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會員說明 | 收藏網站 | English Version
2008年中國紡織業出現十年來首次負增長,江浙紡織企業紛紛減產裁員,往年年增長38%的好時光將一去不返。
陰雨連綿
2007年,中國紡織行業如日中天,行業利潤增速高達37.79%,好日子似乎沒有盡頭,江浙的紡織企業主們紛紛擴建產能,浙江余姚的小紡織老板蕭羽也不例外。
為了擴建廠房,蕭羽需要投資1900萬元,其中500萬元,他希望得到銀行的支持,但2007年初對他笑臉相迎的銀行,年尾卻變了臉。
2007年,為了防止經濟過熱,央行連續6次加息,要求商業銀行嚴控貸款投放,大幅減少信貸投放額度。
蕭羽的500萬元貸款,正好撞上了“槍口”。曾答應給他貸款的銀行告訴蕭羽,總行的信貸政策有變,對紡織這樣勞動密集型的行業不再支持。
此時,沿海發達地區正處在鼓勵產業升級的熱潮之中,蕭羽和他周圍的幾個紡織業老板都有嚴重的失落感??國家要拋棄我們了。“升級不錯,但我們國家從電器到IT,再到汽車,到底有幾個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一下子拋棄勞動密集型的紡織行業,誰來解決那么多人的就業?”這是蕭羽和他的企業主朋友們經常抱怨的話題。
但在2008年年初,不管如何抱怨,即便蕭羽拿廠房抵押,銀行也不愿放貸給蕭羽。
沒有辦法,2008年1月,蕭羽只好提前把倉庫的存貨賣掉,換到400萬元的流動資金。
這筆錢并不足以改變蕭羽的窘境,他只能減產。與此同時,2008年開始,人民幣加速升值,也讓蕭羽面臨更艱難的局面。
2008年三四月間,蕭羽先后接到兩個大單。但報價時,因為人民幣升值的因素,他對一個德國老客戶的報價從2007年每米0.34美元升到0.5美元,談了多次,客戶無法接受如此大的漲幅,最后只能放棄。
另一個法國客戶,同樣由于價格原因無法成交。
蕭羽也沒有辦法。2008年上半年國際原油價格暴漲至每桶約150美元,化纖原料的價格也不斷走高,化纖原料PTA(精對苯二甲酸)的期貨價格,從年初的7000元/噸上漲到10000元/噸,讓下游紡織企業難以承受。
不僅僅是原料漲價,2008年勞動合同法實行,也讓蕭羽感到難以應對。春節后,蕭羽的工廠出現了工人擅自離崗的現象。
有一個工人干了不到一個月就要離職,找蕭羽結算工資時,蕭羽沒有答應??這與蕭羽定下的規矩產生了沖突??由于近幾年招工困難,加上紡織廠工人從生手到熟手需要三個月的培訓期,蕭羽要求工人在辭職前必須提前一個月通知工廠,如果擅離崗位,工廠有權不發工資。
但這個工人并不認同這個規定。他找了幾個社會上的朋友,一起闖進蕭羽的辦公室,要求他結清工資。無奈之下,蕭羽選擇報警。警察登記了工人身份證后,要求他不能擾亂工廠秩序,有問題找勞動部門。
勞動部門責令蕭羽必須結清工資。這令蕭羽無法接受,但也只能執行。如是者三,使得蕭羽非常苦惱。“國家要拋棄我們了。”蕭羽再次說到了當時的感受。
流動資金不足,原料價格飆升,外單不斷減少,工人工資上漲,蕭羽沒有辦法,只有不斷減產裁員。從2008年初到5月份,蕭羽忍痛將產量縮減了三分之二,工人減少了一半多。
轉向國內
棉紡業的日子比化纖稍好些。2008年上半年國內棉花價格總體穩定,據中國棉紡織網相關數據,1-8月每噸棉花價格僅上下浮動200元左右。
但是,五一之后,中國棉紡信息網總編吳永萍發現,棉紡企業的日子也開始難過了,產銷率和開機率明顯下滑,部分中小企業開始被迫停產,棉紡企業的投資甚至開始負增長。
