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會員說明 | 收藏網站 | English Version
山東是繼廣東、浙江、江蘇之后全國第四大服裝生產基地。作為中國服裝大省之一、北方的重點服裝生產基地,山東省服裝業近年來持續快速發展。而在2008這個注定不同尋常的年份,山東服裝將會選擇什么樣的發展道路,帶給我們何種驚喜呢?
新年伊始,記者有機會采訪到了山東省紡織工業協會會長、山東省服裝行業協會會長趙傳香女士。這位笑容慈祥的老大姐,向我們介紹了過去一年里山東服裝發展的得與失,并描繪了2008年山東服裝的發展藍圖。
2007大勢:增長迅猛、效益提高
趙傳香會長向記者介紹,2007年,山東服裝經濟的發展呈現了良好態勢。2007年全省規模以上紡織服裝企業完成的工業增加值達到了1079.7億元,同比增長25%;產銷率達到了98.3%,與2006年同期持平。其中服裝產量占到了24.9億件,同比增長14%。
出口方面,去年山東省紡織品服裝出口創匯額為126.2億美元,同比增長12.9%,居全國第五位。其中服裝出口達到了63.6億美元,同比增長13%。
在經濟效益方面,2007年全省規模以上紡織服裝企業的銷售收入高達4263.3億元,同比增長29.7%;實現利稅398.1億元,同比增長34.8%,其中利潤246.5億元,增長達到了驚人的40.6%。這些都得益于產業結構的優化。
品牌企業實力大漲
2007年,通過及時調整產業和產品結構,山東省一些服裝企業得以迅速發展。像魯泰的襯衫系列、蘭雁牛仔系列,通過結構調整,都較完善地形成了獨有的產業和產品鏈。趙傳香自豪地說:“尤其是男裝產品鏈的建設,涌現出了一批排頭兵企業,如新郎、耶莉婭、仙霞、紅領、森姆、雷諾等。在它們的帶動下又出現了一批具有潛力的生產企業,如國人、傲飾、昊寶、樂好、鑫天等,這樣就使山東男裝產業組成了一個發展強勢的統一體,從而增強了整體發展競爭力。僅以上這些企業的產量和銷售收入可占山東省整個服裝行業的70%以上。這些企業近幾年在全國服裝行業百強排序中大都榜上有名,其中,像新郎、紅領、耶莉婭更是名列前茅。”
女裝方面,在山東省女裝自主品牌建設較弱的前提下,青島、威海、煙臺等市一批貼牌加工企業也有了很大發展。特別是舒郎經過近幾年的努力,已在各地建立8個營銷分公司、100多家專賣店,銷售網絡遍及中國北方,勢頭良好。
另外,各企業在加大自身鏈條建設的同時,逐漸使產品系列化和多元化,為企業增添活力。例如即發在穩固針織內衣的同時,逐步加大運動休閑針織外衣的生產,同時又建立了梭織工業生產基地。魯泰的襯衣也形成了彩棉、功能型系列產品,使產品品種互補。新郎集團、紅領集團等都增添高檔襯衫生產線,產量可達200萬件以上。各男裝企業產品大都形成了系列化生產,休閑裝、襯衫以及各種服飾等也日趨配套。
勤勤懇懇而又快速有序發展的山東服裝也自然而然地迎來了收獲的季節,2007年全省紡織行業總共有18戶企業21個產品榮獲了“中國名牌”稱號,如今全行業“中國名牌”產品累計達到了60個,居全國同行業第三位。而許多領頭企業更樹立了新的榜樣形象:即發集團、海龍集團、鳳凰集團獲中國紡織工業協會“2007中國紡織十大品牌文化”榮譽稱號;蘭雁、齊榮、基德集團獲“2007中國紡織品牌文化創新獎”;5名企業董事長獲“2007中國紡織品牌文化建設杰出人物”榮譽稱號,占全國(11名)的近二分之一。
清醒認識存在問題
在自豪地談完2007年山東服裝的健康快速發展之后,趙傳香會長語重心長地說:“2007年的山東服裝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的驚喜與啟示,但我們也必須清醒地看到當前山東省服裝發展中存在的諸多問題!
