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會員說明 | 收藏網站 | English Version
從中國商業聯合會獲悉,金融危機發生以來對我國服裝市場銷售影響較大。
一、2008年服裝市場銷售情況
(一)服裝零售額增速明顯低于2007年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08年我國限額以上零售企業服裝類商品零售額為2655.6億元,同比增長25.9%,增速相比2007年下降2.8個百分點。
2008年,全國重點大型零售企業服裝銷售增速相比2007年下滑幅度更為明顯。根據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統計,2008年服裝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18.29%,是近五年的最低增速,相比2007年下降4.96個百分點。
(二)服裝零售價格繼續下降
2008年,我國服裝類商品零售價格延續了近年來逐年下滑的趨勢,零售價格同比下降了1.6%,下降幅度比2007年高出1個百分點。從各月價格變化情況看,與2007年相比,2008年各月零售價格變化幅度基本相同,但12月份下滑幅度較大。
(三)多種類別服裝零售量增速下滑
根據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統計,2008年全國重點大型零售企業服裝銷售受金融危機等因素影響較大,各類服裝零售量同比增長10.28%,相比2007年下滑了1.78個百分點。其中,女裝和針織內衣褲零售量加速增長,增速相比2007年分別上漲了1.04和1.73個百分點;其它各類服裝零售量同比增速相比2007年均出現明顯下降,男襯衫、T恤衫、茄克衫、防寒服、皮革服裝、西褲和羊絨及羊毛衫零售量均為負增長。
(四)金融危機的影響在第四季度明顯顯現
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統計數據顯示,受金融危機影響,2008年第四季度開始,全國重點大型零售企業服裝類商品銷售增速出現明顯下滑,第四季度各月銷售增速均跌至20%以下。
(五)打折促銷力度加大
為了應對危機,提升銷售,從2008年11月開始,零售企業紛紛加大促銷力度,打折促銷讓利活動明顯升級。打折促銷活動在年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12月份,全國重點大型零售企業服裝類商品零售量同比增速已經超過零售額同比增速,價減量升態勢明顯。
(六)市場份額進一步向優勢品牌集中
金融危機在影響零售額增長的同時,還加劇了市場中各品牌的競爭,一方面,國外市場受阻,國內市場競爭激烈,部分實力較差的企業和品牌被淘汰;另一方面,消費者理性消費意識增強,質量和口碑較好的品牌受到青睞,使市場份額進一步向優勢品牌集中。根據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的統計,2008年,除去男襯衫、茄克衫、棉毛衫褲、牛仔服外,其它類服裝市場前十位品牌綜合占有率之和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二、服裝市場發展趨勢預測
(一)2009年服裝市場發展將面臨更大困難
2009年,我國服裝行業發展將面臨更大困難:一方面,國際金融危機還在蔓延,國際市場需求萎縮,全球通貨緊縮趨勢明顯,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外部經濟環境更加嚴峻;另一方面,2009年,國內PPI和CPI等經濟指標走低的意愿增強,國內通貨緊縮壓力增大,就業壓力形勢嚴峻,城鄉居民收入增長難度加大。預計2009年我國服裝市場銷售增長速度將繼續減緩。
(二)消費更趨于理性,消費周期將有所延長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08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長8.4%和8%,相比2007年下滑了3.8和1.5個百分點。收入增速下滑不可避免地對服裝消費產生影響:一方面,消費者理性消費意識將增強,購買渠道下移將成為趨勢;另一方面,由于服裝產品,特別是高檔服裝產品的需求彈性較大,在收入增速下滑以及經濟不確定的背景下,消費者勢必會延長服裝的購買周期。
(三)加強產品創新、加速產業升級是企業的發展方向
加強產品創新已經成為目前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必要手段,隨著金融危機的影響不斷加深,企業必須進一步加強產品創新力度,以刺激銷售增長。例如依據消費需求,從產品的功能性、時尚度、科技含量等多方面著手,生產出滿足不同消費者需求的產品。
同時企業還必須加速產業鏈升級,向產業鏈的高利潤環節拓展。目前我國多數的服裝企業依舊集中在產品制造這一低利潤環節上,而能夠涉及到產品設計、原料采購、倉儲運輸、訂單處理、批發經營和終端零售等高利潤環節的企業數量還相對較少。因此,加速產業鏈升級將成為企業提升利潤的發展方向。
-- 來源:聯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