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隸屬于紡織工業部,1954年開始籌建,1956年正式成立,是紡織行業最大的綜合性研究機構。1984年,隨著國家科技體制改革的推進,中紡院進入體制改革期,由單純科研型向科....." />
注冊 | 會員說明 | 收藏網站 | English Version
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隸屬于紡織工業部,1954年開始籌建,1956年正式成立,是紡織行業最大的綜合性研究機構。1984年,隨著國家科技體制改革的推進,中紡院進入體制改革期,由單純科研型向科研經營型轉化。1997年7月,該院由科研事業單位轉制為中央直屬大型科技企業。2009年經國務院批準,進入中國通用技術集團公司。
ldquo;在轉制初期,每個人對前景都非常不樂觀rdquo;,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院長趙強介紹說,為了讓企業輕裝上陣,院部主動承擔起了八百多名離退休人員的重負。
經過十年多的運行和努力,中紡院已經初步形成了以化纖紡織成套設備與工程、紡織新材料和紡織化工與生物技術等三個主要產業板塊的14家企業和集標準檢測計量論證為一體的服務型公司,逐步形成了化纖紡織裝備制造及工程服務、紡織新材料、環保型紡織化工與生物技術為主業的紡織高新技術產業體系。
ldquo;中紡院的下屬企業都是高新技術企業,科研創新能力很強,經過多年的運行,已成為其細分領域的排頭兵rdquo;。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趙強院長自豪地說。
這些企業在實現科研成果產業化后,還在為紡織化纖企業提供各種服務。如化纖成套設備與工程板塊,利用中紡院多年的研究成果,為滌綸企業提供全套的從聚合到滌綸長絲全流程的服務,包括技術、裝備到工程承包,化纖長絲設備的國內市場占有率在50%以上。新材料板塊為紡織服裝企業提供各類新材料,紡織化工與生物技術領域的中紡化工公司則為全國紡織印染企業提供各類助劑、油劑和相關技術服務,而中紡標公司則直接為企業提供標準、檢測、計量和產品論證的服務。
不僅如此,中紡院院屬科技企業以技術開發為龍頭,以技術創新為核心競爭力,新產品、新技術不斷產業化,在國際市場上開辟出一片天地。如新材料板塊的東綸公司水刺非織造布產品遠銷日本、歐洲、巴西等地,出口數量占年生產量的一半以上。紡織化纖成套設備板塊的中麗公司已開拓了印度、東南亞市場,年銷售額都在幾千萬美元以上。聚友公司的滌綸聚合技術已承接了多個在埃及、印度和臺灣地區的工程。
轉制以來,中紡院堅持以建設紡織高新技術產業集團和行業技術開發基地為目標,持續開展行業共性、關鍵性、前瞻性技術的研究開發,為紡織行業的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服務,并繼續努力發揮科研國家隊的作用。
近十年,中紡院遵循ldquo;有所為、有所不為rdquo;的原則,重點圍繞ldquo;生物源、高性能、差別化纖維、新型化纖裝備及工程化技術、特殊功能性材料和結構材料、紡織新型染整及紡織資源循環利用技術、紡織化工助劑及生物技術、紡織標準與檢測技術rdquo;等重點領域開展科技創新工作,積極承擔國家和有關部委科技計劃項目、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企業委托科研開發項目,累計科技投入達5億元以上,形成了300多項科研成果,51項成果獲得國家及省部級科技成果獎勵,擁有有效專利94項。
特別是重點形成了貫穿高分子合成、紡絲、后加工為主體的化纖開發生產全部流程的、從設備、關鍵裝置、工藝、技術到產品開發、工程承包的完整體系,通過研究解決化纖紡絲共性關鍵工藝、研制開發關鍵設備和裝置,形成了聚酯三釜流程聚合技術、復合導電纖維工程化技術、干法紡高強聚乙烯紡絲技術、高性能聚苯硫醚紡絲技術、高速全自動卷繞頭和熱牽伸輥制造技術等重要科研成果,為我國化纖工業在國際上成為生產大國作出突出的貢獻。
趙強院長表示,我國雖然已經成為紡織大國,但還不是紡織強國,通過繼續深化改革,中紡院要打造一條新時代的ldquo;絲綢之路rdquo;,讓中國的紡織技術走在世界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