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會員說明 | 收藏網站 | English Version
“假如能有一個二手服裝交易市場就好了。”再過不久,杭州的田先生馬上就要搬家了,但是櫥柜里面清理出來的舊衣服,讓他煩惱不已。生活水平提高了,處理家里成堆的舊衣服成了很多人最為苦惱的一件事,許多人都在尋覓一種有效處理舊衣的途徑。
日本二手服裝年銷售過2億美元
據了解,在日本共有2000多家二手服裝店,店主們對店鋪的個性化生存持樂觀的態度,還專門成立了行業聯合會,年銷售額已過2億美元。其實,穿二手衣、買二手衣在歐美市場也很流行,香港也有很多店面專賣明星的二手衣服。
中國人傳統的觀念是“衣不如新、人不如故”,在采訪過程中,大多數讀者都有田先生的苦惱,但談到二手服裝交易,半數以上的讀者會因為衛生、質量等問題,表示不會去購買。
“我認為這只是觀念問題。”剛剛從英國留學回國的小孟這樣說,“在歐美國家,有很多收、賣舊衣物的商店和跳蚤市場,人們對一些二手名牌,或是比較新奇的服裝款式情有獨鐘,很多人選擇去二手服裝店‘淘寶’。”在小孟的眼里,國內的二手服裝交易市場有著很大的發展空間,假如能建立二手服裝交易市場,不僅能夠提高資源的利用率,而且還能減輕處理舊衣服的苦惱。
其實,一件看起來普通的衣服,背后蘊含著大量的能源成本。據了解,化纖衣物要消耗石油,普通的棉布從棉花的種植開始,到紡織、剪裁,其間的每個環節均需消耗能源。假如將二手衣再利用,從一定程度上說,就能為節約能源做出貢獻。
民工成二手服裝主力消費群
二十多年前,杭州的龍翔橋不知道實現了多少人穿西裝的夢想。一些老杭州回憶,當時為了能夠穿上質量好,款式又新奇的衣服,人們都去那里淘二手的進口服裝,那個時候很多人身上穿的第一件西裝,都是在龍翔橋買的。
隨著現代人生活理念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廢棄的二手服裝數量巨大,二手服裝市場隱藏著很大的商機。
事實上,有意向購買舊衣的人群依然存在,比較集中的就是在城市務工的農民工。一些農民工說,由于工作臟、累的原因,衣不見新,好衣服、新衣服也穿不出好來,而廉價的舊衣服作為工作服最適宜不過,農民工看重的是舊衣服的低價、實用、耐穿。
位于杭州城北的浙江舊貨交易市場,二手服裝的攤位成為民工們經常光顧的地方。“這些服裝都是我們從各地回收過來的,經過消毒以后我們再出售,很多民工都來這里挑選。”市場內一攤主這樣說,“雖然民工們會來買,但是生意也是一般,再怎么說都是二手的,價錢高了根本就沒有人買。”
二手服裝出口或許成為商機
雖然現在二手服裝不能進口了,但是出口并沒有受到限制。據悉,外經貿部、海關總署、國家環保總局公布的《禁止進口貨物目錄》(第四批)中,舊衣物就在禁止之列,但目前還沒有相關法規對二手服裝出口交易進行規范。杭州海關貿易管制科科長袁國華說,只要外貿企業愿意從事二手服裝的出口,符合相關進口國家法律規定,二手服裝的出口交易也未嘗不是一個好的商機。
杭州市工商局有關人士表示,二十年前,很多西方國家看好了中國市場,都把二手衣服出口到中國,現在我們也可以用同樣的方式,把服裝出口到比較落后一點的發展中國家,只要是按照有關標準進行嚴格消毒,并且符合相關進口國家的法律,二手服裝出口或許也能成為商機。
對于讓二手衣進入貿易流通領域,浙江工商大學國際貿易專家趙英軍認為,舊衣物回歸流通領域能夠形成新的商品市場,這也是建設節約型社會的需要。在尚處于發展階段、經濟水平稍微落后的國家,開拓舊衣物交易市場,不僅可以實現資源的充分流動和市場的多層次選擇,還能彰顯整個社會對弱勢群體的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