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會員說明 | 收藏網站 | English Version
2000年以來,中國棉紡織產業得到快速發展,產值、利潤、出口都取得高速增長,2007年棉紡生產能力已接近一億錠,為中國紡織產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歷史貢獻。2007年以來,由于國家宏觀政策調整和國內外市場需求的變化,行業遇到了嚴重困難。2008年上半年,產業形勢更加嚴峻。我們注意到,多年來,行業很大程度上注重了產能數量的增長,粗放的經濟發展方式較為明顯,忽視了環境的治理和能源的節約,忽視了產業結構的優化,這是造成當前產業困難的原因之一。面對困難,行業協會認為,要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力提高科技和品牌的貢獻率、推進自主創新和技術進步、努力優化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走節約型的發展之路,力爭把壓力和影響降到最低。
一、當前棉紡織行業發展概況
(一)紗、布生產繼續保持增長,增速有較大回落,紗布產能向中部轉移較為明顯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今年1-5月紗線產量834萬噸,同比增長11.65%,增幅下降9個百分點。產量最大的省份依然是山東和江蘇,占全國產量的47.8%,今年有西部地區新疆、內蒙、山西、陜西、四川、廣西、貴州、黑龍江、甘肅及沿海地區天津、河北、上海共12個省出現產量的負增長。其余沿海地區雖保持增長但增幅出現大幅下降,其中江蘇和山東增幅分別下降了19.46和5.3個百分點,福建、江西、浙江增幅分別下降了19.57、32.7和14.42個百分點。特別是棉紡大省江蘇紗產量只增加了1.63%。值得注意的是中部地區的河南省和湖南省紗線產量繼續保持了40.43%和26.72%的增長,增幅上升7.68和9.67個百分點,反映出沿海地區向中部地區轉移的特點。
今年1-5月全國布產量217億米,增長7.63%,與上年比增幅下降4.6個百分點。共有13個省布產量出現負增長,幾乎所有的省布產量增幅都出現下降。其中江蘇、浙江、福建分別下降11.25、6.32和13.49個百分點。布產量增幅下降最大的為湖南、江西和安徽,分別78.7、54.08和21.63個百分點。紗布產量的大幅下降反映了當前市場需求萎縮,產品銷售不暢,行業極為困難的局面。 今年1-5月棉紡織全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476億元,增長18.5%,增幅下降7.55個百分點。利潤123.2億元,增長15.9%,增幅也下降了34.5個百分點。1-5月棉紡織全行業平均利潤率為3.54%,低于2007年底3.93%的平均水平。經過數據分析,棉紡利潤的增長是占1/3的企業(3645戶)完成的,這1/3企業實現利潤120.8億元,占棉紡全部利潤的98%,平均利潤率為7.82%,這些企業注重技術改造和提高產品附加值,具有較強的競爭力。當然,這部分企業許多都有非主營業務如房地產開發、證券投資收益及產業鏈的延伸等。目前的實際情況是占2/3的大多數企業(7040戶)面臨嚴重困難,實現利潤只有2.406億元,占棉紡全部利潤的1.95%,這部分企業平均利潤率只有0.124%,基本處于虧損的邊緣。棉紡虧損企業虧損額23.64億元,比去年增加66.3%。國有企業虧損面達到51.65%,同比增加21.6個百分點。上述數據表明:棉紡業兩極分化的局面進一步加劇,占2/3的企業就業人數占棉紡業全部就業人數的67.4%,這部分企業的興衰關系到大量農民工的就業和社會的穩定。
(四)固定資產投資下降,高速增長的勢頭減弱
今年以來,由于宏觀環境的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行業投資速度明顯減慢,1-5月紡織全行業投資917億元,增長16.82%,新開工項目數比去年減少3.94%。棉紡織行業實際完成投資238.49億元,下降了3.46%,棉紡織新開工項目608項,比去年下降了16.14%,這是歷年來所沒有的情況。據調查某紡機廠今年以來細紗搖架比上年減少50%,其他紡機企業銷量也出現大幅下降。據某紡機企業報告,1-5月份細紗機國內銷售55萬錠,比去年同期下降近50%,噴氣織機銷售192臺,比去年同期下降38.7%。據海關統計,1-5月紡紗機械進口量下降了22.5%,織機進口下降18.87%。行業高速發展的勢頭已開始減緩,同時技術進步速度也減緩下來。