下游企業的不景氣也傳導到上游。從2008年5月開始,以飛躍集團為代表,浙江臺州縫紉機行業出現全行業蕭條??人們發現,國內外紡織業因為需求萎縮,投資也都開始萎縮了。
蕭羽開始把銷售重點轉向國內,由于紡織企業轉做國內市場的越來越多,客戶也越來越挑剔,同時開始壓價。
2008年六七月之后,更多的外銷紡織企業擁入國內市場,國內采購商開始大幅壓價。蕭羽的企業經營利潤一下子又減少了10%。
但2008年6月,蕭羽總算久旱逢甘露。屢經努力之后,當地的交通銀行,同意貸給蕭羽幾百萬元做流動資金。
但幸運的只是蕭羽一個人。6月初,因為對通脹和經濟過熱的擔心,央行一改2008年來每次0.5個百分點的準備金率提升速度,將準備金率一下子提升一個百分點。
信貸環境開始加速惡化。結果,不僅僅小企業,大型紡織企業也都開始感受到資金短缺。
紹興當地最大的印染企業之一江龍控股,出現資金鏈危機,轉而向政府求助。紡織企業經營困難的報道也開始屢見報端。
2008年7月,總理溫家寶特別到無錫第一棉紡織廠生產車間視察,以示對紡織業的重視。
紡織工業協會和有關國家部委也對紡織業進行了調研,決定出手相救。2008年8月1日起,國家調整紡織品、服裝等的出口退稅率,由11%提高到13%。
這對紡織業是好事,但為時已晚。更可怕的是,美國金融危機來了。
蕭條加劇
2008年9月美國金融危機全面爆發,導致紡織品的出口需求大幅跳水。
江西紡織控股集團進出口公司總經理謝齊凡估算,當時美國市場出口下降20%,歐盟市場也下降了20%。
2008年9月之后,利率急降2個百分點,但這已經無法改變大勢。
紡織行業面臨前所未有的生死劇變。以外銷為主的紹興陷入恐慌之中,紹興中小紡織企業大量停產半停產。
2008年九十月間,紹興三大紡織企業:資產上百億PTA生產企業華聯三鑫停產,最大印染企業江龍控股倒閉、董事長潛逃,紡線為主的五環氨綸停產。
此時,紹興柯橋輕紡城市場里一片蕭條,店主們袖手枯坐,無事可做。店鋪的租金從年初的每年七八萬元直接降到三四萬元,跌去一半左右,越來越多的店主寧愿轉讓店鋪。
據中國化纖信息網的數據,2008年10月底,江浙紡織企業開機率最低只有40%多,此后一直維持在50%的水平。
蕭羽工廠周圍的幾家紡織企業,從年中也開始大幅減產。一個原有1500人的大紡織廠,工人已經減到400人,另一個有266臺織機的紡織廠,則停產了96臺。
金融危機,還導致國際原油價格暴跌,并導致上游原料價格暴跌,這令此前囤積原料的紡織企業損失慘重。
在國際油價每桶跌去100美元之后,PTA從高峰期的每噸9600元跌到4300元,跌幅超過55%。
國內棉花價格也從高峰期的14000元/噸跌至11000元/噸。
據中國化纖信息網相關數據,2008年中國紡織業出現十年來首次負增長,行業利潤將與去年基本持平??2007年,紡織全行業利潤增速則高達37.79%。2008年第四季度,化纖陷入全行業虧損。
紹興當地的大型紡織企業越王控股集團副總凌利明告訴記者:“2008年是我干紡織十幾年來,最艱苦的一年。”唯一感到欣慰的是紡織的個別小行業。在浙江諸暨大唐鎮,那里的襪業企業全年的累計增長仍達到20%,但泰榮針織老板劉訓林對2009年并不看好??第四季度,泰榮針織的產量下降了10%,危機的影響也開始顯現。
-- 來源:時代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