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會員說明 | 收藏網站 | English Version
企業是否非得從事童裝品牌經營?
企業準備好了嗎?
進入童裝行業之前,企業應該問問自己幾個問題。
1.企業對童裝了解多少?企業對品牌經營了解多少?企業對連鎖經營了解多少?企業適合做童裝品牌嗎?企業準備好了嗎?
也許企業了解到服裝品牌經營動輒上千萬,而童裝品牌經營相對門檻低;但是否知道童裝品牌經營其實比其他類別服裝品牌經營要復雜得多,并且回報也會不如其他類別服裝品牌那么可觀嗎?
企業是否進行過童裝品牌經營方面的可行性論證,企業具備相應的資源嗎?如童裝研發資源、如市場資源、如人力資源、如資金實力,企業適合做童裝品牌嗎?
連鎖經營是一攬子工程,企業了解了嗎?如果采用特許經營方式,企業準備如何與加盟商合作?
并且,企業有多大市場風險承受能力????包括品牌推廣費用和品牌打造時間,包括市場開拓壓力和時間,包括供應鏈和資金鏈壓力,包括庫存壓力,包括來自競爭品牌和市場的壓力等。
2.也許企業做過服裝,也許做過品牌,但企業是否做過關于童裝、關于童裝品牌、關于童裝市場等方面的市場調研。
不管企業曾經有多成功,但童裝品牌經營有其特殊性,兒童消費有其復雜性。曾經的慣性思維可能會傷害企業的童裝品牌新項目。
3.這一輪的童裝進入者,大都有其發家產業,他們的常態思維是,鞏固原業務或原產業,發展新的業務領域???童裝品牌項目。
需要注意的是,對新、老業務的分別關注或投入程度,決策層的專業程度和包容程度,新、老人事的平衡,新業務的投資回報預期等都會成為或促進或制約新項目順利展開的關鍵。
新項目在一定的時間段里未必如老項目那么贏利,企業能堅持住嗎?
4.新項目之所以為新,在于對某些人而言甚至對企業而言是個完全陌生或部分陌生的領域。
也許企業已夠見多識廣,也許企業對老業務得心應手,如果企業不具備新業務的相關常識或對新團隊授權與監督不協調的話,這些并不阻礙企業對新業務決策時的優柔寡斷。因為企業對新事物總是心存戒備,包括對新的項目負責人,包括對新項目的有關事宜本身,可能因為企業沒有判斷的常備知識,還可能因為原業務核心人員所持意見對企業影響很大。
???如果,不但沒有市場知識積累和調研,還缺乏品牌起碼的常識。沒有相關知識哪來判斷和選擇的標準,如果再不敢相信專業的意見,企業的決策當然會走調。
???如果,決策者不具備相關知識,不尊重市場、行業、時尚等規律偏要而按個人喜好決之、為之,那就會走彎路。
???包括決策層在內,團隊做好針對新業務的學習準備了嗎?
5.對有些人而言,“專業”更多指知識。但對管理者特別是決策者而言,“專業”更是一種觀念和思想、一種感悟和眼光、一種精神和態度、一種思維方法和處事流程,是一種決策水平。這對于新事物的選擇和決策尤為重要。
6.在企業經營活動中,一些決策者因為對新項目、新現象心中沒譜,這時他會試著去征詢他事業圈或生活圈中的人,偏偏這些圈中人大多和他一樣并不具備專業常識或者只投其所好,這時,真正的專業方案大多結局悲慘:要么方案被莫名其妙的拖下去,二是專業的被否定,展現出來的往往是“四不像”。
童裝品牌經營不是“趕集”,首先必須有個對待專業和非專業的區別態度,其次,企業必須建立起企業內部和外部的專業信息渠道,包括信息收集、信息分析、信息評估和決策。
千萬別讓內、外部的真知灼見消彌于企業決策層的“圈子”中。
???也許企業會為新項目聘請專業的操盤人,也許企業希望新人能迅速融入企業中來,但包括決策層在內的企業團隊是否為新人的融入主動做過一些事呢?
7.品牌經營是一項系統活動,有前因、過程和后果還有續集,所以企業經營行為必須有一定的流程。
事實上,除了一些知名品牌企業,大部分剛涉足品牌經營的企業要么無計劃、無過程、無溝通、無銜接的運營隨意化;要么就一些小事爭論不休,管理程序教條、復雜,反應緩慢、拖拉。
流程是為了保證溝通順暢,它的目的是簡易、明確、效率。太隨意不行,太教條也不行。
8.像其他類別服裝品牌一樣,童裝品牌打造不可能一蹴而就,并且在經營過程中會遇到種種問題或危機,企業是否能擔當得住呢?
企業是否能為運營團隊、為加盟客戶、為供應商、為目標消費者、為品牌的成長提供足夠強的信心和保障嗎?
9.“事業部”非事業部。
近兩年,有一個詞在服裝企業中出現的頻率很高???事業部。外貿企業轉做內銷的會出現“內銷事業部”,品牌企業進行新品牌延伸的的,會有個“某某品牌事業部”。
那么企業的“童裝事業部”是否名符其實呢?
很多所謂的事業部其實僅是營銷部或招商部而已,并且,企業在選擇事業部負責人時多青睞的是其營銷履歷甚至招商履歷,于是事業部成了營銷部或者招商部了。這樣的事業部很難擔當一個新品牌從戰略到策略、從策略到戰略的有效執行和掌控。
???企業的“童裝事業部”是否聘請到具全局眼光和全局能力的品牌操盤人呢?它的功能和職責是否能有效的發揮呢?
10.企業品牌比產品品牌更為重要。
本土企業做品牌這么多年,其實差不多做的是產品品牌,品牌生命力不長是通病。
也許經過這么多年的歷煉,本土企業已到了做企業品牌的時候了,包括團隊建設、包括產品品牌規劃、企業公關形象、企業經營的不斷創新等,這些因素共同鑄就的企業品牌的生命力才可能更長久。
近年,包括童裝在內的服裝行業不時有品牌經營碰壁或擱淺的事發生,這是我們都不愿意看到的。
但也有這么一個童裝品牌,開始時底子很薄,但企業一直堅持不松懈、不分心,幾年下來,這個品牌不但生存下來,并且做得很出色。
筆者一直在思考,為什么本土企業的品牌壽命不長,有些品牌甚至中途夭折?
也許是我們進入時太“趕集”;也許是我們資質尚淺,還不夠專業,學習得還不足;也許是我們處于發展中的市場可供選擇的東西很多,我們的想法太多???也許是我們太計較一些其他東西;也許我們得多一些堅持的態度、耐力和智慧。
-- 來源:中國服飾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