(五)當前市場調查情況通報
據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對棉紡織企業抽樣調查:
---定單情況:被調查的50%的企業認為08年上半年定單比去年差,平均減少了22.46%,只有8.3%的企業比去年有所增加;
---開機率:被調查的31.43%的企業開機率比去年減少,60%的企業與去年持平,8.57%比去年略有增加;
---產品庫存情況:被調查的61.1%企業庫存增加占用較大的流動資金,25%的企業庫存與去年持平,13.9%的企業庫存比去年減少;
幅達到29.75個百分點。服裝出口增幅的回落,直接影響到棉紡織品的生產和需求。棉制品出口的主要國家和地區除了歐盟取消配額限制而保持了58.5%增長外,其余都出現負增長或增幅大幅下降的情況。其中對香港地區出口下降15.86%,對美國出口下降了0.74%,對加拿大出口下降了35.05%,對墨西哥出口下降了57%,對日本出口只增加了1.99%。純棉普梳紗和純棉坯布出口分別下降7.9%和3.44%,今年以來棉色織布出口4.816億米其中牛仔布1.91億米,分別增長11.9%和19.08%;混紡色織布1.376億米,其中混紡牛仔布0.56億米,分別增長22.11%和16.71%,色織產品出口呈現較好的勢頭。
(三)全行業經濟效益保持了穩定增長,企業利潤率低,大多數企業面臨嚴重困難
---主要產品價格:被調查的超過50%-79%的企業的主要產品?高支紗、中低支紗、高支高密織物及普通織物的銷售價格都比去年降低,只有23.3%的企業高支紗價格是上升的。54.8%的企業高支紗、62.9%的企業高支高密織物以及92.8%的企業普梳紗利潤都是降低的,15%-18%的生產高支紗及高支高密織物的企業利潤增加,這也說明大多數企業銷售價格和利潤都是下降的;
---勞動力成本上升:被調查的86.1%的企業勞動力成本比去年大幅上升,平均上升了12.3%;
---原材料成本:被調查的75%的企業原材料價格比去年上升,平均上漲了7.16%;
---能源運輸成本:被調查的73.53%的企業認為能源運輸成本升高,平均升高7.16%;
---節能減排成本:被調查的61.54%的企業在節能減排的資金投入越來越高,這方面的成本平均上升7.36%;
抽樣調查結果表明:大多數企業經營遇到了嚴重困難,仍有20-30%的企業保持了較強的競爭力。
二、當前產業發展面對的主要問題
(一)各種生產資料成本大幅上升
2007年以來,棉紡織行業使用的各種原輔料、水、電、蒸汽、包裝、物流、工業用地等生產要素價格全面上漲,企業成本壓力不斷加大。據統計,07年,規模以上企業因原料、能源動力價格上漲就增加了600多億元的成本,約為當年規模以上企業利潤總額的1/2。08年漲幅繼續增加,據國家統計局公布1-2月紡織原材料上漲3.2%,.據紡織工業協會年初調研顯示,廣東小攬鎮化纖原材料漲價30%,輔料漲價3-5%;浙江紹興蒸汽價格漲價50%,織里鎮水價上漲一倍;小攬鎮包裝材料漲價20%以上,福建長樂物流費用提高了100-200元/噸;廣東張槎廠房租金上漲30%左右,山東海洋、浙江嵊洲等地土地稅提高2-4倍;今年前5個月國內三級棉價格比去年同期增加1000元/噸,而30支普梳棉紗價格與去年基本持平,也就是說,生產一噸紗僅棉花一項就減少1000元/噸的利潤。2008年,各項生產要素價格都呈現進一步加速上漲的趨勢,調查的一些地區一季度紡織主要原料及能源動力及其他生產資料價格比上年增長10%。預計全年規模以上全行業直接材料投入成本約增加1350億元成本,約為上年度實現利潤的1.1倍。
(二)勞動力成本快速上漲
據統計,2006年,紡織工人人均工資水平低于全國其他工業工資水平30.34%;陜西咸陽地區2007年人均工資達到17156元,而咸陽棉紡織企業年人均工資只有12000元;洛陽地區,2007年職工年平均工資19000元,而棉紡織廠工人平均工資12000元,工資差距較大。2002-2006年間,全國紡織行業人均工資增長12.48%,而全國其他工業年均增長14.14%,紡織工業與其他工業的人均工資差距在四年間拉大了近一倍;這種差距導致紡織工業出現招工難、留不住的問題。要穩定職工隊伍,紡織工人工資水平提高的速度必須高于全國水平才能逐步縮小收入差距。據調研,東部沿海地區紡織行業人均月工資1300-1500元,提高了15%以上;預計08年工資提高幅度不會低于2007年的增長幅度,工資水平的增長使企業的人工成本進一步加大,加劇了企業困難。
