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會員說明 | 收藏網站 | English Version
從某種意義上說,人類的文明也是從著裝開始的。隨著時間的推移,服裝對人類而言,已經漸漸淡化御寒和遮羞的功能,而代之以更多的美化、裝飾意義。
株洲,作為中華文明始祖炎帝神農氏的陵寢之地,也是中華服飾文化的發源地。史載,炎帝神農氏曾在這片土地上“治麻為布,始作衣裳”,使人首次告別了披獸皮、衣樹葉的原始生活。
不知是因為始祖跨越時空的昭示,還是因為歷史注定要安排這樣的巧合,總之,幾千年后的今天,在這片先民最先織布作衣的地方,一座名揚中華大地的服飾名城也正在傲然崛起。這就是先后榮獲“中國十大服裝批發市場”、“中國品牌市場”、“中國服飾名城”、“中國十大發展專業市場”、“中國服飾商貿名城”、“中國女褲名城”的株洲蘆淞服飾城。
如今的蘆淞服飾城,霓裳羽衣,琳瑯滿目,商賈萬千,熙熙攘攘。此時此刻,當我們再次回首其發展歷程、審視其發展現狀、展望其發展前景,無疑又多了一層特別的意義。
馬路市場演繹財富神話
審讀蘆淞服飾城的前世今生,人們不難發現,這個市場的繁榮是和株洲這座城市息息相關的,是和改革開放的歷史大潮息息相關的。
被譽為“被火車拖來的城市”的株洲,是我國中南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交通條件極為優越。京廣、浙贛、湘黔三大鐵路動脈和106國道、107國道、京珠、上瑞高速公路在這里交匯。如此得天獨厚的交通條件,也只有北方的鄭州可以媲美,故有“南株北鄭”之說。
然而,即使如此,在計劃經濟年代,這些優越的交通條件也只是為株洲工業的發展提供了先天的便利,其商貿價值以在相當長的時間里并未被充分發掘。直到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神州大地,這一狀況才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上世紀80年代初,隨著商品經濟、私營經濟的逐步放開搞活,一些最初沒有固定職業又急于改變經濟現狀的自由職業者,開始把目光投向日漸熱鬧的株洲火車站,并成為蘆淞市場的第一批生意人??流動商販。1984年,蘆淞出現最初的沿馬路搭建的簡易棚,蘆淞市場的雛形開始出現。
這以后,優越的交通條件和人們日益開放的經商意識,成為蘆淞市場迅速發展的主要動力,越來越多的外地人來到這塊寶地。之后,一些完成原始積累的經營者大膽投入,隨著1995年星通和華麗市場開始營業,1996年環洲城市場建成,1997年金都市場竣工,蘆淞市場第一次完成了從馬路市場到正規專業市場的蛻變。
而同時經歷滄桑巨變的,還有這些市場的經營者們。原先沿街叫賣的,現在有了固定的商業店鋪;以前寄人籬下的個體戶,現在成了寫字樓西裝革履的商人;過去為成為“萬元戶”激動不已的商販,現在有的成了千萬元戶、億元戶,至少成了自己也“不滿意”的“百萬富翁”。蘆淞,成為名副其實的“掘金名區”,每天都在上演形形色色的“財富神話”。
目前,蘆淞服飾城共擁有各類服飾市場43個,營業面積超過100多萬平方米,經營戶2.8萬個,從業人員10萬人左右,市場年實際成交額近300億元,年上繳稅收5億多元,產品輻射周邊15個省(市、自治區),230多個縣(市)區,以及東歐和東南亞的一些國家。
品牌戰略鑄成金字招牌
作為以服飾經營為主的蘆淞服飾城,發展并非一帆風順,其發展過程中,也出現過交通擁擠、貨流不暢、無序競爭、管理滯后的問題,甚至在上世紀90年代還因客戶流失導致市場萎縮。直到蘆淞區下大力實施品牌戰略,這一狀況才得以根本改變。
對蘆淞區而言,蘆淞服飾城就是一個完整的大品牌。為了打造這塊品牌,在株洲市的大力支持下,蘆淞區軟硬兼施、雙管齊下,果斷握住市場提質改造和活躍會展經濟兩個抓手,開始了推進品牌戰略的艱苦歷程。
2001年以來,蘆淞區圍繞“政府引導、企業為主、統一規劃、多方籌資、分步進行、整體提升”的總體思路,累計投入30多億元,一直不間斷地實施蘆淞服飾城 “兩改一提”工程(改制、改造、提升品位),著力優化經營環境,先后成功改造華麗、環洲城、黑馬等32家老市場,修整規范了市場群內外道路10多條,使得市場硬件設施煥然一新。
在“兩改一提”開始實施后不久,2003年,蘆淞區又發揮政府主導作用,籌辦了首屆蘆淞炎帝服飾商務節。從此,以“彰顯炎帝文化、引進推介品牌、打造服飾名城”為宗旨的炎帝服飾商務節,就在蘆淞區落地生根,至今已經舉辦了6屆,第7屆也將舉辦。隨著時間的推移,蘆淞服飾商務節的舉辦檔次、級別越來越高,節會內容越來越精彩,招商引資效果越來越好,節會由區辦、市辦直到省辦,節會內容由簡單的訂貨洽談到豐富多彩的高層論壇、名模表演。同時,“大節會”還帶動了“小節會”。僅今年上半年,蘆淞服飾城開展各類節會活動800余場次,簽訂代理或銷售協議金額約60余億元,拉動直接消費逾10億元;舉辦各種品牌的新品訂貨會近2000場次,吸引外地客商10萬人次,實現訂單逾100億元。
