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會員說明 | 收藏網站 | English Version
過去曾是老紡織基地的河南,紡織服裝在近幾年快速地向產業鏈下游延伸,省會鄭州市二七區的女褲產業經過20多年的積累與發展,其女褲生產量已經占據了全國女褲市場的半壁江山,“中國女褲看鄭州、鄭州女褲看二七”在業內早已成為不爭的事實,未來中國女褲的國際名牌,有望從這座“中國女褲名城”率先叫響。
鄭州市二七區地處鄭州市西南部,是鄭州市名副其實的商貿中心。轄區總面積156.2平方公里,總人口近百萬,綜合實力位居河南省50個城區第二。作為中國為數不多的以紀念日命名的市區,很容易讓人記住它的名字,因1923年二七大罷工而得名的二七區一直保持著永不服輸的建設精神和對工業發展的高度重視,作為其6大支柱產業之一的服裝業也率先得到了飛速發展。
“產銷聯動”筑就女褲名城
目前,二七區服裝企業已發展到700余家,年產量超過8000萬套(件),其中女褲企業占80%以上,直接從事服裝業的產業工人近10萬人,擁有自主品牌的企業500余家,培育造就了興依璐、夢舒雅、新絲路、紐倫等70多家在國內具有較高知名度和競爭力的服裝企業。2008年,服裝業實現產值30億元、銷售收入29.8億元,分別占二七區工業的30%和26%。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女褲企業聚集度高、生產規模大、從業人數多成為了二七區服裝產業最典型的特點,也具備了打造“中國女褲名城”的基礎條件。
形成如此良好的產業基礎并非一朝一夕之事,獨具特色的集聚模式起到了主要作用。二七區區委書記朱是西向《紡織服裝周刊》記者介紹說,二七服裝產業的興起與壯大源于商業的高速發展。概括來講,先后走過了一條“先銷后產”、“前店后廠”、“產銷一體”的發展之路。主要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第一階段是20世紀80年代的萌發期。由于轄區的區位、交通優勢得天獨厚,外地服裝產品進入鄭州市場,沿街服裝門店和眾多的馬路服裝攤點開始興起,服裝銷售市場漸成規模。第二階段是20世紀90年代的成長期。經過“商戰”的洗禮,一些競爭力弱的服裝銷售商被市場淘汰,大浪淘沙之后的散戶開始進入專業市場,銀基、錦榮商貿城等一批大型專業服裝批發市場發展起來,二七商圈和火車站商圈的服裝銷售市場得到長足發展。第三階段是上世紀90年代末以來的快速發展期。憑借轄區強大的人流、物流、信息流,鄭州服裝批發零售業迅猛發展,在不到10年的時間里,火車站地區形成了輻射中西部地區的20余家大型服裝批發市場,并迅速形成了以銀基商貿城為龍頭的密集型服裝交易圈。這一時期,二七服裝經營大戶完成了資本積累,并開始向服裝產業上游的生產加工領域投資,同時,相關配套企業也隨之跟進,形成了集原料生產、設計加工、銷售物流為一體的服裝產業集群。
對于二七區的女褲產業特點,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秘書長、中國紡織服裝專業市場聯盟會長夏令敏向記者表示,二七區女褲集群地具有“市場為先導”這一典型特點,其中的眾多女褲中小企業都與市場相關。從最早的市場集散地,到自己加工生產,再到現在的企業集群,比較符合集群的發展規律。其優勢也在于市場能夠很好地解決渠道問題,所以要把這一優勢充分發揮出來,在產業發展的時候,通過市場的快速反應,反饋到企業的生產經營和品牌經營,如果保持了這一優勢,二七女褲的發展將會越來越好,特色也越鮮明。
“四大優勢”為其保駕護航
經過了將近30年的產業積累,如今的二七區女褲產業已經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女褲集群地,并將區位資源、市場、基礎建設、政府扶持等方面的優勢逐漸地發揮了出來。
獨特的區位優勢。鄭州作為全國重要的交通樞紐,素有“中國鐵路心臟”之稱,京珠高速、連霍高速等高速公路四通八達,匯通全國東西南北,為服裝業發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條件。作為國家的重點紡織城市,長期以來鄭州的棉紗及面料的生產能力,在國內都位居一流,為服裝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中原工學院、鄭州輕工業學院、河南工程學院等一大批實力雄厚的高等院校,每年都為服裝業發展培養大量的專業技術人才;河南豐富的勞動力資源,近1億人口的消費群體,也為服裝業銷售提供了豐厚土壤。