(三)人民幣升值和出口退稅率下調,使出口企業出現嚴重困難
紡織工業是最大的凈創匯行業,07年棉紡織品及棉制服裝出口占紡織出口的41%,人民幣快速升值使企業不敢接單,07年人民幣升值超過6.19%,紡織企業匯兌損失約620億元,規模以上企業匯兌損失約占出口 交貨值的5%。出口退稅率減少到11%,使出口產品的應交增值稅占到出口額的6%。08年1-6月人民幣升值已超過6.92%,如果人民幣升值10%,全行業將損失1430億元。
(二)紡織品出口繼續增長,增幅大幅下降
據海關統計,今年1-5月,紡織出口679.83億美元,增長15.31%,其中棉紡織品及棉服裝出口270.96億美元,增長7.85%,增幅又比4月份下降4.05個百分點,與去年同期比增幅下降17.5個百分點,其中棉制服裝出口181.64億美元,只增長了3.01%,增幅出現較大幅度下降,降 (四)棉花進口滑準稅政策、棉花采購加工增值稅的高征低抵的不合理政策和“兩機”進口征收17%增值稅使企業成本加大,抑制了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
1.目前,棉花進口滑準稅政策的執行使進口棉價格已經高于國產棉7%以上,06-07年進口棉花企業平均征收滑準稅10%左右,大大增加了企業的負擔。國家在市場經濟進程中用于保護農民收益的政策,并沒有完全達到保護農民的結果,棉商和中間流通環節卻收益非淺,棉紡織工業卻承擔了高額的稅賦,出現大多數企業困難,停產半停產企業增多,對棉花的需求減少反而使新疆棉花銷售不暢,而中國棉紡織企業卻在國際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取消或降低滑準稅實行1%進口稅率是大多數棉紡企業的呼聲。
2.棉紡織企業使用的先進的噴氣織機和自動絡筒機(稱“兩機”)自07年下半年取消進口增值稅減免政策,使技術改造成本增加17%,減緩了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的速度。今年1-5月自動絡筒機進口1065臺,下降了30.26%,噴氣織機進口5823臺,下降了12.46%,這些進口的設備基本上是取消優惠政策以前的訂單合同。
3.棉紡企業棉花采購執行的進項稅率為13%,產品銷項稅率為17%,而目前增值稅只能按13%抵扣,稅賦高于其他行業4個百分點。棉紡行業在與其他工業相比處于不公平的競爭環境中,利潤極其微薄,大多數企業已經在虧損邊緣。爭取取消這種“高征低扣”的不公平政策,棉紡織業已經呼吁了十多年。
三、科技領先,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近年來,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多次提出產業預警,號召企業按中央精神加快轉變發展方式。
(一)要科技領先、轉變發展方式,減量升級
1、粗放的、以數量規模為主的增長方式不能繼續下去了,這是大多數企業領導的呼聲。由于國際市場的變化如美國、日本經濟下滑、次貸危機的影響使市場需求減弱,紡織品服裝出口增幅回落,造成產能暫時的相對過剩。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對于淘汰落后生產能力,更新改造、采用最新型號紡紗設備(如環錠紡及緊密紡帶自動落紗長車、無梭織機)的企業將給予支持鼓勵,建議銀行給予支持,目前盲目發展棉紡普通紡紗能力有較大的市場風險,應當十分慎重。
2、對于采用緊密紡紗機及緊密紡長車;粗、細絡聯合機;全自動氣流紡紗機及噴氣紡紗機(渦流紡);以及增加無梭織機、自動絡筒機、清梳聯合機、精梳機生產“三無一精”的技術改造將給予支持和鼓勵。
3、減量升級是指加大研發投入,減少中低檔產品的生產,自覺控制低水平紡紗能力的增長,自覺地進行產業鏈的整合,增強企業核心競爭能力。我們鼓勵一部分有能力的企業尤其是協會會員企業要積極開拓中高檔市場,開發高支高密服裝面料及家紡產品、高檔色織提花產品,提高產品的附加值。
(二)提高“科技貢獻率”和“品牌貢獻率”,向創新要效益
