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會員說明 | 收藏網站 | English Version
??蔣衡杰在2008全國服裝工作會議談產業形勢
在2008全國服裝工作會議上,中國服裝協會常務副會長蔣衡杰就中國服裝產業形勢進行了分析,他認為:我國服裝產業日趨成熟,國際競爭力由勞動力成本優勢開始向產品開發創新優勢、產品質量創新優勢、品牌創新優勢、文化創新優勢的高層次轉變。在歷史性產業結構調整升級階段,產業資源開始進行流動重組,行業區域布局細微調整,產業梯度轉移逐步展開。隨著消費市場格局和出口格局的轉變,行業形象面臨重塑,國際競爭力面臨升級。
自主品牌不斷崛起
目前,我國是最大的服裝生產國和出口國、更是最大的服裝消費國。但國內人均服裝消費量卻低于世界水平,內需市場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在國際貿易不確定因素、原材料成本上漲、勞動力成本優勢減弱、出口經濟政策的調整和人民幣升值等影響下,產業加速調整步伐,保持平穩發展。自主原創品牌逐漸崛起,服裝業開始由生產加工型為主向品牌加工和貿易型轉變。
我國服裝產業集群主要分布在沿海的廣東、福建、浙江、江蘇、山東等地,五省擁有先進的技術設備和較強的生產能力,生產總量占全國的比重超過70%,服裝產業整體發展不平衡。我國服裝企業數目巨大,擁有一定市場影響力的大企業卻很少。眾多中小企業在企業管理、品牌文化、生產模式、運輸物流等方面都相對落后,抗擊市場風險能力較弱。
受到原材料成本上漲、人民幣逐步升值、勞動力成本優勢減弱、運輸成本加大、出口退稅和數量管理政策調整等因素影響,出口數量增幅回落,呈現出量減價升的跡象。在市場升級、資源整合、資本創新、商業創新等積極因素直接帶動和引導下,內銷市場表現極為活躍。
競爭愈加激烈
短短十幾年里,我國已涌現出一批具有一定市場影響力和號召力的品牌。國外品牌從奢侈品牌到大眾品牌,已陸續進入中國市場,國內外品牌間的競爭日趨激烈。
國內中小品牌加大了建設力度,絕大部分國內服裝品牌是市場競爭力較弱的中小品牌,以往缺乏長遠的品牌規劃,目前正積極轉換經營理念,加大品牌建設力度,提高品牌核心競爭力。而國內知名品牌在發展中努力深化品牌內涵、加大對外合作、引進高新技術、注重終端建設,其產品附加值在良好的市場運作下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優勢品牌的品牌貢獻率和科技貢獻率已開始體現。
國內品牌開始國際化探索。一些集團開始通過合作、參股或收購國際品牌,一些集團開始實施多品牌國際化戰略,逐步得到了市場的認可。此外,國內一些品牌在國外開設專賣店,取得了很好的市場反響。中國原創服裝品牌登上了國際時裝周的舞臺。
強者脫穎而出
受國際貿易形勢不確定、勞動力成本上升、人民幣升值等因素的影響,服裝出口受到一定程度制約,眾多企業開始轉向國內市場。服裝產業由東部向中西部的適度轉移成為產業發展的新特點。企業采取產業資源重組、品牌創新、渠道多元化、擴大融資等手段提高競爭力,中小企業生存環境更加嚴峻,優勢企業將脫穎而出。
我國服裝生產前五大省產量增幅平穩,且略有下降。中部地區產量提高。產業開始由東部向中西部進行產業梯度轉移。而中小企業面臨生存威脅,大企業通過產業資本整合,增強自身抗風險能力,維持健康長遠發展。
服裝出口形勢日漸嚴峻,國內二、三級市場迅速崛起,國內外品牌在中國市場的競爭更加激烈。產業從“外貿拉動型”轉軌到“內貿推動型”的發展新階段。
在激烈競爭下,商業創新與資本創新精彩紛呈。會員俱樂部、網上快速銷售、OUTLETS、尾貨市場等新模式快速發展,企業促銷手段在不斷升級。國內知名企業擺脫了以往資本單一模式,紛紛上市融資獲取發展資金。我國服裝企業正快速融入世界經濟一體化與金融資本一體化之中。
新聞來源:中國紡織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