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會員說明 | 收藏網站 | English Version
誰能代表中國服裝的未來?這個“誰”并不是指某個具體的企業或品牌。
一方面,中國服裝的美好未來需要眾多優秀企業和品牌的努力;另一方面,代表中國服裝未來的歷史使命,不可能落在某一個具體企業或品牌身上。能夠代表中國服裝未來的必然是一個優秀的企業群體和品牌群體。
“一年改變不如想象,五年改變難以想象,十年改變不敢想象”。在過去的30年中,世事變遷幅度之大讓人恍若隔世。中國服裝業的發展又何嘗不是如此。豐富多彩的內容壓縮在短暫的30個春秋之中,令人目不暇接。正是在這種超常規的發展中,中國服裝業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傳奇。
這是一段值得紀念的歷史。毫無疑問,中國服裝業今天的輝煌無不來自于這個創世紀般的時代。回顧過去,是更好地面向未來。紀念這個偉大的時代,我們不想過多沉于以往,而更關注未來:未來的中國服裝是什么樣的?誰能代表中國服裝的未來?我們認為,以面向未來的姿態,通過對中國服裝業發展過程的梳理,為廣大從業者從中找出有利于未來發展的正確方向,就是對改革開放30周年最好的紀念。
未來需要綜合發展
雖然當代中國服裝業的發展并不是一個很長的歷史過程,但無疑已經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已經到了能夠面對未來、叩問未來的當口。一方面,中國服裝的美好未來需要眾多優秀企業和品牌的努力;另一方面,代表中國服裝未來的歷史使命,不可能落在某一個具體企業或品牌身上。中國服裝企業和品牌發展到今天,企業經營和品牌價值的提升,已不單單局限于某一方面,而必須依靠企業的整體能力和品牌的完整體系上獲得發展能量的補充。
誰能代表中國服裝的未來?雖然當代中國服裝業的發展并不是一個很長的歷史過程,但無疑已經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已經到了能夠面對未來、叩問未來的當口:優秀品牌究竟優秀在哪里?在未來的發展中,究竟什么樣的品牌才能夠保持持久的生命力?符合未來發展需要的品牌,究竟具備哪些條件?哪些品牌能夠給走向未來的中國服裝業帶來啟發和貢獻?什么樣的品牌,才能夠代表中國服裝的未來?誰能代表中國服裝的未來?這個“誰”并不是指某個具體的企業或品牌。
一方面,中國服裝的美好未來需要眾多優秀企業和品牌的努力;另一方面,代表中國服裝未來的歷史使命,不可能落在某一個具體企業或品牌身上。能夠代表中國服裝未來的必然是一個優秀的企業群體和品牌群體。誰能代表中國服裝的未來?這個“誰”也不是指企業或品牌某一方面的實力和成功。
中國服裝企業和品牌發展到今天,企業經營和品牌價值的提升,已不單單局限于某一方面,而必須依靠企業的整體能力和品牌的完整體系上獲得發展能量的補充。品牌優勢的構建,也不再是單一方式的著力,而必然依靠整體性和系統性的成長能力;某一方面的能力只能稱為技術,唯有形成整體,形成系統,才會產生1 1>2的效應。
從新的發展方式角度而言,過去,人們大多只是在減低成本、強化營銷等單一方式上做文章;而今天,這些傳統的發展方式已經無法滿足走向未來的中國服裝品牌和企業進一步發展的需要。作為新的發展方式,互聯網的介入、資本運作、終端升級、文化創意、設計力量等,在中國服裝品牌、企業和產業的發展中正產生日益重要的影響,共同構成了中國服裝企業和品牌的新支撐點,共同構建了打造品牌優勢、走向未來的綜合能力。
一方面,中國服裝的未來離不開中國服裝品牌、企業和產業發展的全面性、系統性;另一方面,正是這種全面性和系統性,才能夠幫助中國服裝企業和品牌走進美好的未來。
誰能代表中國服裝的未來?毫無疑問,能夠支撐起中國服裝未來的,一定是中國服裝所獨有的價值觀。
