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會員說明 | 收藏網站 | English Version
2008年,中國紡織服裝行業面臨諸多嚴峻考驗,相當數量的服裝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資金匱乏,南方產業集群地有的中小企業已經因此關停,或者命懸一線。中小服裝企業今年為何融資這么難?宏觀政策應該如何調控服裝企業?
就此話題采訪了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孫瑞哲,中國紡織經濟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新聞發言人孫淮濱;著名經濟學家、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袁鋼明,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楊丹輝。
金融組合拳
國家宏觀調控的“金手指”近期頻頻出招。8月29日,中國銀監會下發文件,要求各家銀行專設小企業信貸部門,并表示將加快對村鎮銀行等新型金融機構的審批。各家銀行需在9月20日之前提出具體的措施,并將落實情況告知銀監會。
此前的8月18日,央行、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聯合發文表示,將勞動密集型小企業的小額擔保貸款上限由100萬元提高到200萬元,并允許貸款利率上浮3個百分點。8月19日,財政部表示,中央財政將加大支持力度,安排中小企業專項資金35.1億元支持中小企業健康發展。8月6日,商業銀行則表示將在下半年信貸方面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對全國性商業銀行在原有信貸規模基礎上調增5%,對地方性商業銀行調增10%,專門用于中小企業和農業貸款。
而自5月銀監會、央行聯合發布《關于小額貸款公司試點的指導意見》以來,小額貸款公司試點在各地迅速展開。紡織服裝企業密集的長三角頻頻出臺相關措施。
浙江率先出臺《浙江省小額貸款公司試點登記管理暫行辦法》,這是全國首部規范小額貸款公司成立條件及管理制度條例。
上海市金融辦自9月中旬起開始受理小額貸款公司試點申請,10月有望推出上海市首批小額貸款公司。江蘇將于2009年年底前成立近百家農村小額貸款公司,吸引社會資金近80億元,今年年內將有15家掛牌成立。
中小服裝企業密集的東莞,盡管相對低調,但企業申報小額貸款公司也很踴躍。
中西部也在跟進,重慶市開展小額貸款公司試點有關政策即將出臺,根據已經出臺的草案,成立該類公司的注冊資本門檻最低為500萬元。湖南省政府有關部門以及金融監管層也正在醞釀制定鼓勵成立小額貸款公司的有關政策。
孫瑞哲:資金問題是產業遭遇的最嚴重困難
成效尚難定
政策頻出,紡織服裝行業的中小企業能夠“解渴”嗎?
“從去年底起,資金問題已經成為紡織服裝行業遭遇的最嚴重的困難。”孫瑞哲告訴記者。
孫瑞哲認為,國家相關貸款政策雖然給予中小企業一定額度的資金,但是具體如何做并不明朗。外界一般認為紡織服裝是產能過剩的傳統行業,有些銀行甚至把其列入夕陽產業。針對中小企業的貸款雖然對行業沒有明確限制,但需要考核企業經營業績,而紡織服裝業是微利行業,很難獲得支持。
他透露,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目前正在積極和國家相關部門溝通,希望能夠在政策上給予中小服裝企業具體支持。
孫淮濱:新增信貸款項流向什么企業還不清晰
孫淮濱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央行貨幣政策已由年初的“兩防”調整為“一保一控”,在這樣有保有控的貨幣政策下,國家新增的信貸款項,究竟貸給什么樣的中小企業還不清晰。就紡織服裝產業來說,希望絕大部分中小企業資金扶持能夠考慮紡織服裝行業的特殊性,而不是過度傾斜高新技術產業,畢竟,紡織服裝產業關系到出口和就業。
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長期主要依賴銀行貸款,盡管早在2006年,全國就成立了首批5家小額貸款公司,但小額貸款公司從信貸規模、經營范圍、經營對象等都無法與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相提并論,對急需信貸支持的大量中小企業來說,他們的貸款只是杯水車薪。
