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會員說明 | 收藏網站 | English Version
為增強自身抗風險能力,同泰集團不斷提高生產效率,縮短服裝生產周期。圖為車間內的工人在高效率地加工服裝。
進入10月份后,威海同泰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貿易一部經理王曉英就有種“找不著北”的感覺:以往能夠按合同規定期限付款的歐美客戶變得“不守信用”;有些客戶已面臨倒閉或被兼并;用美元或歐元結算越來越覺得虧本;拿不準該與哪些客戶續簽合同,與哪些客戶中止合作……這場從美國華爾街刮起的“金融風暴”,給該公司帶來的除了“看得見”的損失外,還有“看不見”的擔憂。
“真正的寒流還沒有到來。”盡管公司的日子如今已經有些難過,但在王曉英看來,春節過后乃至更長的一段時間內,進出口企業會受到更大的沖擊。企業如今能做的,就是慎重選擇客戶,購買出口信用保險,增強自身的抗風險能力。
王曉英的說法,得到威海市紡織服裝協會執行會長黃福海的認同,他說,這是一場誰也看不透的風暴,會影響到許多企業乃至市民生活。當“寒流”真正到來時,會有一批外向型中小服裝企業倒閉,當務之急是,企業應從現在開始著手增強自身的抗風險能力。
外商由“提前付款”到“分期付款”
威海同泰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是以進出口貿易為龍頭,以紡織服裝生產加工為依托發展起來的外向型、工貿一體化企業集團。主要產品有梭織服裝、針織服裝、羊毛衫及床上用品,共四大類上百個品種。產品主要出口到美國,也有一部分出口到歐洲市場,主要客戶為保羅、李維斯、杰克?瓊斯、沃爾瑪等。
據王曉英介紹,今年以來,由于原材料、勞動力成本上漲等因素,該公司的經營面臨一定的挑戰,但在下半年以前,仍能維持不錯的利潤空間。然而進入6月份以后,公司明顯感覺到客戶開始不像以前那樣守信用。一般來說,該公司與客戶簽訂合同時都要求“貨到20天內付款”,而客戶通常會在第17天或者第18天就交付全部貨款。可是從下半年起,客戶在到貨20天內常常無法付款,需要該公司不斷催促,有的客戶還提出分期付款,有時分三四次才能付清。這樣,客戶有時會將貨款拖欠兩個月以上。
上個月,該公司的一個美國客戶遲遲不能付貨款。最主要的原因不是這個美國客戶自身經營困難,而是因為其資金存放的銀行出了問題,無法正常取款結算貨款。無奈之下,該客戶通過其在馬來西亞的分公司,才付清了這筆貨款。而在8月份,同泰集團的一個英國客戶反映,該公司面臨銀行的不支持以及自身經營的危機,已經并入另一家公司。對于同泰集團來說,這兩次交易雖然算是有驚無險,卻使他們意識到,公司以后對于客戶的選擇,要慎重再慎重,一旦客戶抗不住風險倒閉,自己無疑要蒙受損失。
無獨有偶,產品主要出口歐美的威海外貿富泉服裝廠也已感受到“金融風暴”帶來的沖擊。該服裝廠業務二部經理朱海濤告訴記者,由于美國人購買力下降,其產品在美國出現賣不動的情況,所接訂單比去年同期減少。昨日上午,記者隨機電話采訪的我市三家紡織服裝進出口企業均表示,已經感受到“金融風暴”帶來的沖擊。
銷售雖增 利潤降低
幾天前,王曉英去乳山的一些服裝加工廠考察時發現,很多在春節后熱火朝天地開工的工廠,如今已是冷冷清清,工廠裁員的情況更是非常普遍。而據業內人士透露,因為“金融風暴”的沖擊以及美國今年以來的經濟不景氣,個別大中型的服裝加工廠被迫轉行,而小服裝加工廠稍有不慎就要關門。
而據王曉英介紹,由于“金融風暴”的影響,國外的需求量減少。過去兩年形勢好的時候,服裝訂單量非常多,進出口公司往往需要找服裝加工廠幫自己完成訂單,而今年特別是最近兩個月,因訂單驟減,加工廠甚至托關系找進出口企業要活干。因為對于工廠來說,接不到訂單就意味著沒有活干,繼而出現工人下崗。而由于工人下崗情況的出現,如今一些經營不錯或尚能堅持的服裝廠招聘變得容易許多,長期困擾他們的“招工難”現象有所緩解。