如今,中國正處于一個快速發展的時期,其發展并不僅局限于經濟層面,而且還會帶來社會、文化和人民生活等方方面面的巨大變化,中國的發展并不僅僅帶來經濟的繁榮與財富的增長,而且會在充分尊重世界文化多樣性的基礎上,構建自己獨特的影響力與價值觀。從這一角度來看,中國服裝企業和品牌的未來絕不可能只是依靠對西方同行的簡單模仿,而必須要形成自己獨有的DNA,培養自己獨有的特質和修養,必須尋找和塑造自己的成長體系。能夠代表未來的中國服裝企業和品牌必然有自己的特質,其特性必然與眾不同,其能力必然會不一樣。
時代的發展要求中國服裝企業和品牌進行深入反思,形成自己獨有的特質和能力,這實際上是價值體系的問題,決定了品牌能否成為未來品牌。而中國服裝業需要誕生一大批未來品牌。
未來需要人的努力
企業家的領導力所處的地位無疑是重中之重。而從品牌發展的角度看,企業家的領導力與品牌發展二者更是息息相關。企業家領導力的提升是品牌發展最直接的能量獲得途徑,直接關系到品牌究竟能夠走多遠。企業家領導力的打造是一個需要不斷琢磨、動態的過程。
誰能代表中國服裝的未來?中國服裝的未來,需要一群人為之努力。在這其中,企業家的作用無疑至關重要。中國服裝的未來,需要有一個強大而優秀的企業家群體去為之努力,為之奮斗。
當前,全球經濟的轉型主要表現為,從物力資本主導型經濟向無形資本占主導地位的服務經濟、信息經濟轉變。在這一轉變過程中,人力資本的地位顯得特別突出和重要。對于任何組織來說,人力資本是最大的資產。從某種意義上說,企業和品牌所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人力資本的創造、培育和充分利用。
在人力資本中,企業家的領導力所處的地位無疑是重中之重。而從品牌發展的角度看,企業家的領導力與品牌發展二者更是息息相關。企業家既是品牌策劃人,又是品牌執行者;既是品牌塑造者,也是品牌傳道士;對于品牌發展,企業家既要有激情,又要有謀略;他們既要有沖鋒陷陣的勇氣,又要有甘于站在員工身后的胸懷……
可以這樣說,企業家領導力的提升是品牌發展最直接的能量獲得途徑,直接關系到品牌究竟能夠走多遠。
在現實中,失敗的企業家各有各的不幸,而成功的企業家則大多具有相似的品性。美國領導學專家庫澤斯和波斯納在其經久不衰的《領導力》一書中,總結了國際企業卓越領導的5種行為:以身作則??明確自己的理念,找到自己的聲音;共啟愿景??展望未來,感召他人為共同的愿景奮斗;挑戰現狀??通過追求變化、成長、發展、變革的道路來尋找機會;使眾人行??通過分享權力與自主權來增強他人的實力;激勵人心??通過表彰員工的卓越表現來認可他的成就。
事實上,企業家領導力的打造是一個需要不斷琢磨、動態的過程。在當今日益嚴峻的商業環境下,如何通過提升企業家的領導力來建立品牌優勢,促進品牌發展?中外企業家領導力的特性與價值標準有什么不同?這些都需要我們在實踐中摸索和探尋。未來需要不斷創新近年來,中國服裝企業和品牌在商業模式上的創新有目共睹。商業模式的創新,無疑是中國服裝企業和品牌走向未來的又一重要通道。
誰能代表中國服裝的未來?可以說,沒有創新,就不會有中國服裝的未來。
20世紀最富盛名的經濟學家與社會學家之一、“創新理論”之父約瑟夫?熊彼特指出,變革創新永遠是對的,沒有永遠不變的制度。在這一點上,“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繼承了約瑟夫?熊彼特關于創新的觀點。如果經濟學家對于世界的思考尚需假設的話,那么管理學家則無需假設,因為創新在商業中是一條絕對的規則:誰能利用機會和市場中短暫的動亂,加速產品、技術、管理、品牌、人力資源的創新,誰就能在競爭中穩操勝算。
近年來,中國服裝企業和品牌在商業模式上的創新有目共睹。渠道和通路可謂中國服裝企業的生命線。如何突破傳統渠道的“紅海”,進入充滿生機和希望的“藍海”,商業創新將為中國服裝企業和品牌找到一個新的出路。
面對原材料價格上漲、銷售價格受打壓的尷尬,中國服裝業建立品牌優勢需要新的解決途徑。如何正確判斷新的銷售模式、新的消費心態,以及互聯網直銷、服裝零售終端升級?未來的發展趨勢又是什么?如何在渠道方面產生革新性的東西?對于中國服裝企業與品牌來說,商業模式的創新,無疑是中國服裝企業和品牌走向未來的又一重要通道。
未來需要生命成長
