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會員說明 | 收藏網站 | English Version
作為中國吸納就業最大的行業之一,紡織業產業振興規劃早在2008年12月中下旬就已經起草完畢并提交國務院報審。顯然,一旦鋼鐵、汽車兩大產業振興規劃出臺,紡織行業也將緊隨其后揭開面紗。
盡管即將出臺,但是搜狐財經在采訪中發現,眾多業內人士在期待這一規劃的同時也認為,政策雨露稍顯遲緩,效果尚待觀察,也希望有更細、操作性更強的配套措施出臺。
作為海外依存度達到30%的勞動密集型傳統產業,中國紡織業在金融海嘯中成為“重災區”。
數據顯示,2008年1-11月,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實現利潤1042億元,同比下降1.77%,增速較2007年同期回落了38.76個百分點。其中虧損企業虧損金額達到227.5億元,同比增加99.85%,2/3企業虧損或處于虧損邊緣。這是我國紡織業10年來首度出現負增長,2008年全年紡織行業利潤將與2007年持平甚至出現負增長,而2007年全行業利潤增速高達37.79%。
“雖然還不能說目前紡織業已經陷入全面虧損,但是情況非常糟糕。”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高勇近期對媒體表示。
由于利潤的急速下滑,紡織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也呈現出了逐漸下降的態勢。2008年1-11月,我國500萬以上紡織企業固定資產投資實際完成2472.3億元,同比僅增長8.8%,增速較上年同期大幅下滑了22.2個百分點;計劃投資5378億元,僅增長2.2%,增速同比回落16.8個百分點;全行業新開工項目5647個,較上年同期減少370個。
利潤的大幅下滑和市場的急劇萎縮使紡織企業感受到了從來沒有過的“寒意”。浙江省紹興榮昌服裝進出口公司經理王先生告訴搜狐財經,做企業這么多年,他從來沒有遇到過像2008年這么多困難,“上半年訂單還比較穩定,但從8月份開始,因為原材料上漲、人民幣升值、勞動力成本增加、國家政策影響以及國際經濟衰退,訂單大幅減少。我身邊好多同行都沒有挺過去,有的還在虧損著。”
據了解,全國近20萬家大大小小的紡織企業吸收了超過2000萬人就業。顯然,如果紡織行業出現全面虧損和倒閉,帶來的將不僅僅是行業的衰退,還將帶來大面積的失業。
“所以,我們非常期待國家下一步的政策,有了這些政策,我們或許能重新站起來。”王先生說。
四大內容值得期待
對于這樣一個拉動2000萬人就業的重要產業,管理層當然不會袖手旁觀。2008年12月中旬,中國紡織品行業振興計劃浮出水面。
據參與政策制定的人士透露,紡織行業振興規劃建議國家設立結構調整、技術改造和產業升級等專項資金,以扶持企業發展。這筆專項資金,將從國家安排的自主創新和產業結構調整項目資金中劃撥。
此外,振興計劃內容還包括:繼續上調出口退稅率至17%;擴大信貸規模,尤其是解決中小企業資金困難,建議采用貼息貸款方式;支持企業兼并重組、積極擴大出口,鞏固和開拓國際市場。
據悉,紡織業振興規劃參照該行業“十一五”發展規劃,由國家發改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相關司局和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共同起草擬定,時間跨度為2009年至2011年。
根據規劃建議,國家要撥出專項資金支持企業進行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并建立一種長效機制,每年為此設立一筆專項資金。
這筆專項資金究竟需要多少?應該怎么分配?對此,搜狐財經采訪了第一紡織網首席分析師汪前進。他指出,專項資金規模不會太大,最多也就20億元而已。“關鍵是紡織行業企業數量多、規模小、布局散,攤到每個企業頭上的話,資金就少之又少了。”
“所以,從短期來看,作用有限;但從長遠來看,對于行業或許會起到促進作用。按照以往的經驗,類似的資金將主要由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獲得,而更多企業基本無望。”汪前進說。
對此,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教授桑百川表示,作為產業升級基金和技改基金,應該精準扶持。
他表示,有必要建立一整套評價審核機制,在確保程序公正的前提下,對技術雄厚、產業升級條件好的骨干紡織企業進行資金傾斜,同時對一部分具有成長潛力、有活力的中小企業進行扶持,使之逐漸成長為市場龍頭,使這部分資金真正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真正做到促進紡織企業成功轉型升級。
如果說專項資金可能會不能全方位顧忌到的話,那繼續上調出口退稅率至17%則是全面受益了,這一標準意味著中國對紡織服裝的出口采取“零關稅”的鼓勵政策。
目前,紡織服裝業出口退稅率是14%。而根據業內測算,出口退稅率每上調1個百分點,將增加行業40億元的利潤。這樣的話,如果上調3個百分點,則意味著行業利潤可以增加120億元。
無疑,這對紡織服裝行業尤其是出口型紡織企業將帶來重大利好。但也有業內人士認為,以目前的情況看,即便是“零關稅”也不能解決問題,因為需求大幅縮水,而增加利潤的前提是要有訂單。
第一紡織網研究報告顯示,2008年1-11月,服裝及衣著附件出口比上年同期回落19.1個百分點。1-11月紡織品服裝出口僅增長8.0%,較上年同期回落11.66個百分點。而如果考慮到匯率變化的因素,以人民幣計價的前11個月紡織品服裝出口更是下降了1.49%。
“從去年1月份至今,我國紡織出口增速已經連續10個月出現回落,顯示出口惡化的趨勢正在進一步擴大。由于國內產能嚴重過剩,所以當外需減少時,企業只能通過互相壓價來搶奪市場。”汪前進說。
復蘇之路漫長
盡管從目前透露的振興計劃內容來看,扶持力度很大,但是業內人士并不認為這會使紡織行業走出陰霾。
國金證券行業季度報告認為,由于出口增速下降和內銷增速放緩,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仍將繼續影響企業運行,未來復蘇一方面依賴于歐美經濟的企穩,另一方面也依賴于國內市場的好轉,因此,中長期來看,復蘇之路相對漫長。
同樣,汪前進也指出,從最近紡織業投資變化來看,降息、增值稅轉型等政策的吸引力并不大。提高出口退稅產生利好的前提是企業能夠獲得海外訂單。而增值稅轉型固然有助企業引進新設備,但中型以下企業可能連引進設備的資金都沒有。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振興規劃中的財政和稅收政策最終要由財政和稅務部門認可。在目前財政收入下滑的背景下,實施力度和進度還需觀察。
桑百川認為,金融危機的“倒逼機制”或將促進紡織產業升級,在此期間或許將淘汰一部分落后產能,紡織行業也會迎來一次難得的產業升級和發展契機。為此,他建議,此次規劃落實過程中,不論是專項資金的分配,還是其他優惠措施的出臺,各級政府一定要把握好產業整合的分寸。畢竟,這個行業絕大部分還是那些資金緊張、研發能力弱、創新水平低的中小企業,正是因為其技術構成低下,在當前才是我國的就業主渠道。
“無論如何,出口退稅恢復性上調,對于那些在危機中生存下來的企業來說,是助推他們做強做大的好機會。”桑百川說。
-- 來源: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