趙傳香會長認為山東自身存在的問題包括:自主創新能力不足,有較強競爭力的知名品牌少;硬件能力和研發資金投入不足,嚴重阻礙了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的提高;服裝出口大都以貼牌加工為主,自主品牌產品比重低。
與其他省份比較,山東仍存在不小差距:一是綜合能力與江浙相比差距大。盡管山東省服裝在產量和出口創匯方面分別列全國第四和第五位,但絕對數額相差較大,如2006年全國服裝規模以上企業產量達170億件,其中廣東46.2億件,浙江32億件,江蘇30億件,而山東是21億件;出口創匯全國951.8億美元,廣東281.7億美元,浙江159.2億美元,江蘇127.7億美元,上海101.8億美元,山東只有61.7億美元,與廣東有將近4倍的差距。二是產業集群發展與珠三角、長三角等地存在較大差距,明顯落后于蘇、浙、粵等省。我們不妨來看一組數據:目前中國紡織服裝產業基地、名城共有137個,而山東省僅有9個,其中服裝只占到4個。
2008:找準思路 迎接挑戰
在談到2008年山東服飾的發展計劃時,趙傳香先是給記者仔細分析了一下當前國內外所面臨的形勢:“對于今年的行業發展大環境,一是國家實施從緊的貨幣政策,這意味著資金緊張將是制約紡織經濟運行的一個突出因素;二是國家有可能繼續取消或降低部分紡織服裝品出口退稅率,人民幣將繼續升值,服裝出口難度加大,在一定程度上將制約企業效益的增長,部分企業可能會因虧損而退出市場;三是世界經濟增長的不確定性明顯增多,國際貿易摩擦不斷加劇,發達國家不斷針對中國的反補貼、反傾銷、技術壁壘等新的貿易保護措施亦是服裝企業不可忽視的問題。”
那么2008年山東服裝行業應該如何應對呢?趙傳香介紹說,山東省紡織服裝行業將繼續按照“強化特色、壯大優勢、培育名牌、提高檔次、突破輔料、開拓市場”的思路,重點發展西服、高檔色織襯衫、系列牛仔服裝、男女時裝、職業裝和高檔針織內衣、休閑運動裝、針織時裝八大類產品,不斷滿足消費者對衣著類多層次、個性化、休閑化、舒適化、功能化的需求,并以此為龍頭,帶動面料、輔料、設計、技術、工藝、品牌、廣告、營銷、企業文化、服務等產業鏈諸環節的整合與配套發展。
在談到具體計劃要求的時候,趙傳香會長向記者細致地解說道:“一是繼續加快建設濟南、青島、淄博、煙臺、濰坊、威海六大服裝工業基地,建設西部產業鏈上中游產品加工基地。二是重點培育即墨、淄川、洛口、臨沂、濟北、濰坊等服裝、面料、輔料、服飾、紗線六大綜合性市場,完善配套加工基地及物流倉儲、餐飲服務等相關設施,以市場帶動生產增長,以生產促進市場繁榮,構筑互動雙贏的產銷新模式。三是與福建石獅合作建設輔料配送中心,盡快解決長期制約山東服裝產業鏈發展的輔料短缺、不配套問題。四是充分利用社會信息資源,搞好山東省服裝行業信息化建設。五是積極探索女裝發展新路子,爭取有新突破。加快建設半島女裝加工群,探討與韓國相關部門和企業面料、設計、信息等多方位交流與合作,加強與杭州、廣東、深圳等國內女裝品牌生產地和集散地企業交流與合作,發揮‘山東女裝創新發展技術服務平臺’的作用!
奧運年已經來臨,我們堅信,在山東省紡織工業協會的帶領下,山東服裝定會在這個中國年、機遇年開創新局面!
新聞來源:紡織服裝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