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會員說明 | 收藏網站 | English Version
夏履鎮的一家服裝企業,早些年就開始自創品牌,但由于種種困難,發展固步不前。由此可見,創自主品牌難,創服裝自主品牌更難。
“瑞雪”的失敗,“恒柏”的平靜……讓不少企業在涉足服裝創牌上,變得格外謹慎,更愿意選擇投資少、風險低的貼牌加工。目前,全縣200多家服裝企業絕大部分都是做外單加工,難以形成對創意設計的市場需求,也無法支撐創意產業的發展。業內人士認為,“恨布不成衣”,一直困擾著紡織大縣的發展,盡管上個世紀我縣就提出大力發展服裝產業,但成效甚微。
該人士介紹說,國內的知名設計師大多集中在服裝設計領域,結合我縣服裝產業現狀,很難吸引他們來柯橋創業。即使一些已經落戶的設計師,如果沒有長效機制的激勵和保障,最終還是“孔雀東南飛”。
加快發展紡織創意產業,建設國際紡織品創意中心,是縣域經濟轉型升級的有效途徑。我縣紡織產業的優勢是“印染 市場”,在發展紡織創意產業上,必須充分發揮這一優勢,才能走出一條具有紹興縣自身特色的創意之路。
相比服裝設計師,面料設計師的評定工作剛剛起步,只要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到位,我縣面料和印花花樣的創意設計市場十分可觀。“如果引進大批面料設計人才,促進市場有序競爭,企業生產原創紡織品的成本下降,輕紡市場會更加繁榮。”該人士認為,發展創意,重在人才,我縣應該向杭州等地學習借鑒用才、育才之道。眼下,各種面料、服裝之類的設計比賽我縣屢有舉辦,都是冠名“中國”之類的大賽,遺憾的是沒有通過賽事發現更多有潛質的設計人才,并對他們進行“再培養”,為我所用。中國輕紡城只有活躍起一支屬于自己的設計師隊伍,才能促進創意產業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