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是中國服裝生產重鎮,但在廣州、東莞等地,在近期面料、勞動力價格快速上漲的沖擊下,本就利潤微薄的服裝行業出現一些企業關門或倒閉的跡象。通過創建品牌、轉移訂單、加強機械化等方式,服裝企....." />
注冊 | 會員說明 | 收藏網站 | English Version
珠三角是中國服裝生產重鎮,但在廣州、東莞等地,在近期面料、勞動力價格快速上漲的沖擊下,本就利潤微薄的服裝行業出現一些企業關門或倒閉的跡象。通過創建品牌、轉移訂單、加強機械化等方式,服裝企業正展開ldquo;自我救贖rdquo;之戰。
ldquo;買的都在漲,賣的卻漲不了rdquo;
ldquo;先撐住這兩個月,明年情況還不行就只有回家了。rdquo;在廣州海珠區康樂村的一個小巷子里,騰飛制衣廠的老板陳波說。這位四川人來到廣東打拼已經十多年了,而今年是最艱難的時期。ldquo;買什么都在漲,就是賣出去的價格漲不起來。rdquo;
友誼制衣廠的老板柳再生說,往年的年末都是一年中的旺季,全年的利潤就靠這幾個月ldquo;搏一搏rdquo;,但這幾個月生意只是在保本線上掙扎,已經快要撐不下去。
今年9月以來棉價帶動的原材料價格上漲,可能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根據鄭州商品交易所的交易數據,棉花期貨主力合約CF105在9月的開盤價為17895元/噸,至11月10日,已升至33720元/噸,漲幅近一倍。雖然最近兩三周棉花價格有所回落,但總體仍處于年內高位。
在東莞市虎門鎮服裝企業集中的鎮口工業大路,幾乎所有服裝企業門口都貼出了招工啟事,其中一家公司的車間,七八十個車位只有二十名工人,凸顯勞動力短缺的嚴重。如果說2008年的服裝業危機來自外部的訂單減少,今年則更多源于內部結構性因素。
ldquo;員工都說所有東西都漲價了,工資必須要漲。不答應的話,根本招不到工。rdquo;今年普工提了三次工資,從每月1600元提高到2500元,一些技術人員已經漲到3000元。即便如此,服裝業的工人流動率也高得驚人。在騰飛制衣廠,工人平均呆上兩三個月就走了。ldquo;你看,我們的工人都是三十歲以上的,年輕人現在哪里招得到?rdquo;陳波說。
服裝業洗牌加劇一些中小企業處境艱難
ldquo;漲價潮rdquo;ldquo;加薪潮rdquo;的沖擊波,已然刮倒一些加工型服裝小廠。
據了解,由于不愿負利潤接單,服裝企業退單現象頗為普遍。東辰服飾負責人李雅生介紹說,我們的客戶主要是日本客人,對價格非常敏感,不接受提價,而我們的成本沖上來,一核算就受不了,只有退掉一些單子,過往一個月做一萬件,這個月只做了兩三千件。
由于市場競爭殘酷,處于弱勢地位的服裝小廠,缺乏議價能力,只能選擇自己吸收大部分的成本上漲。天時時裝有限公司負責人余紅鋒說,盡管今年只提價5%,但長期客戶mdash;mdash;美國品牌MISSME還是調了一些單子給越南、印度做,今年的訂單比去年減少了三分之一。
如今,陳波已經萌生了退意。ldquo;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實在不行就把工廠搬回家做了,成本要低得多。rdquo;陳波說。
相比之下,品牌服裝企業的日子則舒暢很多。在11月虎門鎮舉行的第十五屆中國(虎門)國際服裝交易會上,以純、松鷹等當地品牌相繼舉行華麗的時裝發布會,高舉ldquo;品牌、財富、時尚、國際rdquo;的大旗。
就此沉淪還是奮起一搏?
為應對ldquo;漲價潮rdquo;ldquo;加薪潮rdquo;,外銷轉內銷、批發轉品牌正成為東莞服裝行業的一大趨勢。虎門服裝協會副秘書長秦英福說,近兩年,一些原來做出口或者批發的服裝廠開始轉型,中小品牌成批出現,成為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