要切實做到對提高“科技貢獻率”的認識,通過科技手段降低能源和原材料消耗、減少用工,提高勞動生產率。例如采用新型高效工藝技術及設備、新型節能、自動化程度高的設備、利用信息化技術管理現代企業等。提高“品牌貢獻率”是現在及今后長期紡織企業生存發展的艱巨任務,有了品牌還要培育品牌。品牌培育要堅持質量第一的標準,而創新又是品牌培育的核心,要不斷推陳出新,一個產品盡管質量很好,但是做的人多了,價格就賣不上去了,還要出新品。新品推出來了,質量也不錯,還要廣告宣傳投入,要擴大市場占有率,還要做到售后的優質服務,這樣就成了大家都知道的知名名牌。這一系列的品牌培育都要有資金的投入,有了公眾認可度就有了名牌的價值。如果只注重規模數量的增長,沒有品牌附加值,遲早會陷入產能過剩所帶來的市場危機。
的污水排放量比2005年降低22%。其中棉紡織行業:萬元產值耗電比2005年降低10-15%;印染行業:單位產值的污水排放量比2005年降低22%,萬元產值耗電比2005年降低10-15%。2008年是紡織工業提出五年節能減排約束性目標的第三年,也是實現目標的關鍵年。
據國家環保總局統計,我國印染行業(含色織牛仔布)排放廢水總量位于全國制造業排放總量的第5位,印染企業的單位產品耗水量大約是發達國家的3倍左右,而水的重復利用率卻落后于制造業平均水平,僅為7%。印染行業屬于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的行業,在能源緊張、水資源日益短缺、環境污染不斷惡化的當今形勢下,抓好企業的節能減排、清潔生產、水資源的重復利用,是當前印染行業的當務之急,它影響到行業的健康發展,關系到企業的興衰存亡。
紡織全行業廢水排放量已占全國工業廢水統計排放量的7.5%。印染廢水作為紡織工業的主要污染源,約占紡織行業廢水排放量的80%。廢水中所含的難以降解的染料、助劑和重金屬、甲醛、鹵化物等有害物質。面對紡織節能減排的嚴峻形勢,近幾年,全行業都在努力通過加強管理、加強技術改造和創新、調整產品結構,這使得節能減排取得了積極的進展。魯泰公司在染色廢水處理、PVA漿料回收利用、絲光堿回收技術等方面的工作形成了在節能減排上的領先優勢,他們選擇進口設備進行PVA漿料回收利用。退漿廢水的處理主要是解決退漿廢水中PVA的COD含量高(達4500ppm以上)、難于生物化學處理且處理成本高的問題、以及漿料帶色的問題。
(二)棉紡織行業節能減排重點
對于棉紡織行業的生產特點,節能的重點應是節電,減排的重點是色織業。為使牛仔布的染整廢水和經紗上漿減少退漿廢液的COD和可生化降解性,應使用更為環保的漿料,做到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為落實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節能減排的工作目標,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同中國印染行業協會共同開展的“無PVA上漿推廣活動”中,推薦無PVA上漿優秀(應用)產品;二是棉紡協會征集先進的節能減排染紗工藝技術,在今年的10月份全國筒子(經軸)染紗技術研討會上發布并表彰。目的是促進行業的節能減排技術的應用推廣工作。
對于少用、不用PVA,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早在1996年就提出,如今十二年后,少用PVA的理念已形成共識,在應用技術上也取得了成效,但是我們應加快由“少用PVA”邁進“不用PVA”的步伐,只要有漿料和漿紗技術的支撐和紡織上漿工作全方位的創新協調一致的結合起來,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取代PVA的上漿技術服務于生產,為印染退漿廢水的減排發揮更大的作用。
大力推進節能減排工作,建設節約型棉紡織產業是歷史賦予我們的光榮使命,是市場對紡織企業能否繼續生存和發展的基本要求。希望企業領導重視這項造福子孫的工作。
當前我們確實遇到很大困難,協會也在積極向有關部門反映我們的困境,國務院領導多次批示要求有關部門出臺扶持政策解決紡織工業的困難,新的扶持政策將要出臺。我相信,有國家的支持,在全行業共同努力下,通過強化管理、科技創新、加快改造、減量升級,我們一定能夠克服重重困難,再創一個嶄新的、具有更強競爭力的節約型棉紡強國。(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 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會長 徐文英)
--來源:紡織服裝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