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會員說明 | 收藏網站 | English Version
翻開吳江盛澤的歷史,我們不難發現,紡織、絲綢一直就與這個經濟重鎮聯系緊密,其絲綢、紡織業歷史悠久,早在明清時候就與蘇州、湖州、杭州并稱為四大綢都。2008年12月,“江蘇省面料出口基地”落戶盛澤。由中國紡織工業協會、中國紡織信息中心、國家紡織產品開發中心聯合推出的國內首批“中國流行面料采購基地”也同樣選擇了盛澤。目前全鎮從事絲綢紡織生產的企業有2200余家,圍繞基地設立的商貿服務型企業6000余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810家,年銷售額超億元的工業企業39家。盛澤鎮已經形成了年產化纖絲180萬噸、各類紡織品將近70億米的生產能力,成為國內最重要的絲綢紡織產業基地。
產業優勢 基地使命
“盛澤地區的巨大產業優勢,不僅在國內紡織業,而且在世界范圍內都具有很強的競爭力,這也正是我們將江蘇省面料出口基地選在盛澤的原因。”江蘇省外經貿廳外貿處處長江樺在江蘇省面料出口基地揭牌儀式講話中如是說。可以這樣說,巨大的產業優勢成就了現在盛澤的輝煌。
雖然盛澤紡織產業優勢明顯,但其中占到紡織行業90%的中小企業的形勢就不那么樂觀了,由于它們不可能把有限的資金投入到產品開發上,這就導致了面料研發水平低,且周期較長。為解決這些問題,進一步促進傳統輕工、紡織產業集群的發展,提高傳統產品的國際競爭力,2008年9月,江蘇省外經貿廳和財政廳共同制定了《江蘇省輕紡產品出口基地創建實施辦法》。“盛澤被認定為江蘇省面料出口基地,不但是對盛澤在全省乃至全國紡織產業中地位的一種肯定,更是歷史賦予盛澤的一種責任。”江樺說。
盛澤成為江蘇省面料出口基地后,承擔著引導當地、全省乃至中國紡織產業自主創新、培育自主品牌、轉變出口增長方式、提高產業發展層次的重任,努力做大做強盛澤特色產業,進一步增強其在行業內的話語權的重任,為促進全省開放型經濟的健康穩定發展作出積極的貢獻。
基地成長 整體提升
為應對去年國際金融危機對紡織行業造成的沖擊,基地內企業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在抓投入的同時,更加注重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注重紡織產品的結構調整,并發展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產品,用創新和科研的投入,為面料出口基地的發展注入活力。
去年全年,盛澤面料出口基地共完成地區生產總值459億元,同比增長10.3%;總投資38.8億元,同比增長15%;出口總額8.46億美元,同比增長11.2%;利稅總額23.12億元,同比增長16.1%。
創新為王 網絡叫賣
企業要發展,出口產品要提升競爭力,就必須不斷突破,不斷創新。今年以來,面料出口基地重點抓好工業經濟的高端化,鼓勵企業加大科研投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開發新穎、時尚以及功能性的產品。此外,推進重點企業與有關科研院校合作建設行業研發中心,加快科技成果產業化轉化的速度,加快紡織產品升級換代。
在一系列創新服務的推動下,盛澤紡織企業在產品創新上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先后有福華、文興、向興、華佳、新民、盛虹、方圓等8家企業成為國家級紡織產品開發基地,并形成了一大批優勢品牌。在全國流行面料評比中,先后有129家企業的195款面料入圍中國流行面料,創造了一個地區入圍企業和入圍面料總量的全國之最。
“要實現打造紡織貿易第一城的目標,首先要創新,通過創新產品,爭創全國和江蘇服務品牌,提升產品檔次,引導企業積極引進國際先進紡織技術和科研成果,全面提升市場競爭力。”2009年,盛澤在名牌申報上為歷史之最,盛虹集團的“盛虹”和福華織造的“福華世家”注冊商標成功獲得中國馳名商標稱號。這樣,包括“盛澤織造”和“綢都染整”兩個集體商標在內,面料出口基地擁有國家級商標達5件。
今年6月27日,“江蘇省面料出口基地頻道”暨阿里巴巴網站吳江分站正式啟動,掀開了盛澤紡織面料出口企業網上貿易的新一頁。面料出口基地幾百家面料服裝企業借助阿里巴巴的網絡平臺,不僅能吸引國際采購商的目光,更充分發揮了面料出口基地的集聚效應,擴大了企業的產品出口量。從此,吳江盛澤面料企業的叫賣聲傳到了互聯網,將會有更多的國際買家主動慕名前來尋求商機,使企業足不出戶贏得訂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