把企業和品牌當作事業來看,用心去做,像培育生命一樣對待她。中國服裝企業、品牌和行業都應該是有生命的,而且應該是一個完整的生命體。只有從呵護與培育生命的高度,中國服裝企業和品牌才能在走向未來的路途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與使命。
誰能代表中國服裝的未來?有生命,才有未來。
品牌也好,企業也好,都應該以培育生命的心態來對待她。把企業和品牌當作事業來看,用心去做,像培育生命一樣對待她。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創造出具有獨特氣質、修養、文化和能力的企業和品牌。創造一個品牌,就是創造一個生命,只有站在感知和重視生命的高度,才會深刻認識到走向未來的中國服裝業目前所處的這個階段和任務。這就是一種生命價值觀。無論是中國服裝品牌,還是中國服裝企業,不僅需要抓住機遇,不遺余力地快速發展,而且也需要一種基于生命價值的長遠規劃。
中國服裝企業、品牌和行業都應該是有生命的,而且應該是一個完整的生命體。如果能夠從整體和系統的高度,在恰當的時機做出恰當的事情,無論是中國服裝品牌、企業,還是整個行業,都會在走向未來的路途找對自己的方向。
在走向未來的道路上,無論是充滿創意的企業,還是經營有術的企業,無論是利潤快速增長的企業,還是實力雄厚的企業,都需要積極探尋企業和品牌的生命意義。而企業家和領導品牌領導力的提升、文化創意、商業模式創新、資本運作、設計力量等,都需要思想和智慧的支持,都需要與之相匹配的體制、機制、組織和能力。
只有從呵護與培育生命的高度,中國服裝企業和品牌才能在走向未來的路途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與使命。
未來需要跨界
過去,人們談論文化創意,很可能只是就文化談文化,就創意談創意。而如今,中國服裝業的發展,需要人們從產業表達和市場表現上重新解讀她,需要關注她的實用性和價值。
跨界,促使中國服裝業站在新角度,探尋思想智慧、人文科技與企業經營發展的鏈接點。
誰能代表中國服裝的未來?要走向未來,中國服裝業并非僅僅依靠自身的力量,而是廣泛吸納各方營養與能量。事實上,中國服裝業正在實現著跨界:無論是文化藝術領域、資本領域,還是創意、商業領域……都已經進入或即將進入中國服裝企業和品牌的視野。
從某種意義上說,跨界是中國服裝業發展的需要,反映了中國服裝業現階段發展的要求。中國服裝業并非僅僅依靠產業自身的力量發展,而是吸收了人文、科技等諸多方面的營養。
跨界,也是從整體和系統上把握中國服裝業發展的一種必然。
過去,人們中談論文化創意,很可能只是就文化談文化,就創意談創意,而如今,中國服裝業的發展,需要人們從產業表達和市場表現上重新解讀她,需要關注她的實用性和價值。創意必須借助某種體系,在產業中得以體現。
不從表面上看問題,而是更多地進行縱深探討;不是簡單模仿、照搬別人的做法,而是打造服裝品牌和企業的自我創新能力;不是孤立地談概念,而是從通盤上考慮文化藝術和設計對生活和商業的介入,更多地重視其在產業和市場上的表現……跨界,促使中國服裝業站在新角度,探尋思想智慧、人文科技與企業經營發展的鏈接點。在這個特殊的歷史時期,關注“誰能代表中國服裝的未來”,無疑具有特殊的意義。
“中國已經走出改革初期的淺灘階段,正站在大河中央,選擇彼岸的到岸位置。”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斯蒂格利茨曾這樣評價中國。其實,中國服裝業的發展未嘗不是如此。
盡管在這個特殊的歷史階段,我們暫時會有所焦慮,甚至迷惑;但“失望的冬天”過后就是“希望的春天”。
我心飛翔。站在2008年年末,站在凜冽的寒風里,春天的美景已經隱約可見。我們應該慶幸,能夠生活在這樣一個日新月異和充滿激情的大時代;我們也應該慶幸,自己能夠見證一個行業如何走向光榮的未來,走向明媚的春天。
-- 來源:中國服飾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