在以商務節為主的宣傳營銷活動的感召下,大批外地品牌不斷進駐,一批本地品牌迅速崛起。目前,蘆淞市場已經匯集了國內外4000多個服飾品牌代理,本地企業有2000家注冊了自己的商標,并培育出青藏絨、宇奴等10多個國內知名品牌,其中,蘆淞女褲年產量約1.8億條,年產值過80億元,產銷量占全國的四分之一,今年9月剛獲得中紡協頒發“中國女褲名城”稱號。加上此前獲得的5塊金字招牌,蘆淞市場的含金量、知名度迅速攀升。
拓展平臺壯大產業集群
以商貿起步的蘆淞市場,在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發展,尤其是在本地品牌不斷涌現的背景下,擴展發展平臺成為非常現實的需要。出于對這一需求的迅速呼應,蘆淞區加大了建設“三區一中心”(即展示交易區、服飾加工區、倉儲配送區和電子商務中心)的步伐。
蘆淞市場展示交易區即現有的市場群,隨著又一批改造、新建項目的建成,這里將真正成為株洲市購物、娛樂、休閑和旅游中心。目前,服飾城地下城和步行城改造已經開始,地下城已完成總體方案設計及前期報建工作,工程詳細規劃正在加緊制訂,步行城建設的國際招標是2010年株洲商貿建設重點工程。
作為增強蘆淞服飾城后勁的一個主要舉措,近幾年,服飾工業在蘆淞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和發展。2003年以后,董家?高科園服飾工業園、建寧服飾工業創業園、新蘆淞都市工業園、康泰服飾工業園等服飾園區先后設立。在服飾工業園的帶動下,加上分布周圍的地區,蘆淞服裝加工企業迅速增加,目前已達4103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80家。2008年,這些企業共生產各類服裝4.3億件,年銷售額200多億元。
在展示交易區和服飾加工區之間,蘆淞正在規劃建設一個一期占地300畝的倉儲配送區,其倉庫建筑面積10萬平方米。此區建成后,將承擔蘆淞服飾主要的倉儲、包裝、運輸、配送等任務,從而成為我國中南地區最大的服飾倉儲配送基地。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蘆淞服飾城的交易形式也在產生新的變化。在國家發改委和中國紡織網聯盟的支持下,蘆淞服飾產業公共服務平臺應運而生。在該平臺的運作下,以蘆淞服飾網為主站的蘆淞服飾城信息平臺建立起來了,智超、華麗、銀谷、金帝、中國城、環洲城、九天國際、星通鞋城等12個專業市場的電子商鋪建設起來了。
傳統營銷與互聯網營銷結合,為蘆淞服飾城注入了新的活力。3年來,蘆淞服飾信息平臺共發布品牌7000余個,商品信息12萬個,招商加盟信息5萬多條,網上交易累計40億元。
截至今年上半年,蘆淞服飾城已有2000多家商戶從網上獲得訂單或者代理權。市場自主品牌“琴依娜”女褲依托電子商務,3年建立網點100多個,女褲年產量增加到50萬條,增長10倍。
兼容并蓄打造商貿強區
日趨繁華的蘆淞服飾城,成為蘆淞區一塊閃光的商貿名片。
沖著其誘人的光彩,大批商家紛紛搶灘蘆淞。步步高來了,家樂福來了,肯德基、國美、蘇寧來了。今年4月,日本株式會社平和堂進駐蘆淞,項目總投資7億元,面積6萬平方米,項目建成后將填補株洲市高端消費市場的空白。蘆淞還通過大力舉辦“蘆淞購物節”、“徐家橋臺灣美食節”、“江南電器節”、“科技數碼周”等大型促銷活動,積聚市場人氣。同時,該區鐘鼓嶺文化產業一條街、文藝巷飾品一條街、白石港油漆一條街,賀家土美食一條街等特色街區也正在規劃建設中。
目前,蘆淞已經形成了以服飾批發為龍頭,通訊器材、數碼電子產品、摩托車及配件、建材家具、副食品為支撐,餐飲業、娛樂業、金融業、運輸業等行業齊頭并進的良好商貿格局,商貿業態更為豐富,市場活力更加顯現,也使蘆淞打造商貿強區的步伐更加穩健。2008年,全區第三增加值68.7億元,占全區GDP比重58.2%。
在此背景下,株洲市及蘆淞區也將目光投向更遠。根據株洲市《紡織服飾產業發展規劃綱要(2008?2015)》,在今后數年內,株洲市將整合市內相關資源助推蘆淞服飾城邁向更高的發展層次。其總體布局將拓展為“一點、兩線、四中心、六基地”的“1246”模式:“一點”是蘆淞服飾城;“兩線”是在S211蘆淞區??株洲縣、G320??G106荷塘區??醴陵市??茶陵縣兩條交通干線兩側擇優選點布局紡織服飾產業;“四中心”即蘆淞服飾展示交易中心,服飾批發中心,服飾面料、輔料、配件、設備供應中心以及倉儲配送中心;“六基地”指品牌服飾加工基地、紡織加工基地、洗水工業基地、標志服飾加工基地、承接沿海紡織服飾產業基地、針織飾品加工基地。
根據規劃,到2015年,以蘆淞服飾城為核心的株洲服飾產業,產銷規模將達1000億元,屆時,蘆淞服飾城在國內大型服飾市場中的地位得到穩步提升。
在2009中國株洲(蘆淞)炎帝服飾商務節到來之際,蘆淞區委書記李智、區長湯立斌在接受我們采訪時正式對外宣布,蘆淞區下一步將著力組建服飾城發展集團,力爭上市,形成統一對外的競爭主體和優勢,使資本運作為蘆淞服飾的再次升級提供新的支撐。
航道已經打開,巨艦即將遠航!
-- 來源:湖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