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會員說明 | 收藏網站 | English Version
在全區上半年工作會議上,自治區黨委書記郭聲琨審時度勢,提出努力把廣西建成國際區域合作新高地、中國沿海發展新一極的宏偉目標。
為實現“兩新”目標,廣西必須放寬眼界,放開思路,放遠目光,積極主動融入國際國內多區域合作,在多區域合作中發揮自身優勢,搶占發展先機,率先構建國際區域經濟合作新高地,并充分利用好區域合作的新機遇,建設中國沿海經濟發展的新一極。
“兩新”目標理論上成立實踐上可行
區域經濟學理論認為,區域與增長極是外圍與核心互為依存的關系,區域發展必須依附于至少一個核心區,即增長極。增長極由點→線→面的衍變,是增長極和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過程,進而衍變為區域增長極,也稱為“成長三角”、“經濟增長金三角”、“都市圈”等,從前美國、日本、德國、英國等都有成功范例。
據不完全統計,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已有28個國家計劃實施增長極發展戰略,法國、美國、英國都成功實施了增長極理論,80年代以后,中國區域經濟的突飛猛進令世人矚目,成功發展了“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灣圈。
增長極是區域經濟發展成功的標志,區域經濟發展體現在增長極的發展壯大。
我區提出建設國際區域經濟新高地是基于廣西所處的地理空間和經濟空間,兼顧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雙重發展需要,以廣西北部灣為代表的區域兼具區位優勢和經濟要素聚集優勢,由多區域疊加而形成區域經濟合作高地。因而打造區域合作新高地和培育增長極,不僅在理論上,而且在實踐上都是可行的。
新高地:在多區域合作疊加中尋求大發展
任何地區在發展加速期都離不開“外力”推動,即外部資金、技術、人力等投入,我區開展多區域開放合作正是為借助外力,推動經濟快速成長。
截至目前,廣西主要參與八個方面的區域合作,即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合作、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東盟與湄公河次區域合作、泛北部灣合作、“一軸兩翼”合作(包括“兩廊一圈”合作、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西南經濟協作以及桂臺合作等)。正是這八個方面的區域合作,不斷促進區位優勢向競爭優勢轉化,使我區成為多區域合作的疊加,伴隨而來的是大發展機遇接踵而至。
今年初,國家批準實施《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以下簡稱《北部灣規劃》),進一步提出要把我區建設成“重要國際區域經濟合作區”的奮斗目標。
如何用好區域合作的優勢?我們認為需要“兩手并舉”,即靈活運用計劃和市場“兩種機制”,培育出混合型經濟新增長極。
“兩手并舉”,即一只手為“看不見的手”,表現為完全市場型區域協調發展模式;另一只手為“看得見的手”,表現為政府干預型區域模式,“兩手并舉”有利于兼顧效率和公平。
目前,廣西北部灣主要是在國家計劃機制支配下誘導生成的增長極(又稱計劃區域)。要實施《北部灣規劃》尚需要激活市場,發揮市場的巨大潛力。因此,當前我們的主要任務是誘發市場自由化發展,使之在市場機制支配下的極化作用增強(又稱極化區域),凸顯區域經濟成長的自發性。只有這兩種機制都充分發揮作用,才能促進增長極形成和發展,成為具有“造血”功能的新一極。
當今廣西北部灣已具備上述條件,一方面它處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核心區和樞紐上,市場貿易以及與產品生產多是自發的,多區域合作都是促進該區域貿易自由化、市場自由化、生產加工自由化、流通自由化等市場機制充分發揮的平臺,一只“看不見的手”會引領諸多產業發展并呈現繁榮景象,這正是北部灣經濟區長期所缺乏的。與此同時,另一只“看得見的手”也在多區域合作疊加中發揮作用,這需要繼續加大政府行政的透明度,規范行政行為,提高辦事效率。一句話,要持續深入抓好機關作風效能建設,在改善軟環境上要果斷“硬”起來。與此同時,我們還要緊緊圍繞多區域合作開展一系列工作,如促進合作機制的完善,制定我區參與多區域合作的路線圖,調整政策和開展制度創新等等。
新一極:在推進型產業帶動下實現新跨越
縱觀增長極成功的歷史實踐,推進型產業(主導產業)是引領增長極乃至區域發展的要害所在。
增長極理論的創始人佩魯認為,推進型產業是增長極的生命線。經濟增長之所以在不同地區、按不同速度非平衡增長,主要原因是所選擇的推進型產業,一個或多個推進型產業在一個地區或城市的集聚和優先發展都可能造就具有競爭力的增長極。因此,要把我區打造成中國沿海經濟新一極,就要堅持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優先發展,就要選擇好新一極的主導產業。
選擇推進型產業要從中外區域經濟成功實踐中吸收更多的經驗教訓,在國外,早先法國8個大城市即“中型發展極”定位,美國對落后的田納西流域開發,英國對英格蘭增長區的實施都是成功的典范;在國內,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經濟圈發展具有獨特的歷史背景和條件。對它們,我們可以學習,但不能照搬。面對當前世界經濟復雜多變的新動向和我國宏觀經濟發展的新趨勢,這些都對我區選擇什么樣的推進型產業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這種形勢下,自治區確立了產業集群化發展的新思路,即堅持工業主導地位、強化農業、大力發展服務業的產業戰略新體系,這也符合增長極理論的要求。非凡是大企業、大集團戰略,打造產業航母,正是突破企業發展瓶頸,形成一個個有創新能力的產業集群,從比較優勢向競爭優勢轉化,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的有效途徑。
目前我區產業集群發展形勢十分喜人,自治區下決心成立北部灣投資、有色金屬、鋼鐵、交通、金融、港務等六大集團,連同原有的農墾、糖業、投資、建工、航空、物資六大集團共12個企業“航母”,成為一個較大的產業集群,只有充分發揮好這些企業“航母”的領航作用,產業競爭優勢就日益凸顯出來,不斷涌現創新型技術、創新型企業來引領產業集群成長壯大,從而吸引人才的集聚、產業集聚,真正成為中國沿海新增長極。
對推進型產業的選擇,我區可在不同領域同時展開。
首先,在工業方面,食品、汽車、有色金屬、石化、冶金、機械、電力已具備一些競爭優勢,可采取率先發展引領行業的優勢競爭力,包括采用新技術、新工藝,研發新產品,培育知名品牌,延長產業鏈等方法,把競爭優勢充分發揮出來;建材、造紙、電子信息、造船、紡織皮革、木材加工、醫藥制造已初步形成產業化,經過進一步培育和壯大,有望成為優勢產業。
其次,在農業方面,以亞熱帶水果、海洋漁業等為主的農業產業已具有一定市場競爭力,繼續著眼于富裕農民、繁榮農村經濟,促進城鄉協調發展,突出農業產業化發展,培育特色農業,構建現代農業體系。
第三,在服務業方面,利用多區域合作優勢,非凡是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率先在貿易自由化方面取得新突破,以商貿流通的絕對競爭優勢引領金融、交通、物流、旅游、信息、會展、中介服務、文化休閑、餐飲娛樂等一批現代服務業發展。我區的區位優勢,造就了多邊貿易自由發展的良好態勢,我們必須充分利用并使之早日成為競爭優勢,引領一大批相關服務業蓬勃發展,帶動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使我區呈現繁榮的市場景象。
-- 來源:廣西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