強大的市場動力。古人云:得中原者得天下。鄭州火車站坐擁百萬穿梭人潮,“大市場、大批發、大流通”的市場格局使服裝業獲得了巨大的銷售市場,并以強大的服裝批發流量,帶動了周邊地區服裝加工業的發展。鄭州火車站周邊匯集了金旺角廣場、恒泰服飾廣場、金城服飾廣場、世貿商城、錦榮服裝城、天榮服裝城、錢塘衣城、敦睦路服裝批發中心、銀基商貿城等大型服裝批發市場23個。密集型服裝交易圈的繁榮,加速了“逆向經濟”貿易的不斷擴張,也推動了上游服裝加工企業和原料供應商業的跨越式發展,拉長了服裝產業鏈條。
充滿希望的工業園區。二七服裝工業園區被列為“河南省十一五紡織產業發展規劃”重點建設的三大服裝工業基地之一,于2007年7月6日奠基,總投資9.5億元,采用現代化設計,統一6層標準廠房,集服裝設計、生產加工和展示、銷售中心為一體,設計服裝年產量7000萬件,年產值50億元以上,可直接安排1.5萬人就業,安置規模服裝生產企業50家左右,并可拉動紡織、面料、輔料、物流和服裝機械等相關行業發展。截止到2009年6月底,該園區已建成3.6萬平方米的多層標準化廠房,在建標準化廠房2.5萬平方米。預計2009年下半年將新增開工面積5萬平方米,竣工2.4萬平方米。
政府的鼎力支持。河南省、鄭州市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支持紡織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二七區為加速服裝業發展,出臺了《關于加快產業培育,發展六大產業集群的意見》,將服裝產業作為全區強力推進的六大產業集聚建設項目之一,每年財政列支50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支持服裝(女褲)產業發展。今年4月成立了二七區服裝協會,為服裝企業搭建了溝通、交流、合作的平臺。5月相繼成立了“二七區打造中國女褲之都指揮部”、服裝(女褲)產業發展辦公室、鄭州二七服裝(女褲)產業開發有限公司,幫助服裝企業創建品牌開拓市場,強力推進服裝集聚區建設和服裝產業發展。尤其是5月24日區政府聯合河南省服裝行業協會舉辦“打造中國女褲之都高峰論壇暨2010鄭州女裝新品發布會”,在全省乃至全國產生了較大的反響。
把握高端爭創“輝煌未來”
二七區女褲產業的特點鮮明,憑借市場的強大支持和政府的高度重視,在銷售渠道和基礎建設上具備了相當的競爭力。對于未來的建設,“中國女褲名城”路在何方呢?
據朱是西書記介紹,“優化服裝(女褲)加工制造的同時,重點向設計研發、品牌塑造、商業營銷轉變,延伸產業鏈條,注重向產業鏈和價值鏈高端發展”將是未來二七女褲集群的發展重點,具體將在以下四個方面加強建設。
一、推動“一廈兩園”建設。一是結合舊城改造,在中心城區投資建設褲業大廈,主要以引進國內外知名服裝企業總部入駐、進行服裝發布和展銷為主;二是在南三環附近建設服裝工業園,吸引高端服裝設計公司和人才入駐,進行服裝研發設計和展示;三是在南四環附近建設占地近千畝的服裝加工基地,主要進行服裝生產加工和物流配送。
二、大力發展配套產業。結合二七區實際,發展一些占地少的設計、貿易、物流等方面的“軟配套”產業,促進服裝產業的全面協調發展。力爭在3~5年內形成以研發設計、品牌塑造、營銷推廣為重點,集生產、展示、銷售、物流、售后服務為一體的現代化服裝產業集群。
三、加快品牌和技術升級。對現擁有省級名牌的企業,進一步提高品牌價值創新能力和設計研發能力,加快本土品牌國際化的進程;同時以這些知名品牌為帶動,引導企業采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推出新產品,研發高新材料,著力提高軟實力,形成核心競爭力,培育、創造自己的品牌。
四、構建信息化公共服務平臺。按照“政府推動、市場運作、自主經營、有償服務”原則,促進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以資金融通、信用擔保、管理咨詢、信息服務、市場開拓、人才培訓、共性技術攻關為重點內容的服務體系建設。引導和推動產業集群建立行業協會、同業商會、企業家協會等行業自律性組織,為培育發展產業集群服務。
五、繼續向高端發展。一是借助本次鄭州市南下承接服裝產業轉移的東風,重點引進服裝(女褲)設計研發機構、品牌服裝包裝推介機構和國內知名服裝品牌生產加工企業;二是依托互聯網發展電子商務。建立電子商務信息中心,建設集產品銷售、市場拓展及網絡推廣等眾多功能于一體的虛擬商業集群。同時明確1~2家示范企業,依托互聯網,發展定制經濟,力爭在定制經濟方面成為全國的樣板。
-- 來源:中國紡織經濟信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