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會員說明 | 收藏網站 | English Version
“我們出口一件服裝只能賺到5角錢,可是國際服裝巨頭們只要在同樣的產品上貼上他們的標簽便可獲得5美元以上的利潤。”兩年前,廣州服裝設計師協會常務副會長李基海博士在中國廣州(新塘)牛仔服裝產業發展論壇上講的一個“5角錢”與“5美元”的故事“刺激”了眾多新塘牛仔服裝企業身家數千萬甚至過億的老板們。
資料顯示,我國已成為世界主要的牛仔布與牛仔服裝制造大國,而廣東又是我國牛仔服裝生產的主要區域,在珠三角地區就集中了增城市新塘鎮、佛山市順德區均安鎮、中山市大涌鎮、開平市三埠鎮等4個“中國牛仔服裝名鎮”,這里形成了顯著的產業集群發展模式,有配套完整的產業鏈,牛仔服裝生產及相關配套企業近兩萬家,年產量占全國的八成左右,出口量更是占全部的九成以上,在珠三角地區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牛仔服裝產業集群基地”。
然而,廣東牛仔服裝作為中國牛仔服裝產業的代表,存在著“大而不強,多而不優”的現象。產品存在著低檔次,“名、特、優、新”產品少的情況,“以廉取勝、以量取勝”造成了低檔產品過度競爭,產品利潤不斷下降,總利潤基本維持原有水平,行業經濟效益低下。
針對行業現狀,廣東省有關部門請國內外專家“把脈”后,專門出臺了全省紡織行業發展規劃。有關人士指出,雖然廣東省是全國紡織生產大省,但近兩年來,規模以上企業總體經濟指標運行質量普遍低于全國行業平均值。紡織工業總產值、出口額、利潤總額分別從全國的第二、第一、第三位往下降。民營企業數量多,但綜合實力不強,技術開發投入不足,在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設備項目及建設高新技術企業方面,落后于江浙等省份。
為了提升紡織產業的競爭力,廣東省提出,合理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加快應用先進技術不斷改造提高傳統紡織工業。以服裝和家用紡織制品為龍頭,以面料為突破口,按產業鏈配套擴大高質量高附加值產品的比重,促進經濟發展方式從數量主導型向品牌效益型轉變。打造區域特色經濟和品牌優勢,加快信息化建設,提高紡織行業的快速反應能力,實現從紡織大省到紡織強省的轉變。
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均安鎮是珠三角牛仔服裝產業的后起之秀,近幾年來進入了發展快車道。該鎮民營經濟辦公室的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面對牛仔服裝產業發展中的諸多不利因素,均安企業這幾年加快產品結構調整的步伐,生產高附加值的產品。采用特殊的處理手段,將產品的鏈條拉長,把面料的應用范圍由傳統的牛仔上裝和牛仔褲擴展到襯衣、裙套、休閑等多種服裝領域,給牛仔服裝添加了時尚的因素,既受消費者的青睞,又提高了產品附加值。而記者在新塘鎮采訪時,發現很多企業已把牛仔做成牛仔包等時尚、實用的產品,賦予牛仔服裝新的形象與活力。
廣東四個“中國牛仔服裝名鎮”的代表,去年10月第一次共同在“第三屆均安國際牛仔博覽會”聚首,共同探討牛仔服裝產業的創新與發展。
專家認為,中國的牛仔服裝品牌企業,正處在創造品牌的道路上,廣東省的一批牛仔服裝生產企業目前已有了基礎,特別是新塘、均安、大涌等“中國牛仔服裝名鎮”,不少企業已認識到,目前中國牛仔服裝業競爭會進一步加劇,將出現一個重新洗牌的過程。而他們已在提高產品的科技貢獻率和品牌貢獻率上做文章。特別是“新塘牛仔”,目前已注冊商標1420多個,VIGOSS、喜為王、增致等品牌已在國內市場嶄露頭角,目前新塘鎮政府等正在與新塘商會一起,聯合當地強勢企業,在推出個體品牌的同時,共同打造“新塘牛仔”的區域品牌。而不久以前,均安鎮政府則注冊了“均安牛仔”。在企業品牌意識的不斷覺醒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扶持下,我們可以期待廣東服裝企業將培養出在世界市場上有影響力的牛仔服裝品牌。
-- 來源:中國紡織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