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會員說明 | 收藏網站 | English Version
消費市場的“朝陽”產業
近日,中國服裝協會童裝專業委員會報告指出,目前正值國內品牌童裝消費的高速增長期,消費者需求從單一化逐步走向多元化和差異化,童裝將有運動品牌的發展之勢。而自主品牌的發展壯大是近年來童裝行業發展的亮點,自主童裝品牌也已占據國內市場的主流。
品牌童裝的形成在上世紀的90年代初期,那個時期創建的童裝企業都是以進入百貨業態為主要渠道,這是由于當時消費者的消費習慣決定的。
自90年代初開始,出現品牌童裝,消費者的商場購物的消費習慣仍舊主宰著中國的消費市場,這一時間段是目前處于品牌童裝第一梯隊的童裝品牌集中創建的時期,1992年北京嘉曼服飾有限公司成立,1995年創建水孩兒品牌,1994年派克蘭帝公司成立,1996年東莞市華順服裝實業有限公司推出“PEPCO小豬班納”,1996年深圳市歲孚服裝有限公司成立……為了生存和發展這些品牌童裝勢必要借助商場渠道。
以專賣店為最初開創品牌的渠道模式開始在2000年以后,在一段時間內并沒有顯著成效,以此開始渠道建設的童裝在業內都沒有取得卓越的業績。而巴拉巴拉的出現,成為童裝從專賣店開始迅速擴張、成長的典范,讓業內人士看到童裝快速發展壯大的另一條路。以二、三線市場專賣店為主營渠道的巴拉巴拉的成功也證明了,專賣模式與商場模式出現了勢均力敵的局面,消費者的購物習慣在悄然改變,消費場所開始出現多元化趨勢。
如今兩種渠道互為補充
如果說金融危機讓以一線城市商場為主要渠道的第一梯隊童裝品牌看到了二、三線專賣店渠道的穩定和消費潛力的話,那占全部童裝市場銷售40%銷售額的商場渠道,讓巴拉巴拉們更不能舍棄。如果說以“農村包圍城市”而獲得成功的巴拉巴拉已經成功的締造了它的第一步銷售渠道,那么毫無懸念的巴拉巴拉下一步計劃一定是進入商場。而商場的消費群和二、三線專賣店的消費群的不同,讓試圖“兩條腿走路的”童裝品牌們看到障礙。
怎樣才能平衡商場中高端消費群和二、三線專賣店中低端消費群對品牌的需求,成為很多品牌下一步發展壯大的關鍵條件。
童裝行業下一個命題就是:如何讓商場和二、三線市場同時被品牌童裝所用并發揮出最大效果。
這對于同一個品牌而言,的確是個兩難的抉擇,因為成功的品牌的成功之處恰恰在于它對消費群體的準確認知和把握,而兩個消費群體的需求并沒有太多重疊的,因此同一品牌在兩種渠道同時取得成功往往是困難的。
但多品牌經營就不同,以多品牌戰略見長的派克蘭帝公司就以自己的不同品牌去爭取不同的消費群體,并且取得了一定成就,這正說明了要爭取到兩個消費群體的認可,多品牌運作是個不錯的解決方法。而多品牌不是隨便亂創亂貼品牌。
創新自主品牌成“朝陽”新起點
目前,我國體育用品市場首現“洋退民進”態勢。外國運動品牌在中國的外包、代理模式正經歷考驗,代工制造成本壓力凸顯。阿迪達斯、耐克被代理商“拋棄”頻頻關店,在消化大量庫存中疲于應付,急于脫離庫存危機,美特斯邦威、匹克等知名企業開始躋身籌備童裝項目的推廣和上市。從而使得現有的童裝產業面臨新一輪的品牌升級和競爭洗牌的局面。
據不完全統計,童裝品牌市場有300家左右企業在經營品牌童裝,其中50%左右是國外授權品牌,在童裝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占有率較高。隨著消費者對品牌童裝接受程度提高和需求欲望增強后,自主童裝品牌經營市場已步入新一輪的發展期,同時也將促進童裝品牌經營發展和童裝市場的繁榮。
在我國自主童裝品牌的發展過程中,第一個階段出現在10年前,那時自主童裝品牌數量不多,且集中在大城市;第二次變化是近5年,一批在批發市場取得成功的童裝企業效仿成人裝經驗,走上連鎖加盟品牌發展道路;第三個階段發生在今天,批發市場正在升級,品牌營銷日臻成熟,品牌主導銷售已形成氣候,但行業內仍未出現主導型品牌;未來我國童裝行業即將進入第四階段,將會形成主導型品牌,這些品牌將占據市場的主要份額,成為有議價能力和影響力的童裝品牌。
我們期盼我國的自主童裝市場更加的完善,也相信只有不斷策劃新的營銷策略,確立不斷滿足顧客需求的經營理念,自主開發制定與童裝市場營銷環境相適應的和具有企業特性的市場營銷策略,才能應對當前的童裝市場競爭威脅。
-- 來源:互聯網