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會員說明 | 收藏網站 | English Version
記者:一年一度的“兩會”又召開了。這次會議是在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們所遇到最為嚴重的經濟形勢下召開的,您如何看待保增長保民生主題下的文化遺產保護事業?
趙豐:雖然目前遇到金融危機,制造業困難重重,但對于文化來說,說不定也是一個機遇。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的美國經濟蕭條,文化產業卻有很大的發展。面對金融危機,我們所從事的文化事業同樣是危機和機會并存,今年的文物經費比去年仍有較大的增長,四萬億元中的有一千億元擬投入到文化事業中來,而且,對于基本建設的投入也有可能會對我們的考古事業帶來更多的機會。
記者:您認為文博機構應該如何介入文化遺產的保護?
趙豐:溫總理在報告中關于文化遺產只有一句話,做好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我們應該把文化遺產看成一個完整的體系。事實上,文博界長期以來就在從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南京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館、江南水鄉博物館,包括我們中國絲綢博物館都有著傳統工藝和民俗這一方面的展覽。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中國絲綢博物館就成功承辦了“祥云小屋”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展覽。我覺得文化遺產也可以按照大的門類來劃分,紡織服飾就可以成為其中的一個門類,包括可移動的紡織品文物、不可移動的民間和工業紡織遺址以及非物質文化中的紡織類傳統技藝和民俗。文博機構應根據自身的特點,主動地、全面地介入文化遺產的保護。
在去年的人大會議中,我牽頭提出了《中國蠶桑絲織技藝申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建議,并送給了文化部的相關部門,得到了文化部的大力支持。最后,在浙江省文化廳的大力支持下,由中國絲綢博物館牽頭、聯合浙江、江蘇、四川等地,開展了“中國蠶桑絲織技藝”申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工作。文化部于去年9月底把這一項目推薦到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并已順利通過申報材料基本要求的審核。
記者:您如何看待科學研究在博物館發展中的作用?
趙豐:博物館的主要職能之一是進行館藏文物的保護和研究。在國家文物局和浙江省文物局的領導和支持下,中國絲綢博物館在2008年也加大了對紡織品文物價值發掘和保護的研究。我們參與的“奇跡天工”展覽就是指南針項目的一個重大的展示方面的實踐。同時,中國絲綢博物館和上海東華大學和中國美術學院聯合承擔了指南針項目中的一個試點項目《古代夾纈工具與技術復原》,同時編寫了《館藏紡織品保護技術手冊》,承擔了有關絲織品保護的規范標準的研究和課題研究。
我覺得,一個事業要發展,一個博物館要發展,科學研究是第一力量,也就是說,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無論是收藏、保護、展示,每一項都需要科學研究作為前期工作。目前,全國的博物館建設發展非常迅速,有很多館的藏品并不豐富,在這種情況下,科研就顯得尤為重要。當然,科學研究也不是一個單位的事情,這也是一個行業的共同的責任。因此,開展館際合作、館所合作、館院合作、館校合作就顯得非常重要。我們現在也正在和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荊州文保中心、上海東華大學(原中國紡織大學)、浙江理工大學(原浙江絲綢工學院)、浙江省博物館、蘇州絲綢博物館等單位進行較為密切的合作,以建立一個較為完整的紡織門類的文化遺產保護體系。
記者:這次全國人大會議上,您在文化領域方面有哪些議案?
趙豐:這次我提的議案一是關于《明確全國文物普查野外生活補助》的建議。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是我國文化遺產保護的一項重要的國家工程。文物普查實地調查階段是整個文物普查中最辛苦、最繁重的工作階段,他直接關系著文物普查的質量。目前,各地都十分重視一線普查隊員的野外補助問題,但由于普查隊員野外補貼發放標準缺乏政策依據,一些地方普查隊員野外補助落實情況不夠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隊員積極性。為了徹底解決好野外生活補助、人身保險等涉及普查隊員切身利益的問題,我建議:
1.財政部與國家文物局聯合發文,有效解決文物普查隊員野外生活補助問題。
2.鑒于全國各地的實際情況,野外生活補助標準可為每人每天30元~80元。
二是關于細化《社區建設百分之一用于文化設施》政策的建議。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若干意見》明確“要把社區文化中心建設納入城市規劃,從城市住房開發投資中提取1%,用于社區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同時注意合理布局、綜合利用”。目前,在部分城市社區文化中心建設納入城市規劃工作已經起步,但是“從城市住房開發投資中提取1%,用于社區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的政策尚未實施。因此,我建議由國務院出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細則》,其中關于投資的1%部分用于公共文化設施應該明確:
落實責任主體。由規劃部門負責進行規劃,無論是政府建設還是企業建設項目,具體設計方案出來之后均應由文化主管部門進行檢查認可,并委托財政和審計部門為監督管理主體。
明確內容與規模,進一步明確社區公共文化設施的建設規模和服務內容,包括博物館、圖書館、群藝館、文化活動中心等。
公共文化設施應列入住宅建筑竣工驗收內容。社區公共文化設施的資金到位和建成與否要作為城市住房開發建設竣工綜合驗收的內容之一,否則不得交付使用。
-- 來源: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