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會員說明 | 收藏網站 | English Version
近日,惠州檢驗檢疫局再次檢出一批PH值超標的出口服裝,該批服裝為滌綸男裝短褲,共16308條,貨值9784.8美元。該局根據《廣東檢驗檢疫局進出口紡織品服裝檢驗監管工作規范》對該批不合格服裝出具了《不合格通知書》。
今年以來,惠州檢驗檢疫局嚴格出口紡織服裝產品安全衛生項目的抽查檢驗。08年1~9月,一共抽查檢測出口紡織服裝163批次,其中檢出不合格33批次。這些不合格批次中,PH值超標的高達29批次,占不合格總數的87.9%。從抽檢的PH值不合格樣品看,有9批屬紡織布料,其它全部為嬰幼兒或直接接觸皮膚的服裝產品,檢測數據最高達9.55。
PH值是紡織品的安全性指標,紡織品的PH值在微酸性和中性之間有利于人體的保護。根據國家GB18401-2003標準規定,嬰幼兒及直接接觸皮膚的紡織產品PH值應控制在4.0~7.5,非直接接觸皮膚的紡織產品PH值應控制在4.0~9.0。如果PH值過高,在偏堿性條件下,會對皮膚產生刺激和腐蝕作用,引發皮膚炎癥,且細菌、病菌繁殖生長較快,對人體有害;而PH值過低,酸性過度,服裝在貯存中易損壞。引起紡織服裝PH值超標主要是由于紡織品在印染和后整理過程中需要使用各種染料和整理助劑,這些整理助劑若未經充分水洗,以及水洗過程中添加的各種整理劑未加以規范控制。目前許多國家都頒發了相關的法律和技術標準,對紡織品PH值作了嚴格規定。
近來,惠州企業因PH值超標延誤出口的情況屢屢發生,問題不容忽視。出口生產企業應重視加強對相關標準的學習,避免人為因素造成不合格。特別是對一些生產低檔兒童服裝以及直接接觸皮膚如內衣類的小企業,更是要切實加強紡織品后道水洗工藝參數的調整和管理,并做好出廠前的PH值檢測。
-- 來源:生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