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會員說明 | 收藏網站 | English Version
投身中國服裝事業60載,回顧中國服裝產業蹣跚起步的歲月和那些風風雨雨的往事,我認為中國服裝產業實現了三大歷史跨越。
首先,我國服裝產業從傳統的手工作坊發展成為現代工業。在近代,裁縫店這一以家庭為單位的手工作坊成為城市居民的服裝來源之一。建國之后,我國對服裝展開了一些嘗試性的研究。改革開放后,現代化的服裝生產方式才真正在我國萌發。1983年,中國服裝研究設計中心成立,改變了服裝的“小裁縫”時代,提高了服裝行業的地位。1987年1月1日,服裝業劃歸紡織部,與上游的紡織產業相聯系,至此,服裝業才成為名副其實的現代工業。
在這一過程中,中國人的服裝審美文化也有了相當程度的提升。中國人開始大膽地追求美,對美的認知也漸漸被喚醒。
第二,我國服裝潮流以自然流傳為主轉變為以國際流行時尚為主。建國初期,我國大眾服裝潮流大多靠自發形成。在廣大農村地區,老百姓自己就是服裝的設計者和制作者;在城市,裁縫擔任著服裝設計師的角色。改革開放之后,國際服裝潮流迅速涌入中國,國際交流日益頻繁。1993年,中國首次舉辦服裝類國際性研討會,到來的ValentinoGaravani、GianfrancoFerre、PierreCardin三位國際服裝設計大師得到國家領導人的接見。我國的服裝時尚潮流趨勢與國際市場快速接軌,中國大街小巷的流行風潮漸漸靠國際流行時尚來主導了。
第三,我國從生產力極其落后的國家成長為世界最大的紡織品服裝生產國和出口國。在曾經一窮二白的新中國,服裝產業在世界上毫無地位。而今,“中國制造”已經遍布世界各個角落,這是一項很偉大的成就。
幾多收獲,也有幾多遺憾。雖然我國紡織服裝產業已經成為國內重要的支柱產業和極具國際比較優勢的產業,但至今仍沒有孕育出一個能叫得響的國際名牌。當下的經濟危機敲了警鐘,也提供了機遇,我們期望在這一輪洗牌中,能有一批企業站起來,肩扛起打造國際知名品牌,引領中國服裝文化的民族重任。
-- 來源:紡織服裝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