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會員說明 | 收藏網站 | English Version
總有一天,延續了100年的時裝秀,會因為“媒體特權”的下放,而最終成為僅供博覽的“非物質與口頭文化遺產”
前不久,Giorgio Armani先生把某報的大牌時裝評論家Cathy Horyn拒之門外。當然,這不是在秀場的門口豎塊“Cathy Horyn與狗不得入內”的牌子,僅僅是把她剔除受邀名單而已。延續了十幾年的賓主關系嘎然而止,輿論一片嘩然。
事件的起因是由于同樣受人尊敬的Cathy女士在自己的博客里評論Armani的秀時,除了“正常的文藝批評”外,還多說了兩句廢話??開涮了一下Armani的朋友和侄子。73歲高齡的Armani立刻收斂起了慈眉善目,直接寫信給她的領導,投訴Cathy對其親友不敬。當然,兩人線上線下的爭吵,本身并不值得濃墨重彩地去描繪。只是在全新的媒體與時尚界的生態下,兩者間的關系正在發生著微妙的變化,。品牌與媒體、甚至是“個人媒體”之間的關系,打破了以往媒體的強勢話語權地位,證明了品牌也可以對媒體說不。
其實問題的有趣之處在于CathyHoryn的“廢話”只出現在她個人的博客里,而并沒有白紙黑字地落在她所供職的報紙上,她熱愛自己的博客,只因“大家在這里暢所欲言反對意見”,哪怕只是一些“笑料”。先前這位不太會“做人”的老大姐,便由于在報紙上直抒胸臆的評論,曾被Helmut Lang和Dolce&Gabbana拒之門外,如今跑到自己的博客上和Armani開開玩笑,卻照樣疏忽了一點,如今博客在時裝界的影響力已經不輸給任何傳統媒體了,至少Armani沒有錯過這篇“精彩”的日志。
在過往的時裝體系中,傳統媒體是時裝設計師對外發布作品的平臺,而媒體也因秀場內微妙的坐席安排,從而設定業內的權威地位。然而網絡的出現,使這一切都發生了變化。博客取消了“等級制度”,設計師和媒體再也不需要為了維系和諧的“雙邊關系”而小心翼翼。
前陣子,Chanel的秀上,英國記者原來的坐席被Chanel的VIP臨時占用,不得不挪后一兩排。事后Chanel公司一廂情愿地給英國人發了一封致歉信,認為這樣的坐席順序沒有反映英國媒體的尊貴地位。然而英國人卻認為Chanel實在是小題大做,“我們難道不僅僅只是來看服裝的嗎?”
其實對今日的媒體而言,時裝秀已經成了他們的負擔,越來越多的人只選擇參加幾個最重要的秀而不是全部,剩下的全都交給互聯網幫忙。當然,Style.com在時裝秀中的更新速度還是沒有傳統報紙快,但更多的個人博客和BBS卻可以拋開精致度,第一時間為全世界的時裝愛好者呈現并不怎么完美的圖片,或是精度欠缺的Video。哪怕只是中國北京一個小小的時裝博客,由于用如天書一般的漢字贊美了某個瑞典時裝品牌,便意外地收到前往斯德哥爾摩看秀的邀請。盡管Armani看了CathyHoryn的博客后很生氣,但這至少說明“個人媒體”已與傳統媒體等量齊觀。Armani唯一的失誤是壓根不用寫投訴信給她的領導,因為他們管不著。他大可以在秀場門口豎一塊“Cathy Horyn與狗不得入內”的牌子,一泄私憤了事。
同時,這也給予所有時裝品牌以啟示:如果時裝的世界真的變平了,為何不索性取消勞命傷財的時裝秀?在機械復制的時代里,時裝秀成了時裝體系的中心,維系起品牌、媒體與大眾;然而在今天的電子時代里,總該有點新發明,因為媒體和大眾的界限正變得越來越模糊。總有一天,延續了100年的時裝秀,會因為“媒體特權”的下放,而最終成為僅供博覽的“非物質與口頭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