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會員說明 | 收藏網站 | English Version
南京市江寧區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該區中小學學生新款學生裝、學生鞋已完成研發、核價工作,從今年秋季開學,全區60所中小學校、8萬余名中小學生將統一換上新款學生裝。
此舉既出,輿論嘩然。與當地教育部門洋洋自得相反的是,網上輿論質疑一片:在目前服裝業平均利潤率只有3%的情況下,憑什么如果學生家長另外單獨訂做,價格可能要比直接在學校訂制上浮15%?在如此眾多的學校推廣本款校服,如何加強監管才能確保不出問題?
從來,學生都不應該成為學校推薦商品的受眾。即便商品再為便宜,即便廠商與教育權力有著清轍見底的關系,學生也不應該被統一劃定購買一種商品。在義務教育階段,教育意味著免費,即學生在享受教育的過程中,是完全免費的。依據此原因,校服作為學生上學的必需品之一,還應當免費發放。學校收的每一分錢都有可質疑的理由。
其實,坊間爭議的最重要原因,不在校服本身,甚至也不在校服的價錢多少,而是擔心校服后面存在腐敗,擔心有人借校服大肆斂財。說到底,這還是一個透明問題。江寧區的校服確實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但能否把校服采購、制作、發放等環節做到充分的公開透明,讓每一個家長和學生都看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才是校服能否受到人們歡迎的關鍵。
學校畢竟是教書育人的地方。只有解決好這些家長、學生和公眾最關心的問題,才能讓統一校服既得到家長、學生的認可,也能得到公眾的認可。校服并不是罪魁禍首,而統一校服不但是暗度陳倉,將名校與差校的區別轉移到無辜的校服上,掩蓋了真正的問題所在,而且還削弱了在應試教育下本來就鳳毛麟角的校園文化,實在是因小失大,避重就輕。
在市場經濟發展已相對成熟的今天,一切可由市場完成的事項,行政權力還是輕易不要介入為好,動不動就“統起來”更要慎重。教育行政部門應該將精力更多地投入到抓素質教育、縮小城鄉教育差別等方面。
-- 來源: 揚子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