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會員說明 | 收藏網站 | English Version
網購平臺淪為假貨的集散地,行內估計假貨比例在30%~50%。而多起消費者舉報:很多購物網站不但不積極打假,收到舉報后也只是將假貨退回商家,使賣家有機會繼續售假和欺騙消費者,而監管部門至今未有明確的法律予以懲罰。
網購平臺本應該作為抵制假貨的第一道防線,如今卻普遍淪為假貨的集散地,這對生產企業打假增添了不少壓力。有一部分原本對網絡打假信心滿滿的企業,在屢次遭受了來自網購平臺的阻力后,最終采取了消極的態度。
針對假貨,進行交易鏈認證,推出經銷商管理平臺,廠商可對經銷商進行交易確認,并可根據經銷商實力確定其有無再分銷資格,如果有再分銷資格,則可以繼續向下一級經銷商做交易確認,每個經銷商只能在自己被確認過的進貨量里發貨,參與交易鏈認證的商家在商品頁面有特別標識,支持第三方電商平臺提取進銷量接口數據,商品數據由廠商維護。這本身是一個很好的舉措,但由于淘寶大量商品甚至沒有條形碼,所以淘寶上絕大部分商品是無法納入交易鏈認證體系的。這種策略對于網購來說力度顯然是不夠得。
很多消費者在網上購買產品時擔心買到假貨,而網絡購物的異地特征和證據難以保存等現實情況,又使得網購維權變得很難網購看不到實物,消費者說永遠不要相信廣告圖和宣稱實物拍攝的精美單品圖 ,因為他們會時不時給你一個不大不小的“驚喜”。消費者的這種擔心也得到了數據的支持,根據淘寶網統計數據顯示,2009年第4季度淘寶網女裝商品中,用戶搜索的熱門特征詞匯主要有:正品、韓國、新款、冬裝、韓版等。其中用戶對“正品”的日均搜索次數達到16.5萬多次。可見人們對正品的期望有多大。
易觀國際認為,用戶網購習慣的成熟帶給品牌廠商更多的機遇。除了價格之外,用戶也開始注重服務和產品本身給自己帶來的體驗效果。由于賣家和商品規模龐大,長期以來淘寶等平臺上存在的假貨等問題難以肅清。品牌商通過以入駐商城以及招募授權網店經銷商的模式,一方面可以從正面樹立品牌形象,清理整頓假貨市場;另外,新的渠道也可以擴大銷售規模。弊端就是這些假貨會對品牌商的商譽造成可大可小的危機。
通過實際的操作,事實證明品牌廠商與淘寶網的協同打假更能形成合力,將打假效果力度發揮到最大。淘寶再次呼喚品牌廠家積極參與配合,發現并向淘寶舉報相關制售假行為;淘寶也會將發現和掌握的有關信息、證據提交給相關廠商企業和工商、公安和消協等相關部門,共同研究應對網上售假商戶的檢查和打擊辦法,并將打擊假貨之風從淘寶延伸到線下。
網購已經成為越來越多的中國人的習慣,生活壓力的越來越大,逛街時間也被壓縮的不能再壓縮,網上的方便購物環境給我們 提供了良好的平臺,但是網購的假貨如果不趁早肅清,必然會犧牲掉很多的網購顧客,他們會認為網購越來越沒有保障,這樣也會影響網購的積極性,長此以往下去,就會導致很多顧客流失掉。網絡整風運動看來是勢在必行了。
-- 來源: IT商業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