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會員說明 | 收藏網站 | English Version
在盛澤能看到很多小型紡織企業,他們的規模大多只有三四十臺機器,人員也只有一二十人,對這些企業來說,大部分都在苦苦支撐的狀態,有的企業是停一段開一段時間,有的即使是在生產也只是在增加庫存,堆放在廠房里的白布也已經開始發霉變綠。
今年在國際國內多種不利因素的作用下,中國經濟面臨重大考驗,尤其是中國的紡織行業,受沖擊最大,曾經有分析認為中國紡織企業將會有三分之一的企業倒閉,約有400多萬紡織工人將下崗,這種情況出現了嗎?如果現在沒有出現,未來會出現嗎?
絲綢之都江蘇盛澤中小企業開開停停,打工者生活倍感艱難
盛澤是江蘇南部的一個鎮,但繁華程度甚至要超過北方的一些城市,這樣的繁華來自盛澤“中國綢都”的稱號,這些商鋪林立的地方就是盛澤東方絲綢市場,這個市場建設于22年前,現在已經聚集了來自全國各地的5000多家商鋪,被稱作中國第一布市,2007年,國家商務部、國家紡織工業協會、江蘇省經貿委和吳江市人民政府在這里開始聯合發布中國盛澤絲綢化纖指數,這個指數,是盛澤經濟的晴雨表。
中國東方絲綢市場管委會主任顏有明:“從這個東方絲綢市場最大宗商品,就是化纖商品來講,化纖產品的一個價格指數和我們市場上的景氣度指數,以及我們化纖的景氣度指數,這三大類指數,整個半年都呈現了下跌趨勢,而且這個下跌的幅度還是比較大。”
目前,盛澤鎮共有2400多家大大小小的紡織企業,他們分布在盛澤鎮和周邊的30多個村子里面,這些企業接納了25萬來自全國各地的務工人員,當紡織企業整體下滑的時候,他們的命運又如何?
吳江事盛澤鎮勞動和社會保障所副所長朱乃炎:“科技含量越來越高了以后,反而我們紡織行業這些原來勞動密集型企業,其實這個用工量還是在減少。”
恒力集團是盛澤最大的一家紡織企業,也是當地的一家好企業,他們花了幾千萬元為自己的員工專門修建了整整17棟宿舍樓,小區里面有餐館、洗衣店、郵局、銀行、網吧、衛生院、超市,生活設施比較齊全,員工只要每月交納30元錢就可以住在里面,如果是雙職工,還可以免費入住單間,這樣的企業,員工相對穩定,像潘聲春夫婦那樣的人幾乎是進不去的。
江蘇恒力化纖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丁建中:“我們招的員工,基本上我們不是從好象這個在社會上面貼個廣告招工,我們都是從每個省的職業技術學校,從它的學校里面就是招過來的,這樣子就是員工就業前的一個職業技術的一個學習,那么素質相對來說高一點。”
由于恒力集團用人的成本比較高,所以他們會盡量減少員工數量,盡管恒力集團有1萬多名員工,但是按照他們銷售額112億元的規模看,他們的員工數量并沒有同步增加的。
丁建中:“恒力集團是不斷在發展,在發展過程中間,我們不新增員工,而是怎么樣來提高勞動效率,所以我們這個萬元產值的那個用工人數,包括我們每1萬噸的用工人數都是有20%的下降。”
丁建中告訴記者,恒力化纖最多的時候人數有6500人,現在只有5000人,富余的工人有一部分去了他們新的紡織工廠-博雅達紡織,這就是紡織廠的一個車間,擁有530臺紡機,偌大的車間機器轟鳴卻看不到幾個工人,監測儀器顯示,此時紡機的工作效率是98%,正是最先進的紡織機械讓他們做到了這一點,在中興噴織廠,一名工人只能看12臺機器,而在這里,一名工人能看30-50臺機器,工作效率提高了3-4倍,當紡織機械越來越先進之后,同樣的產能用的人手會越來越少。
盡管目前是紡織業的寒冬,但這個行業并沒全軍覆沒
盛澤鎮上那些真正有競爭力的企業,對農民工的需求并不大,他們更看重員工的工作技能,不是工資是否低廉,而以往能大量吸納農民工的中小企業,現在為了盡量控制成本,開開停停,大量減少用工數量,這讓很多農民工陷入了尷尬的境地,他們不希望自己在紡織業的寒冬中被淘汰出局,但留守在盛澤確實也難處很多。
