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會員說明 | 收藏網站 | English Version
潮流24年一輪回。即便真理不是這樣的,今年運動服的潮流也人為地造成了這樣的結論。
2008年,與1984年新中國第一次參加奧運會相距整整24年,借中國舉辦奧運會之機,梁朝偉穿著印有“中國”二字的三道杠Adidas國家隊系列外套出現在記者鏡頭前,精靈王子奧蘭多穿著一雙簡單甚至可以稱之為簡陋的白跑鞋招搖過市。經人肉搜索引擎一輪運作,粉絲們發現奧蘭多的白跑鞋居然來自于上海,而且是已經在中國存在了數十年的“臭球鞋”飛躍!而Nike和Adidas復古系列的原型,原來正是24年前中國首次參加奧運會時的代表團指定服裝???梅花運動服。
1984年,北京利生體育用品商店決定興建6層營業大樓,這家商店的生意在之前幾年一直很好,街頭穿運動衣的人很多,央視《世界體育報道》制片人師旭平在那年3月拍攝了著名的電視片《北京運動服裝一瞥》。鏡頭中出現一位身穿運動服而不戴帽子、不穿運動鞋的女同志,解說詞說:“有人喜歡‘上不封頂,下不保底’”;畫面中的孩子大多穿著藍色的運動服,解說詞說:“孩子們的運動服大多都是藍色的……藍色,曾經是一種有名的歷史的色彩,它總是使人們想起一律穿著藍色人民裝的那段不愉快的往事。可以說,孩子們身上穿著藍色的運動服,一半表現著過去,一半表現著未來。”
“當時運動服裝的流行,表明了人們對服裝的不同觀念。以前人們就是穿軍衣、灰色和藍色,1984年天津針織運動衣廠為洛杉磯奧運會的中國代表隊生產隊服,他們的‘梅花牌’運動衣算是名牌。當時比較有名的牌子是北京的勁松、天津的梅花、青島的藍天,街上的孩子都愛穿運動衣,還不知道什么阿迪、耐克呢,我想通過這個節目表明觀念的變化,人們有了漂亮的意識。”師旭平說。
1979年皮爾?卡丹率領12個法國模特在北京民族文化宮走了一場秀之后,“時尚”這個詞正式被納入尋常百姓生活詞典,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時尚路線。而梅花運動服在上世紀80年代的大行其道,又著實與中國人在國際體育賽場上的揚眉吐氣有關。1982年,李寧身穿梅花牌運動服奪得世錦賽6金;1984年,許海峰穿著量身定制的梅花運動服贏得了我國奧運史上的第一枚金牌。在那屆奧運會上,拿下了奧運會排球冠軍并在之后實現了世界排壇的五連冠輝煌的中國女排,穿的也是梅花牌。
如24年前一樣,運動服的風潮又在中國大地刮起。小鋒翻出了壓箱底的一件梅花牌運動外套,拍好照片,上傳至網店,標價380元???不少網友都直斥這是在“坐地起價”。“我讀中學的時候也買過一條梅花運動褲,在街口的小攤上就有,開價20元,最后8元就砍下來了。現在真是物以稀為貴!”網友小P回憶說。據了解,梅花牌運動服已經停產,生產梅花牌的天津市針織運動衣廠也在企業改革的大潮中整體退出,目前只有極少量的庫存可以在網店上買到,價格在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而一些二手貨的價錢同樣是水漲船高。
在豆瓣網的“經典國貨”小組里面,聚集著5000多名年輕人,他們的口號就是:“經典國貨,價格便宜量又足,我們一直用它!”奧運的意義讓“經典國貨”的價值被重新發現,白底紅條的回力球鞋取代了匡威,成為創意者揮灑想像力的新對象;三道杠的梅花運動服取代了阿迪、耐克,成為文藝青年搭配LEVIS牛仔褲的最佳選擇;飛躍球鞋,甚至雙星運動鞋,這些在80后生活中扮演過重要角色的運動裝備,都重新回到了當下摩登青年的生活中。
在“經典國貨”小組長賈維(豆豆維)看來,回力球鞋連接著中學時代出盡風頭的日子。他說穿著回力鞋打球的其實才是高手,比穿“拐子”(皮制的球鞋)的強,這是球場上的定律。
在廣州東風東路與建設二馬路交界的路口,有一家小得不起眼的鞋業商店,賣的是款式齊全的回力、飛躍鞋,不少經典的款式也是30多元就有交易。經營鞋店的老夫婦稱,上世紀90年代以來,國產球鞋的市場競爭力就一直下降,回力球鞋廠曾積極創新,生產了很多新的款式,但是最經典也是如今最受歡迎的還是白底紅條的老樣式。
至于另一國貨牌子飛躍,則在近年演繹了一個神話。時尚雜志《ELLE》法國版連續幾期報道了中國球鞋殺入歐洲市場的傳奇故事:“飛躍”由于一直沒有注冊成商標,無數小作坊生產帶有“飛躍”字樣的運動鞋,飛躍鞋廠嚴重虧損危機重重。直到2006年,法國人派特斯在上海街頭看到飛躍,將飛躍帶到法國,大力進行品牌包裝。如今,原本只售十幾元人民幣的飛躍球鞋,在歐洲賣到了50歐元。
-- 來源:南方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