選定面料,向面料染整企業下訂單。這種自上而下的產品開發模式使紡織服裝企業牢牢控制著色彩開發的主動權,將品牌個性在成衣色彩上準確展現,逐漸形成顯著的品牌風格,擁有越來越多的忠誠顧客。
但色彩實現的準確度和速度仍不盡人意,越來越快的時尚潮流使色彩從創意到成衣的周期越來越短,也在不斷尋求準確快速實現理想色彩的方法。
因此,搭建一條自上而下快速、準確實現色彩的紡織服裝色彩供應鏈是企業自主創新、塑造品牌、在激烈競爭中突圍的捷徑。
創新:搭建紡織服裝色彩供應鏈
相關部門一直在密切關注紡織服裝企業存在的問題,并積極尋找對策。
中國紡織信息中心于2003年開始,開展了中國應用色彩項目的研究,經過5年的精心調研和開發,建立了中國國家標準色彩體系——CNCS色彩體系,填補了我國色彩領域的空白,也為色彩應用部門和行業,尤其是紡織服裝行業,提供了符合我國實際需要的標準色彩參考體系。
針對紡織服裝行業在色彩應用和管理存在的不足,中國紡織信息中心在CNCS色彩體系的基礎上,聯合全球領先的化工染料生產服務商龍盛集團及全球領先的數字化色彩管理技術和設備提供商Datacolor公司,推出了科學、權威的色彩供應鏈管理解決方案,幫助紡織服裝企業與經銷商、供應商之間搭建快速、有效、準確的色彩溝通和實現機制,提高產品附加值,加快產品的上市速度,從而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CNCS色彩供應鏈解決方案,是一套完整的紡織服裝色彩管理解決方案,從設計靈感開始,就為設計師和企業得心應手的色彩工具——CNCS時尚色卡。不但設計師可以從CNCS時尚色卡上輕易找到最接近靈感的色彩,而且因為有標準而實用的色卡作為色彩溝通工具,設計師和采購員、采購員和不同面料商、面料染色實驗室的技術人員等一系列工作人員之間的溝通就變的輕松、準確、快速。采用標準而且實用的色彩溝通工具,是有效進行色彩供應鏈管理的起點,也是確保色彩準確的關鍵。
色彩實現的各個環節必須緊密配合、準確溝通,才能保證最后呈現在面料上的色彩質量,這是一個環環相扣的過程,任何一個鏈接出現問題,整個過程都會受到影響,最后的色彩效果也無法保證。CNCS色彩供應鏈解決方案為企業制定了精益求精的色彩服務,包括:色彩復現、數字化支持和個性化色彩。
在色彩復現方面,CNCS色彩供應鏈解決方案制定了相應的快速染色方案,只要到CNCS網站查詢相應色彩的染色配方數據,在化驗室經過簡單修正,就能實現色彩的重現,迅速完成產品的染色加工過程,從而極大地提高企業的市場反應能力。CNCS技術支持實驗室也在不斷完善“色彩配方數據庫”,滿足不同材質、不同應用環境的多種染色需求。
CNCS提供所有色彩對應的電子數值,測、配色軟件系統更可精確測量(調整)色彩,為高品質的色彩提供數字化支持。
每一季,企業總會制定自己的風格和色彩,以帶來產品活力。這些色彩可能取自一朵花或一片紙,甚至只是設計師構想出來的一個色彩感覺,超出了現有色卡包括的色塊范圍,如何在面料上實現這些色彩?CNCS做得到。當現有色彩無法滿足企業的個性化色彩選擇時,CNCS可在染色工藝能實現的范圍內,染出企業想要的任意色彩,并用最合適的材質表現出來,進行大量復制,并以電子化方式長期保存。
從色彩選定、面料采購到染色復現、個性化色彩,CNCS色彩供應鏈解決方案能確保理想的色彩準確、快速地實現。在后續的報道中,我們會詳細講解CNCS色彩供應鏈解決方案在色彩實現的每一個環節是如何幫助企業獲得色彩的高附加值。
中國紡織信息中心已和愛慕集團等知名紡織服裝企業達成供應鏈和色彩管理戰略合作協議,相關工作正在籌劃中。隨著CNCS色彩體系在全行業的普及,CNCS色彩供應鏈解決方案將成為推動我國紡織服裝企業創新發展、增強實力的強大動力。
-- 來源: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