吳江事盛澤鎮勞動和社會保障所副所長朱乃炎:“今年我們感覺好象就是,沒有出現就是大起大落勞動力的一個流動;因為整個紡織業這一塊我們外來勞動力流動,正常的流動,基本上在10%?20%,所以說,整個流動量我們也沒有感覺到特別的大,反正有一部分流出去了,但是還有其他地方流進來。”
盡管目前是紡織業的寒冬,但是這個行業并不是全軍覆沒,盛澤50指數反映了盛澤最大的50家企業的銷售數量和毛利率,今年上半年的走勢又讓人看到了希望。
中國東方絲綢市場管委會主任顏有明:“五月份、六月份、七月份是一個向上的拉升過程,這一段是中國紡織業最不景氣的三個月期間,我們拉了一個陽線出來,說明我們的規模型企業在這期間是逆勢而上。”
顏有明告訴記者,夏季通常是紡織行業的淡季,按照慣例,年底才是銷售旺季,而最近的指數顯示已經讓人欣慰。
顏有明:“從我們景氣度的監測來看,就是化纖的紡織品的價格指數已經在8月份出現了回調,從市場的景氣來講,它現在已經止跌,停止這種景氣下滑的跡象,我們比喻是現在是紡織業的一個冬天,但是只要大家咬咬牙,想想辦法,挺過去,那么我們相信,又一個紡織的春天也會來到。”
從記者的調查我們可以看出,盡管盛澤倒閉的企業不多,下崗的工人也不多,但是很多企業都面臨著巨大困難,中小企業主的日子難過,但作為弱勢群體的外來農民工,他們抵抗風險的能力更差。不僅中國,全球經濟衰退的浪潮也導致西方發達國家這兩年的就業形勢不容樂觀,不少企業紛紛裁員,從而使大量人員失業。因此,就業問題就成為各國面臨和關注的一個焦點。今天,我們就來搜索一下,看看在經濟衰退時期,各國是怎樣解決就業問題的。
美國從促進建立就業增長的機制出發,鼓勵創業,尤其是高新技術企業的涌現,希望通過產業變動,加速勞動力由工業、制造業向軟件、計算機等信息密集服務領域和建筑設計、工程策劃、法律、管理咨詢等知識性服務領域的轉移。
而為了解決失業問題,法國總統薩科奇提出了免除部分稅賦,減輕企業負擔,從而令經濟復蘇,創造就業的辦法。同時,還為失業者提供及時的個人化服務,幫助失業者重新找到工作。
德國政府則通過積極扶植中小企業的發展和創新,尤其是通訊、金融、服務、環保、衛生、保健等部門,以此創造新的大量的就業機會。此外,德國政府還致力于創設新職業工種工作,來對付傳統工業結構性生產過剩所造成的失業問題。
日本采取的辦法是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以開拓和發展新產業,來創造新的就業機會。
隨著勞動力市場分化的程度日趨嚴重,靈活就業也被提上日程,據統計,美國和歐盟國家靈活就業的比重都在上升。可見,隨著就業模式的日趨多樣化,自營就業、遠程就業、兼職就業、項目合同制就業、家庭就業等,將有可能為今后的就業市場分擔一部分壓力。
半小時觀察:政府應幫農民工升級換代!
作為中國絲綢之都的盛澤,沒有出現大量紡織工人下崗的情況,這令人稍感安慰,但我們也為這些紡織工人的未來深感擔憂。無論是紡織業還是其他的制造業,當最初的工業化進程完成之后,必然會走上產業升級的軌道上,會注重技術、品牌等核心競爭力,從而減少勞動力需求,是后工業化的必然選擇。因此,無論盛澤這次是否遭遇危機,大量的外來農民工仍然將在以后的幾年里面臨失業問題。
正如企業需要升級換代一樣,我們的農民工兄弟們也需在為自己的職業素質升級換代,這樣才能找到更牢靠的飯碗。但是這些農民工現在收入很低,勞動強度很大,很少能有時間和金錢為自己的職業生涯尋找新的方向,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我們的政府做更多的事情,比如免費提供職業培訓,進行更完善的就業指導服務。
一位經濟學家在接受我欄目采訪時曾說,中國的未來寄希望于中國的工業化進程能否實現,而重要的一個標準是我們的制造業能否全部吸納農村剩余勞動力,把他們培養成真正的產業工人。現在中國制造業正從東南沿海向中西部梯次轉移,一方面東南沿海會出現失業問題,另一方面中西部慢慢會感受到技術工人數量不足,這就需要政府能夠更全面地考量和規劃就業政策,同時要更好地保護好農民工的合法權益,讓他們能夠更好地投身中國經濟的這場大變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