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會員說明 | 收藏網站 | English Version
從商品市場起步,著力發展服裝產業,舉全市之力建設國際服裝大市場。
建市20年來,石獅市生產總值增長50倍,財政總收入增長100倍,石獅從一個默默無聞的沿海小鎮迅速發展成為中國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
石獅的城市活力來自紡織服裝產業集群的巨大貢獻:20年前從“三閑起步”,石獅人用帶有僑鄉特色的生產隊小企業打下根基。如今,石獅形成了以紡織服裝為主導,以五金機械、印刷包裝、鞋業鞋材、體育用品、食品飲料、電子信息為支柱的產業體系。“只有夕陽的企業,沒有夕陽的產業”。近年來,石獅市委市政府從提升核心競爭力的戰略高度,對紡織服裝等傳統產業進行結構調整與優化升級,使“老產業”不斷煥發出新的生機。從“三產均衡”到“穩一優二強三”發展戰略,石獅的“老產業”進入“青春期”,成為另一種意義的新產業。
石獅成功而獨特的發展經驗為全國提供了樣本,石獅的城市活力與持續發展源自其扎實的市場根基和產業集群。
“三來一補”的變遷
石獅以服裝起步,也以服裝發家。石獅服裝業的發展歷史可上溯至上世紀40年代。當年,祖上闖蕩東南亞各地的一批批石獅籍海外華僑,憑借幾代人辛苦積攢下來的錢,回到石獅投資建起18條商業街,這正是石獅舊城區的雛形。在改革開放春風的吹拂下,1978年底,石獅人民充分利用僑鄉僑匯“閑資”多、僑房“閑房”多、僑眷“閑人”多(即“三閑起步”)的特點,以生產大隊、生產隊的名義聯戶合資,創辦企業。同時依靠僑鄉人文和信息靈通等優勢,大力發展“小洋貨”,尤其是服裝生產,逐漸走上制售服裝的發展之路,并向國內外市場輻射。到1988年全市有1萬多個商業店攤和1300多家工業企業,其中服裝業占70%,商品市場十分繁榮。
石獅發揮僑臺優勢,引進外資搞“三來一補”,發展“三資企業”(中外合資、中外合作、外商獨資)。20世紀八十年代,在大辦鄉鎮企業的同時,石獅憑借僑資多、僑胞港澳同胞多和信息靈等優勢,開始與外商簽訂“三來一補”合同,承接服裝來料加工、來樣加工、來件裝配,同時利用進口剩余布料,仿制國外流行服裝,上市銷售。石獅街頭的“故衣攤”日漸增多,服裝貿易愈發繁榮,石獅逐步成為聞名全國的服裝市場。
工業化、市場化和城鄉一體化的發展方式,為石獅的快速發展插上了翅膀。從建市初期的“三產均衡”到近年來的產業調整、轉型升級,石獅的產業結構逐步得到優化。農村工業化與農村城市化的和諧發展引起產業結構的巨大變化,第二、第三產業的迅速崛起帶動了城鄉經濟的發展。三個產業結構由1988年的41.5:33.8:24.7升級為2007年的4.9:53.4:41.7,第一產業的比重下降了36.7個百分點,而第二、第三產業則分別上升19.6、17.0個百分點。經濟學家、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張暉明在科學發展戰略(石獅)論壇上指出,石獅目前的三產結構與北京、上海類似,石獅較好地處理了工業化與市場化、城市化與國際化之間的關系。
產業發展的“見證者”
在石獅建市初期,圍繞服裝上下游產業的石獅民營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成長起來。
如今已成為石獅輔料行業的龍頭企業,石獅華聯服裝配件企業公司和益得利五金服飾公司就是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創辦起來的。這兩家企業的老總、剛擔任石獅輔料協會會長的黃文遠和常務副會長黃文炳介紹說,上個世紀80年代創業伊始可謂艱難,在改革開放春風的吹拂下,“不甘寂寞”的他們抓住創業機會,迎難而上,雖然手頭的開辦費僅有幾千元甚至幾百元,但他們憑著石獅人素有的“愛拼敢贏”精神,靠著膽量、智慧和勤奮一步步成長起來。沒有足夠的錢蓋廠房,他們就把村里閑置的石頭房利用起來,將其改造成車間,生產條件十分簡陋,幾把簡易工具、幾臺手動機械就開張了。
歲月荏苒,一晃20多年過去了,我市第一代創業者創立的工廠里的生產設備與技術不斷升級。從初期的手工制作到半自動化生產再到現在的自動化生產,他們的塑料、五金輔料產品線也不斷延伸,涵蓋了服裝、鞋帽、箱包、家用電器以及汽車、手機、電腦等產品的裝飾配件與輔料;營銷方式也在發生變化,原來的產品銷售依靠上門推銷、電話聯系等傳統方式,如今連鎖店、專營店再加電子商務,人在家中坐,客戶“網”上來。