楊丹輝向記者表示,紡織服裝產業是充分競爭的市場化產業,國家很難有大的扶持政策,包括加工貿易政策回調都起不到多大作用。國家對紡織服裝行業,尤其服裝行業今年如此困難的形勢,估計不足,很多政策都只能起到臨時性效果。雖然臨時性措施也有必要,但大多數中小企業可能指望不上。
產業待升級
“今年以來宏觀數字和企業微觀感覺都不好。”
袁鋼明:中小企業融資難有深層次原因不清晰
袁鋼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這樣表述:“從短期看,企業貸款難的原因在于從緊的貨幣政策,不僅服裝業,整個制造業資金都緊張,只有少數壟斷行業依靠自有資金,日子好過些。去年企業還能以合資的方式解決貨幣緊縮帶來的困難,但今年國家已經嚴格控制外商。解決中小企業貸款難必須放松貨幣政策。目前是控制通貨膨脹和經濟增長的拉鋸戰,前一段前者占上風,現在實行‘一保一控’,經濟增長上升,但仍重視不夠。”
袁鋼明同時指出,紡織服裝企業融資也不能僅僅指望貨幣政策。從中長期看,人民幣升值成為必然趨勢,工資、環保成本都在上升,紡織服裝業不可能再靠低成本獲得增長,必須進行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這才是服裝產業自身長遠發展的“金手指”。
“紡織服裝產業走到必須升級的新階段了。”袁鋼明說,沿海的服裝企業要走向相對高附加值階段,企業要么增加投資,更新設備,要么就關閉企業。而擴大投資往往需要上千萬元,企業又怕回收不了,因此很多企業退出了。
“中小企業融資難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制度性、機制性的。”袁鋼明分析,“很多中小企業是家庭企業,他們做到一定程度不想再投資,不想做大,而且很多企業靠不規范發展起來,做得越大危險性越大。改革開放已經30年,企業資產規模越來越大,但國家對私有產權沒有明確說法,經營企業的各種風險越來越大,中小企業保值增值沒準套空。另外,金融資本市場很危險,大企業組織結構越來越強大,對中小企業產生壓迫和掠奪,而中小企業并沒有獲得合法競爭地位,因此從深層看,需要重新審視體制弊端,構建科學的經濟生態平衡機制。”
服裝時報改革不合時宜的產業政策,建立有利于企業發展的長效機制,是另一種意義上的“金手指”。
對此,孫淮濱認為,中小企業融資難是世界性的普遍問題。對中小紡織服裝企業來說,解決辦法一是做加工,掙加工費;二是和有實力的企業合作;三是國家對中小企業高度重視,從而使之獲得金融機構的支持。
楊丹輝:很多政策都只能起到臨時性效果
楊丹輝表示,國家銀根緊縮時,往往最早犧牲勞動密集型產業,單靠企業做品牌、更新設備來自我調整,會造成巨大的資源浪費,產業陣痛很大。合理的方法是建立長效融資保障機制,給技術創新、品牌化經營以有效支持。
“不要忽視生存狀態不好的企業!面對壓力,不可能每個企業都生機勃勃,國家有責任幫助企業消化一些困難。紡織服裝行業在我國,不論從政策還是產業上都不應該拋棄。”楊丹輝說。
孫瑞哲曾帶企業去意大利紡織服裝產業地考察,當地非常看重中小企業在促進就業、GDP兩方面的 貢獻。對中小企業的政策支持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公共服務系統,包括質量檢測、對外拓展、推廣、國家層面補貼等;二是貸款擔保,將財政收入的一定數額用作擔保基金。
孫瑞哲認為,解決紡織服裝行業中小企業融資難關鍵在三個方面:第一,要衡量紡織產業是否產能過剩,是否在國際上還有比較優勢;第二,不能用傳統眼光來判斷紡織產業的技術含量。紡織服裝業并不是落后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更不能說這個產業就是落后淘汰產業;第三,各種標準不能過度。要考慮環保、產品技術等國際通用標準是否適用行業,哪些標準是超乎國際水平的,比如勞動用工、工時標準我們比發達國家要求還高。
“不要搞新的大躍進。”孫瑞哲最后表示,“不能超乎社會發展階段,制定過高標準;不能都發展高科技行業,還應重視量大面廣的傳統產業。”
-- 來源:服裝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