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會員說明 | 收藏網站 | English Version
集群地2008形勢不容樂觀
據國家統計局最新統計數據分析,2008年1~5月份,我國服裝產量增幅較2007年同期回落近8個百分點;規模以上企業個數比2007年同期增加了9.19%,而從業人數僅增加了1.92%,企業平均人數比2007年同期下降了6.66%。而最新統計顯示,2008年1~8月份,服裝全行業工業總產值同比增加17.9%,工業銷售產值同比增加17.86%,但行業虧損面還是達到了25%左右。其中,服裝產業集群地聚集的廣東省虧損面達28%,出口交貨值同比僅增長1.49%;浙江省虧損面達26%,出口交貨值同比僅增長4.79%;江蘇省虧損面達20%,出口交貨值同比僅增長0.55%;福建省虧損面達15%,出口交貨值同比僅增長6.11%;山東省情況相對穩定,虧損面達11%,出口交貨值同比增長15.86%。“今年各服裝產業集群地的整體狀況普遍不好,外貿大概下降了20%~30%,內貿品牌企業上升了20%~30%,確實有一些企業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有些企業暫時停產,現在這些情況都是不能回避的。”中國服裝協會常務副會長蔣衡杰向《紡織服裝周刊》介紹。
加強調研深化服務
面對這些數據,蔣衡杰認為,在產業自我調整和提升的過程中,一些中小企業面臨生存困境,迎來情感與發展規律沖撞的關鍵時期,這代表著行業洗牌的時代已經到來,是不容回避的。因此,面對今年的經濟形勢,協會各項服務工作更加深入和積極。
一方面是加大了協會對各產業集群地的調研力度。年初,中國服裝協會在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的總體組織和指導下,對各服裝產業集群做了摸底式調研。另外,中國服裝協會在3月份以后也走訪了很多集群地,像以出口加工為主導的浙江平湖與江蘇金壇,作為調研的重點產業集群,中國服裝協會多次派人去了解情況,反饋意見,并以這兩個產業集群為集群地發展的“觀測點”,時刻關注全國服裝產業集群發展的狀況。蔣衡杰還重點向《紡織服裝周刊》介紹了調研的一些工作內容,其中調研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與當地政府聯絡,呼吁當地政府能夠特別重視服裝行業的發展,希望當地出臺的相關政策和法規向服裝行業企業傾斜。“一方面我們要積極調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情況;另一方面要通過一些地方政府加強對集群發展的扶持力度,這也是比較重要的一面。”另外一個工作重點便是與行業企業深入交流,解釋國家最新政策,給企業鼓勁打氣。
順應趨勢從自身突圍
關于針對人民幣升值、原材料、勞動力成本上揚、貿易摩擦以及金融危機帶來的連鎖影響,明年服裝產業集群如何發展,蔣衡杰認為,各服裝產業集群首先要順應兩大趨勢。
“三加一”缺一不可
產業升級和轉型過程中,如果一個企業在今后的發展中要想繼續保持行業的知名度、市場的占有率,質量、創新、快速反應加社會責任這幾方面是缺一不可的。第一是質量,這是每一個企業進入市場、參與競爭的資格、門檻;第二是創新,服裝是一個文化產業向創意產業過渡、由產品向商品過渡、由價格向價值過渡的產業,沒有創新,任何企業、任何品牌,都無法在競爭中取勝;第三是快速反應,市場的需求就是企業的任務,不能滿足市場需求,消費者就會離你而去,美譽度、知名度也會逐漸降低,快速反應是用最新的時尚、最合理的價格迅速將適應市場的產品開發出來;最后是社會責任,這是加強企業實力的必由之路,也是行業自身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內在需要。
產品向商品轉變
有商品才有價值可言,因此要把產品變為商品。企業的觀念、企業的策略、企業的應對措施都必須服從怎樣從產品變為商品的思路。在這過程中,尤其應注重品牌化發展,帶動產業由數量競爭向價值競爭邁進。品牌化對區域品牌提出個性化、差異化、高品質、高性價比的要求,同時帶來了銷售渠道的變革和創新,也有效促進了集群內產業的分工與合作,使集群內產業朝著更專業、更靈活的方向發展。
另外,蔣衡杰同時強調,除了這兩大趨勢外,集群企業還應注意:千方百計規避同質化,可以從審美角度、功能性、生理健康、人文關懷、時尚創意、品牌引導等方面尋找創新點,賦予品牌更多非物質的文化和創意;研究行業發展組織方式,梳理產業鏈各環節,緊密融合上下游關系,打造集群大產業;加強多元化、國際化縱深研究,不能一味以我為主,也不能片面地“拿來主義”,要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同時,要學習與國外品牌合作,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圍,讓中國的原創品牌走向世界;注意研究整合之道,全球的整合經營能力,是我們中國服裝產業新的創造力。
爭取支持專業化發展
在談到明年各產業集群的建設、發展時,蔣衡杰明確指出,在集群地今后的建設中,各地政府的扶持力度非常重要。首先就是資金問題,“預計明年的行業經濟形勢比今年還要艱難,特別是有幾關要過,一關是12月25日,拿了貸款的企業要還錢,還了錢過了元旦能不能再繼續貸出來不知道;第二關是春節怎么過,特別是春節過后開工率是多少,很難說;第三關就是明年上半年的報表情況,因為今年國家判斷形勢的一個很重要的依據??國家的統計數據存在一個滯后期。”所以,取得當地政府、當地金融機構的支持,擴大貸款范圍和額度是至關重要的。另外,就是國家下撥的扶持性資金如何能落到服裝企業頭上。蔣衡杰提醒各集群企業要盡早做好準備。
集群的優勢在某種程度上更多地體現在產業專業化的發展上。“在一個產業集群內部,要思考標桿性企業和加工型企業如何通力合作,不同類型的企業,走怎樣的運行之路,具體企業如何定位,如何尋求發展空間,只有這樣,產業集群才能突出專業化優勢,才有可能形成漸進式發展,才能具備自己的特色和風格。”所以,如何整合集群優勢,提升集群專業化程度也是下一步發展的重點。
最后,蔣衡杰常務副會長表示,相信有政府、協會、企業的共同努力,手牽手,我國的服裝產業集群會逐漸成為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
-- 來源: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