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會員說明 | 收藏網站 | English Version
今年業績增長20%,新發展規劃擬把鄭州打造成“褲都”和高檔服裝集散地
金融危機蔓延全球時,對河南來說,也是一種機遇,由于沿海企業相繼關停,河南服裝企業今年業績增長約20%。
一個機會 沿海企業關停,豫企危機中撿到“訂單”
一個不爭的事實是,江浙服裝企業正在悄悄向河南“靠攏”。
據河南省服裝行業協會秘書長李剛透露,今年以來,廣東、浙江、福建等地,每月都有來河南尋找合作機會的,據他個人掌握的信息,今年省內正在建設或投產的沿海服裝企業約40多家。
李剛介紹,目前的經濟危機,對于河南來說甚至是一種機遇。
鄭州一家女褲生產企業的老板王健也稱,沿海服裝出口企業的關停,使得原本只能拿到二手、三手、甚至四手訂單的內地企業,拿到了更多的“一手訂單”,增加了業務量和利潤空間。該企業今年多投入機器200多臺,產值增長10%。
河南省服裝行業協會了解到的情況表明,河南省今年的服裝業業績總體增長約20%。
一個規劃 鄭州提出打造“褲都”
與河南情況相似,江西、安徽、湖南等也都在摩拳擦掌,爭取搶到承接沿海地區產業轉移的先機。
好在,河南和鄭州已經有了計劃。一份題為“打造褲業之都,重振紡織名城”的調研報告,其核心就是建議將鄭州打造成“褲都”。
數據顯示,鄭州市已發展成全國第六大服裝生產基地和全國最大的服裝集散地,鄭州服裝價格已成為全國指導價。褲業方面,鄭州的化纖女褲產銷量占全國50%。除了打造“褲都”,規劃首次提出將服裝業而不是紡織業作為鄭州今后的重點,并尋求海外發展空間。
一個轉向 生產高檔服裝,謀求行業高端利潤
河南官方研究機構指出,由布到印染整理后的面料再到服裝產品,其價值比例為10∶25∶40,服裝是“終端產品”,處于產業價值鏈的最高端,應該作為我省紡織服裝產業結構調整的“最高目標”。
鄭州市經委輕紡處處長閔鋒杰認為,先提出打造“褲都”,其后再提及整個服裝業,這是鄭州市比較切合實際的近期目標,遠期來看,整個服裝業、包括高檔服裝則是發展方向,這必將帶動紡織、紡織機械、印染等各個環節的發展。
-- 來源:中國女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