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會員說明 | 收藏網站 | English Version
相對于一件衣服的款式及、面料,衣服上的吊牌和標簽是小得不能再小的問題,但是有人正是因為忽略了它們而給自己帶來了不小的麻煩。
昨日,石獅一服裝企業接到上海崇明區法院的一份判決,判決企業承擔“退一賠一”的責任。原來,該企業服裝吊牌與縫制在衣服內的標簽所示面料成分不相符,被一消費者告上法庭,雖然直接失不大,但是該事件被媒體曝光后,該品牌在當地的銷售量直線下降。無獨有偶,另一家出口企業也因為標簽問題被歐洲賣家扣掉了18%的貨款。
有關人士告訴記者,服裝標簽的不規范問題前幾年非常突出,影響了服裝出口企業的發展。近兩年通過改進,有出口經驗的企業在這方面的問題基本能杜絕。但是一些新的出口企業在這個方面屢屢受挫,吃虧不小,非常可惜。
今年年初,國家相關部門實施了10項服裝類國家標準。其中包括:“直接接觸皮膚的服裝pH值須在4.0~7.5之間”、“西服甲醛含量每千克不得大于300毫克”等等,這些指標都應該標注在服裝吊牌上。但是,記者調查發現,服裝吊牌上雖然有“安全技術要求規范”這一項,但大多標注的是“B類”或者是“可直接接觸皮膚”,很少有標明pH值或者甲醛等物質含量的。有關人士指出,由于國人的法律意識不斷提高,如果企業不重視,由此而帶來的糾紛肯定會越來越多。
“服裝吊牌和標簽是服裝的組成部分之一,日益激烈的品牌競爭使以前不被重視的它,逐漸開始重要起來,原因是它代言了品牌特征意義,是品牌識別的有效載體。”一位業內人士說:“隨著人們對服裝穿著舒適性、安全性及功能性要求的提高,吊牌所涵蓋的內容將愈來愈多。當然,它還承擔著說明、指導的功能,如成分含量、洗滌指導等。因此,標牌和標簽的規范化是石獅服裝行業發展與國際接軌的直接表現。石獅企業必須重視服裝吊牌和標簽的規范使用,才能保持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
-- 來源:石獅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