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會員說明 | 收藏網站 | English Version
中國國際家用紡織品及輔料博覽會在8月25~27日盛裝登場,這是家紡行業的一次盛會,更是家紡品牌爭奇斗艷的舞臺。在金融危機背景下,企業參展已不僅僅是為賣些產品,更多的是希望尋找到可讓自己順利走出陰霾的策略。借家紡展之機,《紡織服裝周刊》記者采訪中國家紡協會會長楊東輝,他提出的變革理念,無疑會讓企業有“撥云見日”的感覺。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中國家紡協會會長楊東輝不止一次在不同場合提到“企業變革”的理念。他認為,金融危機下,企業必須在管理機制、組織結構、產品、商業經營模式、企業文化等多方面進行變革,才能早日沖出危機的陰霾。
完善機制才能臨危不懼
企業進入成熟期必須要建立長遠的戰略目標、規劃和完善的運行機制。特別是圍繞創新、快速反應、危機管理、人才激勵等方面,形成健康、完善的企業管理能力。
“企業要保持競爭力優勢,必須根據企業的發展目標,建立起能持續針對市場的需求進行研發的機制,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包括產品創新、技術創新和經營管理方式創新。”楊東輝認為,機制變革的同時,還要注重企業的快速反應能力的提升。
企業發展切忌東施效顰、模仿他人,而是要生產不易被別人仿制的產品。“一寸長不如一寸強,一寸強不如一寸特”的產品開發方針將為企業贏得先機。現在企業間的競爭不僅體現在產品的競爭,更體現在商業模式與服務方面的競爭。
著名經濟學家郎咸平曾指出:“二十一世紀成功的企業應具有快速反應能力。”因此,如何突破傳統經營模式的壁壘,將原輔料供應、產品研發、生產制造、產品銷售等環節有機協調,建立起高效而完整的供應鏈體系、共享信息網絡的有效資源,真正建立起家紡企業的快速反應機制,是企業可持續發展所面臨的重要課題。
金融危機的蔓延,使得企業開始重視危機管理。“這場危機是一服有效的清醒劑,讓我們在制定企業戰略時保持清醒的頭腦。”楊東輝分析說,來自自然、市場、競爭伙伴、企業內部等方面的危機隨時都可能發生。企業要穩固發展,必須有一套完整的危機管理機制。
人才是創造價值的源泉。家紡行業經過前幾年快速的發展,企業人才的不足以及骨干人才的流失已逐步成為企業發展的瓶頸,如何發現人才、培養人才、留住人才對于企業來講至關重要。因此家紡企業還應及時在人才激勵機制方面進行變革。
智者當借力而行
企業發展要學會整合社會資源發展壯大自己,實現企業組織結構的變革,正所謂:智者當借力而行。
在全球化經濟的背景下,企業的社會分工越來越明確,每個企業都需要處理好降低成本、加強產品差異化、產業鏈配套、快速整合集群資源等課題。
“大企業要有專業的吸附能力,小企業要有附著能力。”楊東輝分析道,像波音、奔馳、寶馬這些國際性的大公司,他們的很多零部件都是通過其他專業性非常強的小企業來做,這樣形成一個由大企業和小企業共同組成的生產鏈條。所以,大的家紡企業不一定樣樣都要做,而要通過組織結構變革去整合社會資源,吸附那些特點突出的協作廠商,以此來降低企業成本、提高產品質量。
小企業則要注重專業化特色產品的配套生產,通過附著大的企業增強企業的抗風險能力,使雙方在利益一致的前提下共同發展,這樣的抱團協作并不僅僅為了“過冬”,而是為了更長遠的發展。
一寸強不如一寸特
在企業成長初期,一些家紡企業產品開發目標不明確,往往是什么產品賺錢就生產什么,隨機性強。隨著企業規模的壯大、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企業再東一榔頭,西一棒子地搞生產已經不能適應市場競爭的需要了。
如何突破傳統經營模式的壁壘,將原輔料供應、產品研發、生產制造、產品銷售等環節有機協調,真正建立起家紡企業的快速反應機制,是企業可持續發展所面臨的重要課題。
“企業發展切忌東施效顰、模仿他人,而是要生產不易被別人輕易仿制的產品。”楊東輝提出“一寸長不如一寸強,一寸強不如一寸特”的產品開發方針。企業只有根據自身特點,將某一產品做專、做精才有生存空間。
金融危機下,企業應該利用這個機會盤點一下自己的產品,確定哪個產品是企業的拳頭產品。集中人力、物力、財力把產品做到極致。對于那些和目標市場不吻合的產品,就像園藝工人修剪枝葉一樣要敢于砍掉。產品結構的調整變革對很多企業來說很重要。
加快經營模式變革步伐
現在企業間的競爭不僅體現在產品的競爭,更體現在商業模式與服務方面的競爭,目前傳統的商業模式顯然已經跟不上行業發展的步伐。
內銷企業多數還是以粗放型、簡單復制形式擴大銷售,側重增加經銷商、加盟商的數量。家紡品牌如何通過提升售后服務水平更好吸引消費者,使消費者舒心消費,企業在此方面的考慮還不夠。新一代消費群體在網上的時間大于逛街的時間,因此我們的企業也要適應新一代消費者的需求,商業模式也要與時俱進,進一步關注網絡營銷。
“一些外銷企業還停留在OEM階段,依靠成本競爭擴大規模。”楊東輝不無感慨地說,做簡單OEM的外銷企業在這次金融危機中,受到沖擊最大。實踐證明,只有發展ODM、OBM的企業在金融危機中才能逆勢而上。隨著國內外行業競爭的加劇,家紡企業對商業模式的選擇、變革日顯重要。
文化是企業靈魂
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是企業持久發展的根基,是核心競爭力。目前,在一些家紡企業中,企業文化還停留在口頭上、紙面上,沒有體現在全員的價值理念上。一個真正有文化的企業,上到老板下到員工,都應隨時隨地維護企業的核心價值,真正體現以人為本、以文化人,使之成為推動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
經過十幾年快速發展的中國家紡行業必須在挫折中歷練生存智慧,在危機中尋找發展的生機,通過升級、再造、變革,使行業盡快走上創新驅動發展的軌道。
-- 來源:中國紡織經濟信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