盡管如此,依靠進出口公司提供訂單的服裝加工廠仍然不能安心干活。與進出口公司一樣,他們最擔心的就是客戶“一夜破產”。王曉英坦言,因為現在形勢幾乎“一天一個變化”,同泰集團已經將生產周期由原來的3個月調整為2個月。“萬一形勢突變,生產周期長容易使我們措手不及,造成更大的損失。”王曉英表示,生產周期縮短,企業就能更靈活地應對突變的形勢。
同時,美元和歐元對人民幣的貶值對于用美元和歐元結算的進出口企業來說,也意味著利潤的“縮水”。“舉例來說,400萬美元的業務量,我們今年的利潤僅相當于去年的70%。”王曉英告訴記者,從目前她所經手的業務狀況而言,雖然業務量仍保持增長,利潤卻在減少。記者從另一位業內人士口中了解到,我市一家紡織服裝進出口公司去年銷售收入提高了30%,利潤卻降低了30%。
紛紛購買出口信用保險應對危機
李術龍是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煙臺辦事處的一名工作人員,負責威海地區的出口信用保險業務。一年前,李術龍到各進出口公司拓展業務時經常遭遇“閉門羹”,去年10月僅簽訂了兩份保單。而今年,主動找到他表示要購買出口信用保險的進出口企業負責人“排起了隊”,從10月1日至今,他已簽下了十幾份保單。“今年從我手中買出口信用保險的數量,與去年相比增長了近90%。”李術龍還說,上半年購買出口信用保險的進出口企業還不是很多,下半年尤其是9月底至今,則直線上升。
王曉英告訴記者,過去為了拓展業務,公司千方百計吸納客戶,如果有客戶找上門來,公司很少拒絕;而現在,貿易部的工作人員會提前調查對方的財務狀況,估算其抗風險能力,如果把握不準,寧可放棄。因此,最近一段時間,被該公司拒絕的客戶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不但如此,以前一些業務量較小的訂單,公司很少購買出口信用保險,但如今幾乎每一個訂單都購買了出口信用保險來“以防萬一”。
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所做的客戶自信情況調查表明,歐美客戶的自信度普遍降低。業內人士表示,對于進出口企業來說,購買中國出口信用保險的好處,除在不可避免地蒙受損失時得到賠償外,還在于保險公司可借助較為完善的信用體系,在事前幫助企業篩選出口對象,并給出保險額度的建議。而如果出現買方不配合或溝通無果的情況,保險公司還可協助追討資金。
面對“金融風暴”,接受采訪的幾家進出口企業的負責人均預測,真正的“寒流”恐怕會在春節以后出現。如今各進出口企業正在積極采取措施,增強自身抵抗力,除了吸納客戶更謹慎、購買出口信用保險外,還開始“節衣縮食”。威海外貿富泉服裝廠在日常的管理中,已經著眼于節省水電費、維修費、車費等,且在具體的工序中,增加每個環節的檢驗,做好訂單之間的銜接,以此提高工作效率。
黃福海則表示,如果春節過后“寒流”到來,紡織服裝進出口企業能否挺住,一要看企業自身的實力,二要看企業的客戶在歐美市場上的實力,還要看歐美各國老百姓的心理與購買欲。目前,我市紡織服裝進出口企業采取措施、增強抗風險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時,出口退稅率的提高、銀行的“兩降一免”等政策措施都在幫助企業渡過難關。這場“寒流”過后,“挺住”的企業將會積累更多的經驗教訓,從而能謀求更好的發展。
-- 來源:威海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