石獅服裝產業的快速發展成為服裝輔料等支柱產業發展的“助推器”。從某種意義上說,后者既是前者的“衍生物”,又為前者核心競爭力的提升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黃文炳表示:“沒有30年的改革開放,沒有石獅20年來所營造的服裝大環境,就不可能有我們輔料企業的成長,我們是石獅高速發展的受益者!”記者了解到,依托龍頭骨干輔料生產企業,我市中小輔料企業逐步集聚,經營門類十分齊全,專業化程度越來越高。截至目前,我市擁有輔料生產企業400多家、輔料經銷商1000多家,銷售網絡遍及國內各地,還拓展到幾十個國家和地區,已形成較為完整的輔料產業鏈,產業集聚優勢日益顯現。而昨日剛奠基的寶蓋五金服飾輔料專業市場,又為我市廣大輔料企業的持續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石獅輔料產業一定能夠做大做強,為石獅煥發新活力作出新的貢獻。
產業結構:逐步完善,一花帶來百花香
信德集團董事長謝景志前不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挑戰與機遇并存,今年他們企業的效益比去年要好10%%以上,之所以出現逆市增長的好勢頭,是因為他們深知企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性,早在2年前他們就開始實施企業與產品結構調整,瞄準高檔產品市場,捕捉機會,擴大產品出口。
其實,這只是石獅實施產業結構調整的一個縮影。在石獅市委市政府制定的產業政策的引導下,許多企業主動改革,積極求變,它們改革不適應持續發展的舊的思路、舊的生產方式、舊的企業結構,使企業逐漸走上良性發展的軌道。
石獅以服裝聞名于世,是中國紡織服裝生產基地和集散地,經過20多年的精心培育,已形成一條以服裝加工生產為核心的紡織服裝產業鏈,涵蓋紡織、漂染、成衣加工、輔料、市場營銷等各個領域,產業集群優勢明顯。
石獅以工業立市。2007年石獅工業總產值427.87億元,是1988年的125.84倍,年均增長28.10%%。在石獅工業的快速發展過程中,紡織服裝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以紡織服裝為主的中小企業在石獅及周邊地區大量集聚,形成“小企業,大群體”的產業集群模式。也正是這種產業集群,為石獅經濟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據統計,截至2007年底,全市擁有3000多家紡織服裝企業,以服裝為主的注冊商標達2000多個,年產服裝5億多件(套),年產值超過250億元,已形成包括合成纖維、休閑男裝、新型面料、五金輔料、西褲、童裝、染整等8大產業集群,以及包括服裝、布料、輔料、面料、紡織服裝機械設備在內的5大紡織服裝市場。
以石獅為中心,連接晉江、泉州等周邊城市而形成的福建服裝板塊,匯集了1萬多家紡織服裝及配套企業,成為福建規模龐大、產值超千億的產業板塊。近年來,隨著一批大型紡織服裝上游項目相繼進駐石獅,如總投資22.38億元的PTA、總投資12億元的協盛協豐5萬錠紡織等項目,進一步加快了石獅紡織服裝產業優化升級。
一花引來百花香。建市20年來,石獅工業已形成以紡織服裝為主導,以五金機械、印刷包裝、鞋業鞋材、體育用品、食品飲料、電子信息為支柱的產業體系。總投資2500萬美元的王老吉順利投產,帶動了彩印、易拉罐、制蓋和包裝等相關行業的發展。港口一直是石獅經濟最活躍的地帶,目前石獅擁有石湖、祥芝、永寧3個深水良港,形成了以國家一類口岸石湖港為龍頭,以占地面積20平方公里的石湖港工業區為重點的港口經濟帶。石獅是全國漁業百強縣市和福建省漁業十強縣市,水產品產量居全省第2位。
除此之外,我市還優先發展新興產業,加快引進技術密集型項目、資金密集型項目、產業鏈配套項目,優先支持對產業結構調整有帶動作用的重點項目,重點培植石化中下游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和生物化工產業,發展電子信息產品制造業,促進光機電一體、新材料、新能源等新興產業取得新突破。
產業戰略:優二強三,新老產業齊頭進
一份統計報表使人欣喜:今年以來,排在石獅納稅大戶首位的是一家去年剛投產的多加寶飲料公司。自去年開業至今年10月,該公司已納稅2億多元。有識之士這樣評價:石獅“穩一優二強三”的發展戰略已初見成效。
經過20年的發展,石獅以紡織服裝為主的民營經濟雖然發展迅速,但是因多種原因,近年來石獅企業水平提升和規模壯大都不明顯。“20年前是我們向你們石獅學習經驗,但是現在我們比你們發展得好。”2003年,幾個石獅企業主到江浙一帶的大企業去考察,對方的政府官員的這番話深深地刺痛了這群來自石獅的造訪者。
石獅市委、市政府及時看到了這一點,并于近年相繼制定了系列推動產業提升的政策措施,努力引導和推動石獅產業提升,“穩一優二強三”,就是今年石獅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又一具體舉措。
石獅經過20多年發展起來的第二產業只能做優做精,努力做優以紡織服裝、鞋類為主的傳統產業,增強產品競爭力和產品附加值,靠不懈創新和產業結構調整來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在此基礎上力推商貿服務、咨詢中介、交通物流、旅游購物、酒店餐飲等第三產業的強勢發展。以這一思路為先導,石獅今年推動20家以上規模企業開發應用ERP、500家以上紡織服裝企業應用紡織服裝ASP服務平臺。目前全市已有各類創新型企業百余家,已創立各類行業技術研發機構20多個,其中國家級、省級近三十家,并催生了近百個科研項目。這些科研項目涉及紡織服裝、環保節能、電子產品、水暖建材等各個領域,為我市經濟持續、健康、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今年石獅還設立1000萬元節能循環經濟專項基金,推動節能產品的研發、環保技術的開發與應用等20多個環保科技項目先后上馬,取得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
科技創新和產業提升,為傳統產業插上了騰飛的翅膀。有關部門測算,2008年全市工業生產總產值可望達到523億元,是建市前的153倍,其中主要是傳統產業創造的。
今年前10個月,石獅紡織服裝、鞋業、食品、體育用品等傳統產業均呈現同比較大幅度增長的良好態勢。
在做優第二產業的基礎上,優先發展新興產業,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努力使石獅“新老”產業交相輝映、使二三產業齊頭并進,改變石獅“勞密型加工制造業”一統天下的局面。20年來,永信電腦、通達電子、臺帆機械等一批新興企業應運而生,電腦繡花機、電腦針織圓盤機以及MP3、MP4等一些技術含量較高的產品不僅先后問世,而且在歐美、東盟、東亞等不少國家銷勢良好。
第二產業的發展,直接帶來了商貿服務、港口物流、餐飲酒店和咨詢服務等第三產業的發展和興旺。據有關部門統計,2007年,石獅三個產業比重已由建市之初的41.5:33.8:24.調整為4.9:53.4:41.7。今年以來,石獅不僅幾大商圈和專業市場生意持續火爆,而且一些商業策劃、形象設計、產品創意、中介服務等高端服務企業也日漸增多,形成了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互為補充、齊頭并進的新景象。今年前十個月,石獅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117.4億元,增長21.4%%。
產業鏈接
五大名鎮五顆明珠
中國運動休閑服裝名鎮???靈秀鎮
靈秀鎮是以服裝業為支柱產業的新興僑鄉集鎮。轄區內有工業小區8個,各類企業650多家,分別從事服裝、鞋業、紡織、塑料、五金等行業,其中以生產運動休閑服裝為主的彭田運動休閑服裝生產基地,企業規模大,數量多。
中國服飾輔料名鎮???寶蓋鎮
隨著石獅紡織服裝產業的不斷壯大,寶蓋服飾輔料生產基地作用日益顯現,成為石獅紡織服裝板塊的重要組成部分。寶蓋鎮有四大優勢:一是區域優勢。二是產業優勢。三是市場優勢。四是人才優勢。
中國童裝名鎮???鳳里
20多年來,鳳里童裝產業完成從原先傳統的家族制向現代化企業轉型,并迅速發展為鳳里和石獅經濟新增長點。轄區內童裝生產基地有童裝及相關企業750多家,每年生產童裝5000余萬套,年產值10多億元。
中國西褲名鎮???蚶江鎮
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化,蚶江西褲業完成了產業培育并迅速發展為蚶江經濟的支柱產業,蚶江西褲以款式新穎、質優價廉等特點成為石獅西褲的龍頭。蚶江西褲已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在全國的影響力知名度不斷擴大,形成了特色和優勢。
中國休閑面料名鎮???鴻山鎮
鴻山鎮以面料產業為主導產業,轄區內有358家企業,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02家,70%%的企業是休閑服裝或休閑面料生產相關企業,銷售收入超億元企業8家,職工近5萬人,圓機500多臺,染色機450多臺套,長車80多臺套,面料生產10億米/年以上。
-- 來源:石獅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